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士紳階級
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章 士紳階級,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4章士紳階級第12頁 朱雄英夾了一塊肉放在張月碗中,笑道:“嘗嘗!” 張月點點頭,咬下一小塊放在嘴裡咀嚼起來。 “好吃,真的很好吃!” 張月欣喜不已,立馬問道:“吳公子,你能不能把做法教給我,以後我也做給父親嘗嘗!” “成!”朱雄英一口答應下來。 張度卻擔心的斥責道:“小月,不得無禮!” 張月低著頭,掩嘴一笑,又給朱雄英夾了一塊。 這一刻,朱雄英發現,張月的手背上有很多細微的傷口,手指的關節之間也有一些凍傷的口子,這是經常乾活造成的。 一雙手雖然白皙,但那不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保護,而是經常泡在水裡泡的發白。 誰能想到,堂堂中都正六品縣令家的獨女,每天乾著粗活,而且家裡一個仆人都沒有。 朱雄英感慨不已,洪武年間官員的俸祿確實低,低到隻夠解決溫飽,就連吃頓肉都成了一種奢侈。 這個事,朱雄英也給老爺子提過,但老爺子卻不以為然,當時就罵罵咧咧的說道:“他娘的,能吃飽就不錯了,多少百姓還餓著呢,要想當咱洪武朝的官,就必須頓頓窩頭!” 朱雄英知道,老爺子從骨子裡恨當官的是一方麵,就算老爺子想漲俸祿也漲不了,因為窮,國庫沒錢,不是借口,國庫確實沒錢了,不然也看不上花船那些小錢。 “張縣令是舉薦入仕,還是恩科出身?”朱雄英問道。 張度當著女兒的麵不好說出朱雄英的身份,隻得回答道:“下官是洪武十七年的三甲進士!” “呀……厲害啊!” 朱雄英讚揚道:“怪不得能當這中都的縣令,彆的縣令都是正七品,你這中都的縣令可是正六品!” 洪武十七年的科舉是洪武年間含金量最高的一次科舉,出現了黃子澄,練子寧等學子,還有那個走了狗屎運的丁顯。 張度能在洪武十七年的科舉考進殿試,由此可見,憑借的是真才實學。 張月吃的很快,吃完便告辭回到廚房打掃收拾去了。 張月走後,院子裡隻剩下二人,說起話來方便多了,朱雄英問道:“張縣令,鳳陽百姓過的如何,可有飯吃,災荒之年時還會不會餓死人?” 說完,又鄭重的補充一句:“給本王說說當地的情況,本王想聽些真話,你彆搞報喜不報憂那一套!” “回殿下!” 張度緩緩說道:“大明開國之初,本縣頗為窮苦,多數百姓外出逃難,幸皇恩浩蕩,自建中都以來……” “直接說事!” 朱雄英不耐煩的說道:“彆說這些沒用的屁話!” 無論是朝廷京官還是地方官,總喜歡在說話之前吹捧一下當今聖上,就是不知道他砍你們頭的時候,你們是不是還覺得他人不錯。 張度再度說道:“相比其他府縣,鳳陽縣的百姓過的還算不錯,遇到饑荒之年,臣要說餓不死一個人,那一定是哄騙殿下,但比偽元至正年間要強上百倍……” “百姓可有地種?”朱雄英又問道。 “百姓皆有地種,隻是……”張度話鋒一轉,繼續說道:“隻是種的都是下等劣田!” 果然,朱雄英聽到此話整個人的神情迅速冷了下來,夾在筷子上的肉也放了回去,把筷子放在碗上,冷聲道:“怎麼回事,詳細說說!” 張度沉聲道:“殿下,自鳳陽立為中都後,許多上等田都被聖上賞賜給了鳳陽籍的開國功臣及後人,還有致仕的官員,鳳陽在偽元時期久經戰亂,田畝荒廢多年,自大明開國後逐漸恢複元氣,農田複耕大半,但動輒上千畝的賞賜,好的農田早已所剩無幾!” 這話倒是沒多大問題,朱元璋當年起兵淮西,麾下的將領和士兵多數都是家鄉人,鳳陽籍的更是占了大半,如李善長,徐達、常遇春、鄧愈、李文忠、馮勝,湯和,張龍,胡大海,曹良臣,耿再成,鄭遇春等等,數不勝數。