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一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章 加快星際殖民建設,弦!正物質宇宙:跨越,金戈一傑,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2046 年,地球,洪荒開天基地指揮中心

指揮中心穹頂高達三十米,由十二塊曲麵量子屏拚接而成的全息星圖正緩緩旋轉,每一顆恒星都按照實時觀測數據閃爍著不同頻率的光芒。獵戶座支旋臂的星域被紅色虛線勾勒出蜿蜒的輪廓,代表蟲族擴張的幽綠色波紋如同活物般蠕動,正以每天 0.03 光年的速度向太陽係推進。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臭氧味 —— 那是量子計算機集群高速運轉時電離空氣的產物,混雜著濃縮營養劑的甜腥氣,勾勒出一種屬於末日時代的獨特氣息。

孔方佳元帥站在星圖前,玄黑色製服肩章上的地球聯合軍徽章由納米級鈦合金打造,在穹頂光影交錯中反射出冷冽的金屬光澤。他右手中指上戴著一枚樣式古樸的戒指,那是用星盟探測器拆毀的外殼金屬殘骸熔鑄而成。當他指尖輕點虛空時,星圖上立刻彈出三個黃色光點,每個光點周圍都環繞著不斷刷新的數據流:“諸位,蟲族前鋒已抵達 287 光年外,星盟‘斷刃’基地的引力波異常顯示,他們正在加大對超級母蟲意識的壓製。” 他的聲音通過骨傳導麥克風傳遍整個指揮中心,聲線中帶著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下特有的沙啞,“我們必須在星盟與蟲族的博弈間隙,完成星際殖民的戰略布局。”孔方佳再次輕點虛空,星圖瞬間切換至懸臂拓撲結構 —— 獵戶座支旋臂如同一葉扁舟,夾在英仙座主懸臂與人馬座主懸臂之間,其天文學定義的分支標識在量子屏上泛著冷光。

“諸位,請注意星盟勢力範圍的動態更新。” 孔方佳的聲音通過骨傳導麥克風傳遍指揮中心,聲線中夾雜著剛從月球軌道會議返回的疲憊,“根據‘斷刃’基地最新截獲的引力波通訊,星盟已將英仙座主懸臂 37-49 號星區的監測密度提升至二級戰備標準,其等離子軌道炮陣列的充能頻率達到每 12 小時一次。”

孫曉司令上前半步,戰術目鏡同步投射出英仙座主懸臂的防禦矩陣模型,紅外光線映照下,他左頰那道酸蝕的舊疤泛著異樣的淡粉色,這詭異的色澤是某種致命腐蝕物留下的永久標記。“元帥,我們原計劃的‘殖民 B 計劃’穿越航線,在英仙座主懸臂中段將遭遇至少 17 個星盟監測集群。即便啟用零號空間引擎的全功率隱形模式,被主動掃描發現的概率仍高達 89%。” 他調出一組對比數據,代表 “鯤鵬” 級運輸艦的藍色光點在模擬航線中不斷被紅色警戒圈鎖定。

李豔則推了推鼻梁上的全息眼鏡,鏡架內側的微型顯示屏正滾動著人馬座主懸臂的光譜分析數據。她實驗室白大褂的袖口沾著新的熒光試劑痕跡 —— 那是淩晨測試暗物質弦塗層時,納米機器人噴射的示蹤劑殘留:“剛剛收到激波監測衛星陣列‘望舒’的最新觀測報告,” 她手腕翻轉,星圖右側彈出一片墨綠色星域,“人馬座主懸臂的‘龍骨’星區在持續1年的時間內,未發現任何曲速空間跳躍飛行的痕跡。在星盟的資料上,也基本沒有關於人馬座的有效信息。”“真很正常,星盟的控製範圍在英仙座主懸臂而不在人馬座主懸臂,畢竟星盟沒有技術能力越過超過1300光年的空曠區域到達人馬座主懸臂,這個距離已經遠超核聚變動力的距離和核聚變原料比的極限了。使用星盟的核動力是無法進行這麼長距離的曲速空間跳躍飛行的。”

歐陽飛參謀長突然敲擊控製台,主星圖上英仙座與人馬座之間的暗物質雲帶泛起漣漪:“元帥!破解了星盟後勤部隊的加密調度數據 —— 他們每月 15 日會對英仙座監測網進行能源重組,而同期英仙座主懸臂的監測頻率會下降 43%。” 他的指尖在虛擬鍵盤上飛舞,調出一段截獲的星盟通訊錄音,機械合成音重複著 “英仙座非重點防禦區” 的指令。

孔方佳的瞳孔在三重光譜中倒映出複雜的戰略圖景,他雙指在星圖上劃出兩道弧線:“調整戰略優先級:原‘殖民 A 計劃’重新定義為獵戶座佯攻行動,按原定方案建造三個可放棄式前哨站,強化電磁信號模擬以吸引星盟注意力。” 紅色虛線迅速勾勒出英仙座邊緣的誘餌點,“新增‘殖民 C 計劃’—— 目標人馬座主懸臂‘龍骨’星區,這將是地球文明的核心隱秘殖民地。不過殖民B計劃也依然按照之前計劃繼續進行,計劃中殖民B計劃依然屬於隱秘殖民地性質不變。ABC都是方舟計劃的一部分。”

指揮中心內響起壓抑的吸氣聲。孫曉的戰術目鏡突然彈出技術提示,他快速瀏覽後抬頭道:“元帥,人馬座航線需要穿越寬度達 1200 光年的‘星塵暗海’,英仙座航線,也需要穿越超過500光年的‘星塵暗海,以人馬座航線為例,常規曲速航行需耗時 22 標準年,即使用零號空間引擎進行連續躍遷,能量消耗也將超出‘鯤鵬’級運輸艦的冗餘設計值 170%,這將使引擎過熱損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弦!正物質宇宙:跨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弦!正物質宇宙:跨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