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彈染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5章 老謀深算,高衙內的恣意人生,輕彈染血,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趙俁前腳剛走,又一頂小轎徐徐而來。

小轎一直抬到殿前廣場才停下,百官見到這頂特殊轎子,瞬間鴉雀無聲。

蔡京從容下轎,冷漠地掃視百官,目光轉到王黼身上時,他特意停留了一瞬。

王黼避其鋒芒,低眉垂首,權當不知。

蔡京信步踱至文官班首。

不到盞茶功夫,殿角處驟然響起龍笛聲,笛聲低沉悠長,如雲中隱雷。

接著是節奏緩慢的晉鼓聲。

這是《引駕樂》,專用於天子未至而警眾,提醒官員整理儀容,準備列班。

晉鼓每響一聲,百官的隊列便整齊一分。

少頃,樂聲停歇,幾名禦史持笏巡視班列,太監唱道:“晝刻將至——!”

“啪啪啪”,三道清脆的鞭響再次打破了清晨的寧靜。

這是“淨鞭三響”,表示皇帝即將“駕到”,“天地人”三才肅靜。

八名太監在殿前分居左右,齊聲長喝:“卷——簾——升——朝——!”

“吱呀”一聲,朱漆金釘的殿門轟然中開。

“百官進殿!”

二十四名樂工即刻奏響《萬歲樂》,笙、簫、篳篥合奏,旋律莊嚴,期間夾雜著方響(鐵片琴)清脆的敲擊節拍。

伴隨著“叮叮咚咚”的樂聲,文官自東階、武官自西階魚貫而入,百官皆躬身垂首,雙手持笏貼額進殿。

大殿在上百枝燭火的映照下,更顯金碧輝煌,熏香與青煙繚繞於梁間。

“駕——到——!”

《萬歲樂》的樂聲驟停。

後殿傳來一陣環佩撞擊聲,“叮叮當當”。

四名太監手持孔雀扇相引,趙佶踏著嫣紅的駝絨地毯闊步而出。

百官進殿後一直保持著躬身而立,如今齊齊九十度作揖,高呼道:“恭祝陛下萬歲!聖躬萬福!”

趙佶站在龍椅前,擺手道:“眾卿平身。”

“謝陛下。”

趙佶坐定,太監尖聲宣道:“有本啟奏,無事退朝——!”

王黼新晉為尚書右仆射,春風得意,他持笏出列,朗聲道:“陛下,臣有事啟奏。”

趙佶微微點頭。

“花石綱之事,自陛下下令以來,臣日夜督促,如今進度喜人。

近日,一批太湖靈石運抵京師,各地珍奇花石也陸續運達,萬歲山建設已初具規模。”

太湖石在曆史上極為著名,其蜿蜒曲折的形態,宛如山川連綿,重巒疊嶂,具有一種天然的美感,被視為中國四大奇石之一。

趙佶酷愛奇石,下朝後,他肯定要去觀賞一番。

他微微頷首道:“王卿辦事得力,朕心甚慰。”

王黼恭敬躬身,“臣等定不負陛下厚望,早日為陛下添一勝景!”

“好,望卿再接再厲,早日大功告成。”

王黼躬身領旨,退回班列,臉上露出一絲得意之色。

他深知趙佶的喜好,曲意逢迎是他屹立於官場的不二法門。

趙佶1100年登基,其實,他當政初期還算勤勉,不,應該說非常勤勉。

他仿效仁宗,每日都召見大臣議政,朝廷的大事小情他皆要過問。

《宋史·徽宗紀》記載:“禦筆批答,至夜分猶不寐”,是說他經常批閱奏折到淩晨一點左右。

《宋會要輯稿·帝係》載:“減掖庭用度,罷諸路歲貢”,這是說他裁減宮廷開支。

《鐵圍山叢談》記載:他因節儉被向太後提醒:“天子服浣濯之衣,非所以示四方”。

這句話是說:天子的行為和儀表,應當符合其尊貴的地位,而不應該過於樸素。

根據多方記載來看,趙佶初期還是比較勤勉節儉的,有一點“明君”之象。

隻是他的明君之象維持得很短,1102年,蔡京拜相。

趙佶準備在皇宮舉辦壽宴,他拿著玉杯玉盞對蔡京說:“朕欲用此,恐人以為太華。”

蔡京說:“臣曾出使契丹,當時遼主在宴會上用的就是玉盤玉盞,遼官員還在臣麵前賣弄,說我南朝無此。

他們用的不過是石晉舊物,而我泱泱中華,地大物博,豈是他們草原蠻夷所能想象的,當真可笑至極!

如今陛下用之,不僅於禮無嫌,還可以彰顯我朝繁盛,免得被遼國小覷。”

趙佶還是不放心,唏噓道:“先帝隻是在宮內築一座數尺小台,諫官上封者甚眾,朕甚畏其言。”

蔡京對答:“事苟當於理,多言不足畏也。陛下當享天下之奉,區區玉器,何足計哉!”

宋哲宗最初想在皇宮建造一座“宣明台”,他本想建十米左右,借口是“觀稼”,觀察農事。

台側麵計劃引一道金水河水,建一座水磨,兼具遊樂與實用功能。

其實就是個登高遊玩的景觀,水磨隻是強行扯到農事上的借口,可見哲宗當時有多麼小心翼翼。

即便如此,當他把這個想法提出後,也遭到了群臣上表諫阻,十米提案改成了三米高,最後太後介入,連三米的台子也不給建。

有這樣的前車之鑒,趙佶自然顧慮重重,何況當時諫官貼臉開大的能力還是很猛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高衙內的恣意人生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高衙內的恣意人生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