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立後立儲
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9章 立後立儲,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69章立後立儲第12頁 新皇帝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詞和舉動讓在場的臣子既感動又激動,像張紞,王鈍,韓宜可幾人都是第一次見到這個年輕的新皇帝,區區一麵之緣就能推心置腹,可見這是多大的信任和恩寵,這也足以證明這位大明新君的魄力。 君臣同桌共飲酒,可飲酒的方式卻如同市井之人,可就是這種簡單的方式最能讓男子之間產生共鳴和信任。 酒是涼的,喝下去確是暖的,即便是文官清流,也當激發了心中幾分熱血。 同時,朱雄英也是在告訴眾人,新政我必然要推行,任何人都攔不住,你們為了心中抱負也好,為了做官光耀門楣也罷,我不管,隻要你們一心一意為我推行新政,幫我打倒那些阻礙新政的人,讓新政順利推行,讓天下百姓受益,那你們就是功臣,你們想要的,我都可以給你們。 但你們要是三心二意,在新政的背後搗亂,或者占著茅坑不拉屎,那就等著被清算吧,不一定非要用你們,想給皇帝乾活的人能從奉天殿排到午門。 朱雄英用起了他老爺子當年的招式: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 看著眼前的老乾部天團,朱雄英還是有些擔心的,年紀大的人老成持重,但進取不足,新政的改革內容乃開天辟地頭一遭,需要一批老臣來穩住朝堂,到時候自有年輕的官員下一線進行具體的落實,說到底究竟擔心什麼,小皇帝自己都不知道。 “來人!” 朱雄英突然喊道:“讓禦膳房準備膳食,朕就在這武英殿設宴款待諸臣,也算給張卿,韓卿等人接風洗塵!” “待吃飽飯後,朕還有事要和眾卿商議,” 李景隆笑嗬嗬的站了起來,說道:“臣等謝,,,” “陛下,臣有事啟奏!” 剛剛升為左都禦史的韓宜可立馬站起來打斷李景隆的話,沉聲道:“陛下初登大位,當立即減免百姓賦稅,大赦天下,平息私債,以表陛下之英明,皇恩之浩蕩!” 韓宜可說的也是每個皇帝登基後必須要做的事情,此舉不僅彰顯皇上的仁慈,也能更好的籠絡天下百姓。民意所向,百姓得到好處自然願意擁護新皇帝。 再者,安撫民心,引導百姓向善,國家也需要勞動力。 “準奏!” 朱雄英當即點頭,說道:“明年減免北方賦稅三成,南方兩成,朕會派人審查全國的刑獄,除謀反,欺君外,全部罪減一等,民間私債者由官府出麵調平!” “另外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賜粟米五斤,鹽半斤,布兩匹,寶鈔,,,” “陛下!” 戶部尚書鬱新臉色一變,立馬站起來打斷道:“陛下,這些就夠了,國庫已經,,,” “鬱卿莫要擔心,這筆錢由朕的內庫出!” 聽到皇帝自掏腰包,鬱新頓時鬆了口氣。 內庫就是皇帝的私房錢,而朱雄英的內庫在倭國,彆的皇帝都是從國庫偷拿內庫,朱雄英則是用自己的內庫貼補國庫。 說罷,轉而問韓宜可道:“韓卿,你看如何?” “陛下英明!” 韓宜可發自肺腑的稱頌一句,他說的這些純粹是為了皇帝好,同時也讚揚皇帝大公無私。 “陛下,臣也有本要奏!” 屁股還沒坐熱的李景隆再次站了起來,說道:“殿下登基,又即將趕上過年,不如趁此機會親至民間街巷,與民同樂,更顯陛下親民愛民之心!” 朱雄英笑了笑,說道:“準,但是不要勞民傷財刻意去安排什麼,往年如何,今年亦如此,既然是與民同樂,朕要看到的就是真正的民,真正的樂,莫要故意去做什麼給朕看!”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169章立後立儲第22頁 “臣明白!” 李景隆有些尷尬的坐了下來,自己那點小心思被小洪武直接點破了,他還想找隻白鹿,白王八到時候獻上來呢。 “陛下,臣有本奏!” 這一次站起來的是解縉,說道:“陛下承繼大位,然六宮無主,還請陛下早立皇後,以正禮法!” “準奏!” 朱雄英悠悠說道:“此事朕已定下,太孫妃李氏乃已故韓國公李善長之後,是朕的正妻,又生下嫡長子,冊封為後在適合不過!” 還什麼六宮,一共就兩個媳婦,加上還沒冊封的徐妙錦,後宮就三人,六個人都湊不齊,而且還沒住後宮,不然老爺子那些妃嬪就沒地方住了。 “陛下聖明!” 右都禦史淩漢站了起來,拱手道:“陛下,既然大位,後位已定,還請早立儲君,穩固國本!” “準奏!” 朱雄英繼續說道:“朕之嫡子文玨,乃正妃所生,立為太子儲君,你們沒意見吧?” “陛下聖明!” 小皇帝就一個兒子,又是嫡出,他們能有什麼意見,想站隊目前也找不到第二個皇子。 “陛下,臣有本,,,” 劉三吾顫顫巍巍站了起來,卻被朱雄英打斷,說道:“你先彆奏了,朕有個大事要先說!” 劉三吾急忙說道:“陛下,臣要奏的也是國之大事!” “不行!” 朱雄英強硬的說道:“朕先說,朕的事議完,你再說!” 劉老頭隻得行禮坐了下來,等待皇帝口中的大事。 朱雄英正色說道:“朕的父親……故太子已經去世三月之久,而朕的生母已故太子妃更是早早病逝,數月前,皇爺爺追封為懿文太子和懿文太子妃!” “朕的父親,當了二十多年的東宮太子,處理十幾年的公務,他是一位什麼樣的儲君,不用朕多說,朕想在座的諸位心裡都清楚!” “所以朕想追封朕的父母為皇帝皇後,並追封廟號,卿等認為如何?” “其實,朕就是想問眾卿一句,朕的父親有沒有資格當皇帝?” 此話一出,隻聽“嘩啦”一聲,在場的文官武將全部站了起來,這個舉動大出朱雄英所料。 劉三吾率先開口,說道:“陛下,先太子性情寬厚,仁義無雙,重情重義,德才兼備,若繼承大位必為一代明君,追封帝位,無可厚非!” 李景隆接著說道:“故太子監國理政十餘年,為大明操碎了心,雖不是皇帝,但在臣心中就是我大明江山的君王,請陛下下詔,尊為帝王!” “臣附議!”藍玉喊的比誰都響! “臣也附議!” 公道自在人心,朱標一生的作為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和尊重,文臣武將,沒有一人反對,異口同聲支持這位已故的好太子追封為皇帝,這也朱雄英動容不已。 “既然如此,那就追尊故懿文太子為孝康皇帝,廟號文宗,已故懿文太子妃為孝康常皇後!” 眾臣行禮,齊聲道:“陛下聖明!” 古代以孝治國,而康的含義也有很多,安可撫民為康,敬而有禮為康,寬厚和平為康,溫良好學為康。 而廟號文宗,一般指的是守成之君,如果朱標繼位,一定會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好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