第66章 論新政
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章 論新政,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66章論新政第12頁 如今的新政隻推行了攤丁入畝和士紳納糧,而楊士奇需要回答的也隻有這些。 “陛下,臣隻是一個小小的史官,不敢妄議軍國大事!” 朱雄英頓時笑了,悠悠說道:“楊士奇啊,彆怪朕沒有提醒你,我大明朝人才濟濟,這麼好的機會給你,你要不好好珍惜,恐怕日後很難有出頭之日!” “你的同鄉解縉,二十多歲就進了內閣輔政,你可要想清楚了!” 讀書人一貫的毛病,都喜歡裝一下,以表達自己謙虛的品行,可偏偏皇帝不喜歡這一套,就不按照你的套路走。 你愛說不說! 楊士奇心中有些慌了,這是他第一次麵聖,說不緊張那是不可能的,更何況還是這麼一位小洪武。 皇帝都話挑明了,再謙虛下去恐怕真沒戲了。 楊士奇拱手道:“陛下,那臣就鬥膽說上一說!” “中原王朝以農耕為本,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如果農民失去土地,那就會淪為佃戶,甚至成為流民,縱觀曆朝曆代的亡國根源,終究逃不過窮人的土地被富人兼並,百姓吃不飽飯就會揭竿而起,亡國也是遲早的事情!” 不愧是三楊為首的楊士奇,竟然能看透問題的本質,這一點強過朝中很多讀了半輩子書的老文官。 “陛下所推行的新政,臣了解的並不多,隻是在翰林院聽同僚提起過幾句,臣認為陛下之新政與曆朝曆代改革都有很大的不同……” “臣先說土地,曆朝曆代對土地的改革可以總結為一句話,肥天下而獨苦百姓,而陛下之新政卻真正做到了為國為民,讓窮苦百姓能有口飯吃!” “臣出身貧寒,幼年喪父,早早承擔起了家裡的重任,臣深刻體會過餓肚子的滋味不好受,也理解百姓之苦,陛下用攤丁入畝之法減輕百姓的負擔而又不影響國家財政收入,當真了不起!” 聽到此話,朱雄英不自覺的大笑起來,誰他娘的不喜歡聽好話啊,即便是天子聖人他也不能免俗啊。 “朕就當你是誇朕了!” 眼看皇帝高興,楊士奇並沒有輕鬆多少,要想讓皇帝記住並重用自己,不能一味的說好話,還要體現出自身的能力和價值,必要之時,可以罵一罵皇帝。 “陛下,臣還有一言,不知當說不當說?” 話音落下,楊士奇心中有些懊悔,皇帝不喜歡臣子故意賣關子這一套。 “有話就直接說,朕要不讓你說,你憋的不難受嗎?” 楊士奇尷尬的拱手道:“是……” “陛下,臣剛才說攤丁入畝乃是上上國策,至於士紳納糧改革,臣認為朝廷當適當做出調整和改動!” 這話說的有些委婉了,換句話說就是,你做的不對,再說直接點就是,那個坐在龍椅上的昏君,你做好準備,我要開始罵你了。 眼看這家夥要潑冷水,朱雄英隻是看他一眼,不動聲色的說道:“說下去!” 楊士奇繼續說道:“皇帝是國家之主,天子聖人,特彆是陛下這等擁有絕對皇權的帝王,無論進行什麼樣的改革都會事半功倍……” “陛下若想教化百姓,長治久安,最終還要依靠這些士紳,若是直接取消他們的特權,那將與百姓無異,也必然會受到他們的激烈抵抗,陛下雖然手中有刀,但也不能把所有士紳全殺了……” “如果陛下為了推行新政屠儘天下士紳,那日後誰來幫助陛下教化天下!” 士紳……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66章論新政第22頁 指的是士族,世家,門閥,富商,地主,豪強,大部分都是當官的或者曾經當過官現在退下來的人。 換句話說,就是地方上有錢有權,有頭有臉的人。 士族,世家,門閥他們在地方上的勢力根深蒂固,甚至可以抗衡皇權,已經到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地步。 直到一個叫黃巢的男人出現了,什麼五姓七望,都去死吧,苦一苦門閥,罵名我來擔! 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儘公卿骨! 他直接對世家門閥來了一場肉身消滅,從而拔掉了這顆上千年的毒瘤。 雖說到了大明開國已經沒有什麼像樣的門閥,但地方上的豪門地主勢力也同樣不可忽略。 這幫人手裡有錢有地,朝廷為了籠絡這幫人,所以規定,隻要考上過功名做過官的人,都不需要當差納糧。 比如,考取秀才以上功名可終身免除兩個人終身的賦稅和徭役。 老話說,皇權不下縣,諾大的一縣之地僅靠縣令一人壓根就管不過來,鄉裡要是有什麼事,還是要依靠有身份名望的士紳來解決。 士紳是朝廷的主力軍,皇帝需要靠他們乾活,需要靠他們管理百姓,也需要靠他們搞宣傳活動。 老爺子當年為了打擊士紳豪強勢力,不惜發動了郭桓案。 特彆是江南一帶的地主勢力,他們至今還對張士誠念念不忘,讓老爺子恨之入骨。 為什麼當年的東吳餘孽韓複春,施仁濟在海上屹立三十年不倒,麵對明軍水師的圍剿其勢力反倒越來越強大,他們在海上的補給又從何而來,恐怕與江南士紳脫不了乾係。 這中間一定有不為人知的肮臟齷齪交易。 雖然朱雄英不想承認,但他心裡明白,楊士奇說的是實話,治理天下確實離不開士紳。 “你的意思朕聽懂了!” 朱雄英冷聲說道:“你是讓朕向他們妥協,對吧?” 楊士奇立馬說道:“回陛下,不是妥協,而是布施皇恩,士紳納糧已經推行,自然無法收回,不過,臣認為朝廷當減免一些士紳的丁稅,從而減少推行新政的壓力!” 朱雄英瞪著他,語氣冰冷的問道:“是士紳派你來和朕談條件的?” 楊士奇一愣,突然反應過來,他立馬跪在地上,惶恐道:“陛下,臣句句肺腑之言,一切都是朝廷社稷,為了陛下新政,還請陛下三思!” “或許你說的是對的!” 朱雄英緩緩站起身來,說道:“但朕不想做出任何妥協,更不會向任何人,任何勢力服軟!” “太上皇在位二十餘年,何曾向任何人低過頭,朕不想讓天下人說,洪武爺一代雄主,卻生了一個軟蛋孫子!” “朕丟不起這個人,朕也不想給皇爺爺丟人!” “欲壑難填,人心難滿,得寸進尺,朕絕不慣著他們這些臭毛病!” 朱雄英走到楊士奇麵前,神情嚴肅的問道:“你以為朕真的是想要他們那點錢嗎?” 說罷,沒等楊士奇回答,朱雄英已經走了出去,尚書房外傳來皇帝爽朗的聲音。 “楊士奇,朕記住你了,但朕希望你也能記住,朕與百姓共天下,非與士紳共天下,朕的心永遠向著天下窮苦百姓!” 聽到此話,楊士奇愣了許久,他緩緩起身,無奈的歎息道:“剛則易折,柔則長存,一把劍太鋒利,不僅能夠傷了彆人,還會傷了自己,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