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14章士紳階級第22頁 雖然有些人後來病逝或戰死,甚至都沒熬到大明開國,但朱元璋卻一點沒虧待,將他們的功勞全部賞賜給他們的後人,一來二去的賞賜,這鳳陽自然沒地了。 “中等田呢?” 朱雄英問道:“難道也被這些功臣霸占了?” 張度搖搖頭,繼續說道:“回殿下,中等農田大部分都在鄉紳豪強手上!” 每等朱雄英繼續問,張度再度說道:“不瞞殿下,其實鳳陽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 “上等田和中等田都在功臣和鄉紳手中,百姓無田可種,隻能填河伐山,自己開墾農田,但新開的農田收成並不好,遇到大災之年,就連這下等田都要賤賣出去,來換取一些糧食才能勉強熬過災年,一來二去,百姓手中就連下等田都很少!” “哎……” 張度感慨道:“殿下,臣說句心裡話,朝廷雖然永久免除了鳳陽百姓的賦稅和勞役,看似百姓種田再也不用交稅,但百姓手中壓根就沒有地啊!” “照這麼說的話,鳳陽大部分百姓其實都是佃戶?”朱雄英冷聲問道。 “占據七成!”張度老實說道。 “他娘的!”朱雄英氣的攥緊拳頭,猛然砸在桌子上,差點將一桌子菜砸翻。 開國功臣的良田是皇上賞的,人家為大明流過血,立過功,甚至戰死沙場,賞賜良田,這無可厚非。 那些狗屁士紳豪強有什麼屁功勞,感情洪武爺對家鄉百姓的恩惠全被這些狗東西鑽了空子。 關鍵這些人一沒偷,二沒搶,三沒違反任何大明律,窮人拿地去向富人換糧食,富人也給了糧食,一個願打,一個雖然有些不太想挨,但最後迫於無奈還是挨了,挑不出任何毛病。 而且,朱雄英明白,並不是鳳陽一個地方是這種情況,整個大明皆是如此,這個時候雖然沒有了世家大族,但又出現了新的隱患。 大明的雙刃劍——士紳階級! “張度,你認為這些問題該當如何?”朱雄英站起身來。 “臣不敢妄言!”張度站起來恭敬的說道。 “說說吧!” 張度斟酌片刻,緩緩說道:“臣直言,臣認為這一切皆是農田的原因,隻要朝廷重新製定農田製度,想必就算不能徹底解決,也會緩解許多!” “但新的農田製度必然要把士紳豪強手上的農田收上來,重新還給百姓,這才是最難的!” 一個縣令能有如此見識,這讓朱雄英有些意外,又問道:“如果朝廷頒發了新的農田製度,你敢不敢得罪人?” 張度沒有任何疑慮,慷慨道:“臣願為朝廷打頭陣,臣連那三尺刀鋒都不怕,更不會畏懼那三寸筆鋒!” 朱雄英對他的回答很是滿意,但這些事還需要回去好好和老爺子商量,改革不是一兩句話,一道聖旨的事,老爺子能不能同意還真不好說。 麵對一大桌子的美味,朱雄英再也吃不下去了,良久後起身說道:“隨本王出去走走吧,看看鄉親們都吃的什麼!” 等到張月從廚房出來的時候,幾人已經悄無聲息的離開了。 張月將剩下的飯菜收拾到了廚房,隨後回到屋裡準備換身衣服。 打開房間的門,驟然發現床上多出一件衣服,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張月拿起衣服仔細端詳起來。 這件袍子上不僅是用上等的絲綢製作而成,上麵還繡著金色的黃龍。 而且這件衣服的大小與那位自稱吳王殿的公子的身材幾乎一樣。 “這難道就是傳聞中的蟒袍?” 張月怎麼說也是縣令家的千金,見識也非常人,此時驚訝的愣著原地,喃喃自語道:“天呐,他不會真是王爺吧……” …… 大家穩住,現在的劇情走向和之前的伏筆一點都不衝突,同誌們耐心看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