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洪武寶鈔
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章 洪武寶鈔,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6章洪武寶鈔第12頁 看到夏元吉一副窘迫的樣子,蹇義立馬從懷裡拿出兩張洪武寶鈔,說道:“夥計,不夠的錢我給補上!” “用不著!” 夏元吉果斷拒絕,說道:“本官出門匆忙,沒有多帶錢,可隨本官前往住處去取可好?” “大人啊,小的還要招呼客人呢,實在不太方便跟您走,要不您讓人送來也成!” 彆看小夥計客客氣氣的,心裡卻門清,這哪裡是沒多帶錢,是壓根沒錢,那張洪武寶鈔皺皺巴巴的,都不知道存多久了。 眾所周知,京城的文官那是真窮,就算有些人鋌而走險貪汙了一些,那也是隻能看,不敢花,吃頓包子還好,尚在消費能力以內。 可要有人正大光明大吃大喝逛青樓,那就得好好查查了,畢竟錦衣衛可不是吃素的。 蹇義實在看不下去了,說道:“維喆兄啊,這錢就算是我借給你的,回頭你再還我,這要讓其他同僚看見豈不是笑話!” 可夏元吉卻不領情,就一句話,我不借給彆人錢,也不向彆人借錢。 這可愁壞了蹇義,夏元吉卻不慌不忙的把打包好的油條拿了出來,說道:“這油條本官就不要了,想必可以抵下剩餘的錢!” 蹇義歎息道:“你這又是何必呢!” 夏元吉沒有說什麼,正要起身離開,小夥計走了過來,將那洪武寶鈔恭敬的還了回來,說道:“兩位大人,你們的飯錢已經有人付了!” 說罷,又將退回來的油條連帶一袋包子放在桌子上,繼續說道:“這是那位客人讓小的送給大人的……” 夏元吉不明所以,剛要拒絕,那小夥計又說道:“那位客人說,這些東西大人拿回去儘管吃,他給的東西,不算受賄!” “還有……” 小夥計又指了指蹇義說道:“他說,這位大人沒有騙你,他確實說過那句話!” 二人聽後瞪著雙眼不約而同看著對方,眼神之中儘是不可思議。 蹇義立馬問道:“那位客人多大年紀!” 小夥計老實說道:“年紀不大,也就二十出頭的樣子,身邊跟個少年好像是他弟弟,稱呼他為大哥……” “是……是太孫……太孫殿下……”蹇義說話開始結巴了。 夏元吉倒吸一口涼氣,立馬問道:“太……剛才那位客人還說了什麼?” 小夥計不知道二人怎麼會有這麼大反應,回憶著說道:“那位客人還交代一句,說什麼要夏老摳和鬱老摳帶著人,三日後去找他,他要給你們上一課!” …… 回去後,朱雄英來到尚書房,將早上遇到的事情給老爺子說了一遍。 結果老爺子聽後大笑不已,還稱讚夏元吉和蹇義都是清廉之吏。 朱雄英卻笑不出來,因為老爺子壓根沒明白自己說這事的目的。 “皇爺爺,你手下的清官現在連吃頓包子都困難,您就沒啥想說的嗎?”朱雄英一屁股坐了下來。 “說啥?” 老爺子立馬變了臉,嘟囔道:“有啥可說的,為官清廉難道不是應該的……他們再難還有百姓過的難啊……” “他們過年還能吃頓包子,百姓有啥吃的……” “看到兩個清官吃不起包子你就大發善心了,你怎麼不去看看許多餓肚子的百姓,他們過的什麼生活!” 朱雄英竟被懟的啞口無言,一旁的朱高熾拿奏疏擋著臉,正在偷笑。 百姓吃不起飯,是官府的責任,官府有錯那是朝廷的責任,朝廷有錯那就意味著皇帝有錯。 皇帝有錯那就得下罪己詔啊!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16章洪武寶鈔第22頁 這些話朱雄英也隻能在心裡抱怨兩句,可不敢放著老爺子的麵說。 “咱這人向來公平公正,眼裡揉不沙子,做不好要罰,做的好也要賞!” 老爺子把雲成叫了進來,吩咐道:“去取二百寶鈔,給夏元吉,蹇義送去,就說是太孫賞的,表彰他們為官清廉……” 朱雄英撓撓頭,有些無奈,老爺子始終沒有理解他的意思,於是主動說道:“皇爺爺,你那寶鈔早就不值錢了,而且貶值的越來越快,隻有您還拿著當寶貝似的!” “放屁!” 老爺子聽後頓時不樂意了,指著朱雄英吼道:“寶鈔可是朝廷發行的通用紙幣,誰敢不用!” “您還彆真不信!” 朱雄英笑了笑,說道:“十年……不出十年,洪武寶鈔將會變得一文不值,掉在路上恐怕都沒人撿,到時候恐怕隻能留著點火做飯,擦屁股都嫌硬!” “滾蛋!”老爺子極不耐煩的吼了一嗓子。 朱雄英依舊笑道:“我有解決寶鈔貶值的辦法,朱老頭,你想不想聽?” 老爺子愣了一下,口是心非的說道:“咱不想聽,你可以滾了!” 朱雄英沒有理會他,轉身又問朱高熾:“朱胖胖,你肯定想聽,對吧!” 朱高熾放下手中的奏疏,轉頭看向老爺子,他也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聽。 老爺子對他微微頷首,朱高熾這才拱手道:“請殿下賜教!” “嘿……我還不說了!” 朱雄英站起身來,大笑道:“三天後,搬著小凳子,都去武英殿集合,我要給你們上一節經濟體係課!” 說完,直接拍拍屁股走人。 “狗東西,咱怎麼會有你這麼不孝的孫子!”老爺子氣的直跺腳。 …… 大明的經濟體係和貨幣製度存在很大很大的弊端,彆說老爺子這樣泥腿子出身的帝王,終明一朝都沒有出現真正懂經濟的皇帝和大臣。 無論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還是這位後世的明太祖,他們有功,亦有過。 洪武爺被後世詬病最多的地方,除了殺功臣之外,恐怕就要說到這洪武寶鈔了。 大明開國那幾年,四處征戰,國庫空虛,為了減輕財政壓力,洪武寶鈔橫空出世。 洪武七年,洪武爺下旨設置寶鈔提舉司,作為紙幣的發行製作機構,經過一番準備,第二年,詔中書省造大明寶鈔,命民間通行! 上麵寫著“大明通行寶鈔”,兩邊有八個篆字,“大明寶鈔,天下通行”,中間畫的是幾串銅錢。 為了防止民間製作假鈔,在大明寶鈔的下麵寫著:中書省奏準印造大明寶鈔,與銅錢通行使用,偽造者斬,告捕者賞銀二十五兩,仍給犯人財產。 洪武寶鈔的麵值有一貫,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等。 朝廷還規定了寶鈔和金屬貨幣的比例。 寶鈔一貫等於白銀一兩,銅錢一千文,黃金一兩等於寶鈔四貫。 發行紙幣並規定與金屬貨幣的兌換比值,這和明搶沒什麼區彆。 賞賜功臣,動輒十餘萬貫,聽著挺多,其實都是寶鈔,沒有多少錢。 賜給藩王的軍費幾乎也是寶鈔。 官員的俸祿有三成也是寶鈔。 不過收稅的時候隻收七成的寶鈔,另外三成要用銀銅代替。 老爺子是這麼想的,沒錢用了就直接印,反正紙便宜,想印多少印多少,麵值也是隨便寫,寫一貫就是一貫,就能當一千枚銅錢用,這樣朝廷就有用不完的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