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毛豆炒青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5章 梅翰林,我,賈府孽障,但賈府也不當人,愛吃毛豆炒青椒,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江南出身的秦思源,其根本利益和江南掛鉤。

秦思源的一番話,看似是要徹查江南,實則是大事化小,為江南開脫。

將籌集糧食當做當務之急,糧倉走火案就成為次要的。

隻要基調定準了,接下來就是欽差大臣的人選問題。

朝堂之上,自然有人看出來右相秦思源的目的,這些年來秦思源偏袒江南之地又不是一次兩次了。

雖看出來了,但是卻無人反駁。

京城乃京畿重地,大虞的心臟,京城要是出事,天下就會不穩。

當務之急,要解決的就是運往京城的糧食。

這對於身處在京城的官員來說,京城才是他們的根本利益。

皇帝慶雲北聽到右相秦思源的話後,眼神中閃過一絲寒芒。

將心中的怒火壓了又壓,最後皇帝慶雲北也不得不同意右相秦思源的提議。

“依右相的意思,該派誰去江南之地?”

右相秦思源聽到皇帝的話後,當即說道:“臣提議,戶部侍郎劉不易當任欽差大臣,去江南解決此事。

劉不易在戶部當值數十年,一直都兢兢業業,外加從事的也是錢糧事物。讓劉不易前去江南,籌糧之事可事半功倍……”

右相秦思源話一說完,賈琮就看到在戶部一眾官員中,有一個中年官員身體一顫。

不知道,這是激動的,還是害怕的。

但作為欽差大臣,要乾的事情,是機遇和風險並存。

乾不好,就是被彈劾罷官的下場;乾得好,成為政績,以此平步青雲。

賈琮因為剛步入朝堂,並不清楚秦思源提出來的戶部侍郎劉不易到底是什麼身份。

雖然賈琮不知道,但是皇帝慶雲北確知道。

秦思源提議的這位戶部侍郎,也是江南出身。

皇帝慶雲北本來就憋了火,如今聽到秦思源提議一個江南出身的官員去查江南那攤子事,自然不肯。

還未等右相秦思源繼續說下去,皇帝慶雲北直接拒絕了:“戶部公務繁忙,離不開人,換一個人。”

皇帝慶雲北話語一落,秦思源心中一沉,看來皇帝這一次是真的怒了。

以往江南之地有事情,都是派江南出身的官員過去走一個過場。

而如今,皇帝慶雲北不這樣做了,很明顯就是要改變一下啦。

解決了外敵,下一步自然就是內患。

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何江南那些人就不懂呢?

這也是秦思源差點罵娘的原因。

就在右相秦思源腦海裡思索下一個人選的時候,忽然,勳貴武將那邊,磐國公開口道:“陛下,老臣提議一個人選。老臣提議吏部侍郎梅之川擔任欽差。”

誰也沒想到,這時候磐國公居然搶在右相秦思源前麵,推薦了一個人選。

賈琮聽到磐國公提出來的名字,總感覺有些熟悉,但是一時之間想不起來。

就在賈琮想不起來的時候,龍椅上皇帝慶雲北臉上閃過一絲精光。

“磐國公提議的人選,朕同意了。”

皇帝慶雲北這句話一落,其目光便落在文官這邊:“梅之川何在?”

文官這邊,賈琮看到一個官員站到了大殿中間,對著皇帝一拜:“臣梅之川,拜見陛下!”

皇帝慶雲北見到梅之川後,便開口道:“磐國公舉薦你做欽差大臣,你可敢接下這副重擔?”

話語一落,賈琮看到這位叫梅之川的官員,當即大禮跪拜:“臣定當萬死不辭。”

聽到梅之川的話後,皇帝慶雲北滿意地點了點頭:“梅侍郎,既然你接下了,那就希望你不要辜負於朕。”

“臣定當不會讓陛下失望。”

隨後,皇帝慶雲北當眾下旨,封梅之川為欽差大臣,前往江南之地。

當這件事告一段落,賈琮看了看右相秦思源。

在右相秦思源的臉上,賈琮沒看到任何情緒波動。

這些宦海浮沉幾十載的老家夥,真是一點表情都不露啊!

不過,賈琮覺得右相秦思源心情肯定不太好。

畢竟,他提議的人,皇帝慶雲北沒同意,反而是同意了磐國公提議的人選。

賈琮也有些想不通,磐國公為何提議這個梅之川,這個梅之川到底是誰,為何這名字感覺有點熟悉?

就在賈琮疑惑不解的時候,忽然聽到身前有官員小聲嘀咕:“這位梅大人,如今真是鴻運齊天!這好事都落到他頭上去了。

你知道嗎,今年的科舉,這位梅大人的兒子高中榜眼。

謝師宴剛過,這位梅大人的兒子就進了翰林院,成了梅翰林。

如今聽說,磐國公家的千金看中了那位新進的梅翰林,這不……”

當賈琮聽到這裡,腦海裡麵豁然開朗了。

剛才怎麼覺得梅之川這名字有些熟悉,原來搞半天是薛家結親的那位啊!

這位梅之川就是薛寶琴未來的公公,梅之川的兒子,就是和薛寶琴從小結親的那位。

知道了梅之川身份後,賈琮便知道了皇帝慶雲北為何選他做欽差大臣了。

因為梅之川不是江南出身,而是兩廣人士。

當年,薛寶琴的父親在兩廣行商時,就結交了這個梅之川。

那時候,梅之川隻是一個秀才而已。

薛寶琴父親和梅之川一見如故,二人結成了好友。

結成好友後,知道對方兒女年紀相當,便定下來娃娃親。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薛寶琴父親便出資,讓梅之川從一個秀才,到舉人,再到縣官……

一路往上升,直到進了京城,當了禮部侍郎。

按理說,薛寶琴父親這麼多年的投資,是一件很劃得來的事情。

但是,隨著水漲船高,二人的地位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如今的梅之川可不是當年那個窮秀才,而薛寶琴父親也不是當年的皇商了。

梅家隨著梅之川的兒子高中榜眼、進了翰林院,梅家已經是清貴人家了。

用現代的話來說,父親是朝中要員,兒子是翰林清貴,未來可期。

而薛家呢,薛蟠父親死後,薛家丟掉了皇商的身份,如今日薄西山。

商人的地位本就不高,勳貴都不會娶商賈之女,更何況清貴之流。

喜歡我,賈府孽障,但賈府也不當人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我,賈府孽障,但賈府也不當人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