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章 權限差距,雙生逆途,道不滿,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獵犬風格,也就是說較為粗獷的宣泄力量,並且配備較少的槍械和爆炸武器,主要依靠不脫手的近戰武器為主要的戰鬥方式。

不完全的訓練,先進的同時卻也限製了方向的武器配備,基本斷絕了日常中的信息獲取途徑,就像是,真正被圈養的狗。

而他們的風格,說白了就是沒有遠程支援,沒有提前的任何掃描技術,沒有雷達,沒有聲呐,沒有紅外、電子信號探測,更彆說衛星和量子探測技術這種戰略級彆的探查能力了。他們穿著裝甲,手中拿著振動武器,卻依舊像這些科技手段沒有普及的時候一樣,憑借著肉眼和身體去戰鬥。

他們不像戴樂這種穿越者,能一天完成對這些……好吧,不算高科技。畢竟雷達和聲呐之類的玩意,在十幾年前,甚至在李澤宇還沒有進行臥底之前,穿越者還沒成為現代軍隊的獨立部隊之前,這些東西就存在了。

但是,聯邦的獵犬們,卻是沒有經曆過相關的訓練,更無法在短暫的時間內去熟悉更多的知識。他們,被限製的成長的方向,限製了接收到的信息,限製了執行任務的時間,被當作了武器,培養至今。

這便是,聯邦獵犬。

“如果對手是我們自己人的話,剛才的掃描就足以讓對方察覺到了異常。”李澤宇看著幾分鐘前就出現在雷達上的人,到現在才出現在視野當中,“看來這次聯邦出動的隻有普通級彆的獵犬,話說回來,好像到現在為止對於這些獵犬的分級都是我們自己的判斷,聯邦那邊有相關的等級名稱嗎?”

“聯邦的評級一般是打分製,總共有四大類: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技術專長,以及實戰數據。而這四大項又有共計十四個分類,百分製。具體細節我就懶得細說了。不過你們需要知道的便是,在這其中占比最大的兩個小分類,便是心理分類下的紀律性與忠誠度,以及實戰數據分類下的目標打擊率。”

李澤宇看了一眼逐漸跟上來的敵人,同時回答著戴樂的問題,“隻要這兩項的評分足夠高,聯邦就會給這名進化者注射控製藥物,進行精神洗腦,植入定位芯片和微型炸彈,然後給他們一套裝甲,一個目標,將他們派出來執行任務。”

說罷,李澤宇再次在車載屏幕上放大獲取到的視頻,“這種裝甲不到一流水準,也就是說,他們當前所追擊的目標實力一般,在那些被稱為‘訓犬師’的獵犬組織高層的判斷當中, 甚至不需要他們同行以提供某些技術支持。”

“也就是說,我們被當成了可疑目標?”頻道當中傳來尤琪的聲音,“按照我們當前的行徑路線來看,我們最近五個小時之內走了不少空間上重複性較高的路程,也就代表了你其實並不知道怎麼接收所謂的情報,隻是在這地方被動的等待著回應。”

“而現在,我們大概率是被當成了你的那些接應成員。如果我們在這裡將他們都殺了,那麼你布置了那麼久的計劃,大概率會直接暴露。那些聚集在北邊的高級獵犬們,大概隻需要一天的時間,這些人就能在南邊,也就是我們可能的前進方向上再次布下羅網。你有什麼想法嗎?”

尤琪話中的“你”,指的是李澤宇。

“大概,我們不是被當成了出賣信息的人,而是購買情報的人吧。”李澤宇看著後方那些竟然直接從越野載具中探出半身的攻擊,“啊,簡直了。他們這種攻擊方式,配一輛浮空載具簡直是非常的有效。他們又不像我們需要足夠的載重,甚至隻需要製空權這一簡單的東西,就能將這種戰力再次放大。但是聯邦的那群迂腐的傻逼,總覺得這樣沒有任何問題。”

“我接受暴露,然後選擇返回聯邦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便是如此。繼續留在聯邦,我感覺會受到不少影響。”李澤宇再次提速。

“我覺得這種事情你最好留在心底,並且隻在今後的聯合會審查員的麵前透露。而現在,如果你在大概一分鐘之內還沒做出決斷的話,我們便會自主行動。”戴樂比李澤宇更看得清後方那些敵人的形象,他們已經在開始打算直接撞上來了。

“原來我的權限就到這裡嗎?”李澤宇輕笑一聲,戰鬥開始的時候,他相對會放鬆很多,不似在這個撤離過程中的緊張和戒備。李澤宇肯定是確認了戴樂他們的身份的,畢竟他手中那個沒有告訴戴樂他們的信號追蹤器,清晰的表明著這些人的身份。

但是李澤宇依舊保持了戒備,不過也正常,一個潛伏二十二年的臥底,要是一來就完全融入,行動自如,那麼聯邦該考慮的就是:這人是不是被策反了?現在這種怕不是雙麵臥底哦?

一個回歸的臥底,理論上是應該小心翼翼的,並且不希望在這個過程中出現太多的意外,總是憂心忡忡。好的是李澤宇不用麵對黑幫臥底那種在街上突然遇見熟人的尷尬情況,隻要聯合會給他準備的新身份沒有任何問題,在這麼大的地界中,李澤宇都不用在腦海中模擬遇見臥底時期同事的尷尬場景。然後隻需進化之後,等個幾十年,這些人大概率死去的時候,就真的沒有問題了,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雙生逆途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雙生逆途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