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鞋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6 026 突逢變故,地主家沒有餘糧啦,芒鞋女,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26026突逢變故第12頁 梨花跑得飛快,小嘴劈裡啪啦的向堂屋報賬。 老太太忍俊不禁,朝院裡喊道,“錢給你阿耶,讓他買些針線回來。” 縫衣要的針線多,離開縣裡恐怕不好買了,老太太沉著的看了眼自己的裝扮。 裡麵一件土灰色圓領裡衣,外頭一件顏色更深的半臂衣,衣服前襟後背的破洞還未補好,瞧著有些滑稽。 不過涼快是真涼快,她笑盈盈看著孫女,“阿奶把你的衣服縫好了,你試試啊” “好呢。”梨花歡喜的爬上凳子,抓著衣角的手緩緩鬆開,“這是賣糧的錢,理應阿奶你拿著,買針線的錢問大伯要就行。” 老太太促狹的敲她額頭,“你這機靈鬼。” 她還沒老糊塗,家裡的現銀是她在管沒錯,存錢莊的銀票卻是老大拿著的,她來了後,老大半句不提銀票之事,十有八九想昧下不給。 想著,她和梨花道,“阿奶不愛出門,錢給阿奶阿奶也沒地花,給你阿耶吧。” 果然,這錢是要給趙廣安的,梨花心裡高興,麵上卻擰巴起來,“阿伯生氣怎麼辦?” “阿奶的錢,阿奶想給誰就給誰。” 趙廣昌牽著一雙兒女進院就聽到這句,臉沉了沉,轉瞬又恢複如常,倒是趙文茵年紀小,控製不住情緒,滿臉不忿道,“阿奶就會偏心三叔” 趙廣昌拍拍女兒的肩,“你三叔吃不了苦,你阿奶怕他路上鬨騰,沒事的。” “都多大的人呢,比小弟還不如嗎?”趙文茵鄙視更甚。 梨花聽不清父女兩說了什麼,既是阿耶的錢,自然由她收著,她找了件衣服把銅板裹好,大搖大擺的將其放進老太太的棺材裡。 削竹篾的族裡人好笑,“不怕被人偷了?” “都是自己人,怕什麼?”她表情坦蕩,殊不知衣服沉入糧堆就被她藏進自己那口棺材了。 她又不是真隻有九歲,怎麼可能傻乎乎的沒有防備。 藏好錢,她進屋看了眼老村長,隨即才去堂屋吃早飯。 李家開倉放糧的消息傳開,城裡人都往衙門那邊去了,客人寥寥無幾,直到太陽落山才漸漸熱鬨起來。 “小娘子,我是白天給了錢沒拿糧的那位,還記得嗎?” 梨花盯著汗流浹背的漢子瞧了瞧,笑道,“記得,大伯,給這位叔舀一鬥糧。” 趙鐵牛他們走了,舀糧的活就落到趙廣昌頭上,他是老掌櫃了,米鬥一沉一舀,不冒尖不凹陷,平得不行,漢子擰眉,“怎麼比白天看著少了?” 趙廣昌臉上掛笑,“這是一鬥。” 漢子無話可說。 梨花問他,“叔,衙門那邊的人很多嗎?” 漢子端著籃子,點頭,“堪比元宵夜市,你叔他們還沒回來?” “沒呢。”梨花接過客人的銅板,邊數邊道,“都去了一天了。” “那估計快回來了。” “李家放了多少糧啊?” “不知道,反正縣令說了,明天還有。” “明天還有?”梨花覺得奇怪,李家急著去戎州城就是想保住糧食,她以為李家今日開倉放糧是做做樣子,為衙門日後的強行要求富戶捐糧鋪路,可李家放這麼多糧出來,怕不是生了什麼變故? “叔,你領了多少糧?”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26026突逢變故第22頁 “我老娘媳婦先去,我和孩子們後去,共領了六升糧。” “什麼糧?” “我老娘媳婦領的米,我領的穀和菽” 梨花麵露沉吟,等著她數錢的客人催促,“小娘子,快點啊” 梨花小手一揚,“過去吧。” 謹防有人耍詐,梨花數完錢,客人才能拿到糧,看她走神,趙廣昌擱下米鬥,欲奪她膝蓋上的錢袋。 梨花察覺一雙手伸過來時,機敏的躲開。 趙廣昌道,“你這速度太慢了。” 梨花怔了怔,錢袋一收,抱著就往後院跑。 趙廣昌以為她要找老太太告狀,焦急地拉她,“跑什麼?” “我渴了,想喝水。” 趙廣昌看向她腰間,竹筒左右晃著,幅度不大,擺明了還有水。 欲提醒她兩句,然而未等他開口,人已經掙他的手溜了,趙廣昌臉色微變,抬腳就要追,外麵忽然想起趙鐵牛的聲,“大堂兄,回來了。” 一群孩子鬨哄哄的衝進屋,宛若成百上千隻蚊子在飛。 趙廣昌歇了追梨花的心思,朝趙鐵牛道,“回來得正好,三娘去後院了,你來收錢。” 他不碰錢,梨花就沒機會抹黑他。 梨花要知道他心裡的想法,白眼估計會翻到天上去,在她心裡,活命比告狀重要太多了。 在她記憶裡,青葵縣富戶好多都逃了,逃之前,確實大發善心的給城中百姓發過糧,也就九牛一毛而已,離‘掏家底’還遠著,尤其是李家,他家有靠山,消息靈通,逃得最早,損失也最小。 可現在呢?李家施糧,清晨到宵禁,十幾個時辰下來,少說要損失幾百石糧,兩天下來,李家再多的存糧恐怕也所剩無幾。 李家絕不可能這麼做除非被脅迫。 她衝進臥房,順勢掩上了門。 簷廊山坐著的人失笑,“這三娘,怎麼一驚一乍的。” 沒等他們琢磨出什麼事,門從裡拉開,小姑娘的聲音急切洪亮,“收拾東西,咱們今晚出城。” “” 趙廣安在牆角扯雞毛,許是水土不服,雞籠裡的雞全死了,乍然聽到梨花說收行李出城,他舉起沾滿雞毛的手,“不是說等兩日嗎?” “不等了。” 梨花心裡不安,總覺得城裡即將有大事發生,她喊趙廣安,“阿耶,你和劉二先套車,把糧運出城去。” 李家那樣的人家都不能保全糧食,何況她們這樣的人家。 “二堂伯,你們也去幫忙,糧食放棺材裡,官差若問,就說家中死了人,出城埋家人的。”她的聲音理智且冷靜,“嬸子們也不忙了,我阿耶他們走前邊,你們帶孩子們走後邊。” “東西怎麼辦?”老吳氏站在灶間門口,手裡端著老村長的藥碗,眼睛望著院裡晾曬的食物。 梨花道,“吃食綁在腰上,其他物件通通不拿。” 李家的事太詭異,讓她有個荒唐的想法。 李家施糧如果是為了自保,那李家走後,城裡的富戶糧商隻會過得更慘,尤其是糧商,商人重利,名聲不好,為了穩定民心,糧商會成為眾矢之的,那時想走都走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