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火星基地建設
金戈一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章 火星基地建設,弦!正物質宇宙:跨越,金戈一傑,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2043年,火星,火星基地
隨著第二批火星艦隊的到來,火星基地的物資水平明顯得到了提升,各項基地建設工作,包括擴大紫金礦產能,擴大紫金礦冶煉車間的建設,各種實驗室,各類空天係列飛船包括曲速引擎飛船的維護車間,新的大量的智能工作機器人,全部開始加速進行。
前幾天孔方佳在登陸火星進入火星基地後,召開了第一次火星基地全體人員大會。會上孔方佳望著台下420多號人,感慨萬千,哪怕是5年前,也沒人敢相信居然這麼快,華夏不僅在月球建設了基地,還在火星建設了一個如此規模的基地,400多人的常駐,那麼多的基地功能,還建設了紫金礦開采場。
在火星基地第一次全體人員大會上,孔方佳對火星基地建設安排進行了梳理,確定了火星基地一期建設的四大主要目標,開發紫金礦,為華夏提供足夠的紫金是火星基地一期的第一目標;次要目標是在火星完成一期農場試驗,儘快達成部分食物可以自給自足;第三目標是通過火星地下凍層,獲取水資源,進而通過電解水獲得新鮮的氧氣等,第四目標是完成建立各類空天係列飛船包括曲速引擎飛船的維護能力。會議的最後,孔方佳宣布了火星基地的正式名稱:華夏駐火星後羿基地,簡稱後羿基地。取自華夏古代神話人物後羿,他在神話故事中射掉了九個太陽,取名表示華夏征服火星。
全體大會結束後,孔方佳又召集火星基地負責人錢方教授,火星基地的各部門主管負責人一起開了一個中層會議。除了細致的討論部署了四個主要目標的實現安排,同時就未來二期火星基地建設的重點也進行了集體討論。會上一致認為,未來二期火星基地建設,一是需要開始準備在火星極地進行水冰和乾冰(二氧化碳冷凍態)的開采,二是需要進行更多的火星其他礦產探測考察,三是考慮在火星基地建立大規模自動生產智能機器人的生產能力;四是適當增加部署更多的火星後羿基地分支基地,增加在火星的人員規模。
後麵的幾天時間,孔方佳穿梭於基地各區域,認真考察基地各區域的具體運作情況,並直接參與了之前飛到了火星但是沒有進行紫金舾裝的那艘曲速一型飛船的舾裝,這艘曲速一型飛船作為第一艘人類在火星上完成紫金舾裝的曲速一型空天飛船,被孔方佳取名為:星火號。
在完成了火星基地的工作後,孔方佳帶著李豔,乘坐星火號,帶著一支由聯合小組成員朱聰明高級研究員領導的十幾個人的準備研究火星地質科學的原地球科學地質團隊,開啟了火星科學地質大考察和大旅行。李豔和朱聰明共同為這次旅行定下了九個主要火星區域作為科學考察點和旅行點:
1. 奧林帕斯山(Olympus Mons)
特征:太陽係已知最高的火山,高度約 22千米(是珠峰的2.5倍),直徑約600千米。
成因:由長期火山活動形成,由於火星板塊構造不活躍,熔岩得以持續堆積。
意義:揭示了火星地質活動的曆史。
2. 水手峽穀(Valles Marineris)
特征:巨大的峽穀係統,長約 4,000千米,深達7千米(遠超地球上的科羅拉多大峽穀)。成因:可能與早期地殼張裂、火山活動或地下水侵蝕有關。
意義:為研究火星地質演化提供線索。
3. 極地冰蓋(Polar Ice Caps)
特征:南北極覆蓋著由 水冰和乾冰(固態CO?) 組成的層狀冰蓋,隨季節變化收縮或擴張。
成因:火星氣候循環導致揮發物(如CO?)季節性凝結與升華。
意義:冰層可能記錄火星氣候曆史,並為未來資源利用提供可能。
4. 撞擊坑盆地(Impact Basins)
典型代表:希臘平原(Hellas Planitia),直徑約2,300千米,深7千米,是太陽係最大撞擊坑之一。
成因:小行星或彗星高速撞擊形成。
意義:撞擊坑的密度幫助科學家估算火星地表年齡。
5. 流出通道(Outflow Channels)
典型代表:克律塞平原(Chryse Planitia)附近的峽穀網絡。
特征:寬達數十千米的溝壑,形似乾涸河床。
成因:可能由古代巨型洪水(液態水或岩漿)快速侵蝕形成。
意義:支持火星曾存在液態水的假說。
6. 諾克提斯迷宮(Noctis Labyrinthus)
特征:錯綜複雜的峽穀和地塹網絡,位於水手峽穀西側。
成因:地殼拉伸斷裂與塌陷,可能伴隨火山活動。
意義:反映火星構造運動的複雜性。
7. 沙丘與風成地貌
典型區域:蓋爾隕石坑(Gale Crater)內的巴格諾沙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弦!正物質宇宙:跨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弦!正物質宇宙:跨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