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言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4章 農稷房,封疆悍卒,宿言辰,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夜色褪儘,天邊漾起魚肚白。
鐵林穀從沉睡裡睜開眼。遠處的校場傳來戰兵們操練的號子聲,許多孩童追逐打鬨著,奔向食堂方向,嘈雜聲混在蒸籠的熱氣裡飄向遠處。
天光大亮的時候,工坊區開始熱鬨起來,叮叮當當的敲打聲、拉鋸聲此起彼伏,像無數根琴弦在晨光裡震顫,透著股熱騰騰的生機。
如今的鐵林穀,帶著半軍半民的利落勁兒。
日常操練有小旗伍長盯著,開荒、修渠、建房有工頭調度,就連每日的工分登記、糧草分發,都有專門的帳房先生一筆筆記著,井然有序。
考慮到鐵林穀日後的消費場景,林川也推出了不少能讓普通勞工也能賺銀子的政策。
“革新榜”就是其中之一。
簡單說,就是誰有新點子,能讓織布快些、打鐵省些力氣,或是能琢磨出更合用的農具,都能往上麵遞條子,不識字的就當麵去說,一經采用,都有賞銀。
告示區的木榜上,已經用朱砂寫著各式被采用的懸賞,從“改良紡車賞糧一石”到“製出省力打水器賞銀十兩”,陸陸續續已經記錄了二十多個。
先前總有人覺得這榜子虛張聲勢,直到上個月,燒窯的老頭琢磨出用石炭渣混著黏土砌窯的法子,真就領了賞銀。打那以後,遞條子的人漸漸多了,木榜上的紅筆字添了又添,倒真攢下些實在的新鮮法子。
“老人家,您慢點說,我先記下來……”
年輕的登記員把毛筆往硯台裡蘸了蘸,看著麵前的老農。
老農臉色黢黑,操著一口濃重的鄉音:“那地……生地!種不成!土太瘦,得、得喂東西!”他張開枯瘦的手比劃著,“茅房裡的、牲口欄裡的、還有那爛葉、麥秸……堆一堆,漚爛了,往地裡一撒,苗才能長……”
登記員愣了愣,筆尖懸在紙上:“您是說……糞田?”
“對!對嘍!”老頭一拍大腿,“老輩子種地都這樣!不喂飽地,它不長糧食!那兩千畝新地,不弄這個,明年開春準得荒著!”
登記員皺著眉把話記下來。他知道穀裡新開的地多是荒坡改的,土確實薄,可他是讀書人出身,對種地的事情一概不通。想了想,便去找南宮玨。
南宮玨正在和林川商量冬小麥的事情,聽了登記員的彙報,也是有些懵。
倒是林川聽完後,忽然笑了起來:“這老漢說的對,是得堆肥啊!”
“堆肥?”南宮玨聽得一頭霧水。
林川也不解釋,叫人把那老農請來,遞過一碗熱水:“老丈,您說的堆肥,是不是把秸稈葉子什麼的和人畜糞便混在一塊兒,淋上水,讓它爛透了?”
老農瞪大眼睛:“大人也懂這個?”
“懂得不多,但知道這個很有用。”林川點點頭。
眼下已入秋,再有月餘,便是種植冬小麥的時節。
在西北大地,百姓多是靠天吃飯,種下幾畝薄田,頂多施些人畜糞便,以後便隻能聽天由命。若是遇到旱澇天氣,苛捐雜稅繳完,一家人的生計就會麵臨大問題。一年下來,若是一畝地能收百十斤糧食,便已是謝天謝地的豐收年景。
可後世的田地,畝產數百斤是尋常事。
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兩點:一是水利,二是施肥。
水利並非簡單的引水灌溉,而是要修水庫、挖水渠、打水井,做到旱時能澆,澇時能排,讓土地不再受老天擺布。
至於施肥,如今自然沒有化肥,可尋常的農家肥,若用對了法子,也能讓貧瘠的土地變得鬆軟肥沃。
眼下山穀裡修建了公共廁所,糞水都集中在專門的糞池裡。還有幾百匹戰馬和牛,每日產出的糞量,那可是不小的數目。隻要方法得當,集中處理,用來堆肥,足夠滋養那兩千多畝新開墾的生地。
想到這裡,他便招手讓老農近前,詢問起種地堆肥的一些問題。
南宮玨在旁靜聽,忽然開口道:“大人,《泛勝之書》有雲,’凡耕之本,在於趣時,和土,務糞澤,早鋤早獲’。這糞澤二字,想來……便是老丈所言的堆肥之法。”
他雖不懂農活,說起典籍來卻頭頭是道。
“古人尚知’地可使肥,又可使棘’,可見這施肥一事,實在是農耕根基。”
老農聽得發愣,隻覺得南宮老爺說的詞兒文縐縐的,卻又好像句句都在理上。
林川看向南宮玨:“懷瑾的意思是?”
“鐵林穀要立住腳,先得讓土地長出糧食。”南宮玨抱拳道,“如今既開了兩千畝地,單靠幾位老丈口傳心授,怕是不成章法。《禮記?王製》有載,’製農田百畝’,需‘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依屬下淺見,不如設立‘農稷房’,專管耕種、施肥、水利諸事。”
林川眼前一亮:“你是說……成立一個專門的農業部門?”
南宮玨點點頭,抬眼望向林川:“正是。屬下以為,選老丈這樣善種地的長者為正,再挑些青壯為佐,一邊承續老法子,一邊記錄新經驗。何時下種、如何堆肥、水渠走向,都由農稷房定奪,報與大人過目便可。如此一來,農事有章可循,方可持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封疆悍卒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封疆悍卒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