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嗒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3章 建新金山,水煮大明,嗒嗒豬,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夜色漸深,篝火劈啪作響,映照著雙方其樂融融的身影。誰也不會想到,在這個遙遠的太平洋彼岸,一場跨越東西方的友誼,就這樣在美食與歡笑中悄然萌芽。
張拓疆的船隊在舊金山灣升起明朝龍旗時,若西班牙當局知曉此事,大概會氣得從馬德裡罵到墨西哥城——畢竟這片土地早在1534年就被他們命名為"加利福尼亞",但整整一百年過去,這裡依然是塊"地圖上的肥肉,現實中的雞肋"。
根據西班牙導航員的說法,整個美洲殖民地被劃分為四個總督區,而舊金山所在的北美西海岸屬於新西班牙總督區(首府墨西哥城)。這個總督區名義上統轄墨西哥、中美洲和安的列斯群島,擁有正規軍3000人(裝備火繩槍與輕型火炮)、民兵8000人,邊境要塞守軍1500人(新墨西哥(聖菲)、佛羅裡達),但實際兵力分布卻暴露了帝國的窘境:歐洲移民隻有4-5萬人(主要是殖民官員、傳教士和商人),集中在墨西哥城等核心城市;土生白人(克裡奧爾人)約5-6萬人,形成本地化精英階層,但70%都擠在墨西哥中部高原,北部邊境(今洛杉磯一帶)隻有零星傳教站和軍事據點——舊金山?連個哨塔都沒有!
更諷刺的是,這個總督區的軍事體係完全靠"拆東牆補西牆"維持:年均從阿卡普爾科港向馬尼拉輸送156名士兵及裝備,太平洋艦隊原本有12艘武裝蓋倫船,現在隻剩10艘(兩艘被明軍俘獲,成了"江南一號"和"江南三號");貨運主力8艘馬尼拉大帆船也折損大半(被擊沉兩艘,一艘被明軍繳獲改名"江南二號")。水手隊伍更是"聯合國軍"——大量穆拉托人和菲律賓土著混雜其中。
總督區真正的統治秘訣不是武力,而是"地方精英合作+原住民分化"的組合拳。麵對400萬平方公裡的疆域,這點兵力連治安維持都夠嗆,更彆說主動擴張了。所以當張拓疆的船隊出現在舊金山灣時,西班牙人恐怕隻能對著地圖乾瞪眼——這裡確實是"加利福尼亞"的一部分,但誰來管?怎麼管?
聖克拉頭人對此一無所知,他正熱情地帶著張拓疆參觀部落。而張拓疆望著這片無主之地,心裡已經開始盤算:"既然西班牙人畫了個圈卻沒插旗,那咱就當這裡是''大明新金山''好了!"
第二天,張拓疆便率領一百名陸戰隊員在新金山灣的入海口南岸(今舊金山39號碼頭位置)開始修建棱堡。這座棱堡采用明朝軍事工程學與奧隆尼人建築智慧的結合——地基深挖至硬土層,用橡木樁加固,牆體以石塊與夯土混合砌築,頂部鋪設茅草與木板,既防風雨又便於了望。聖克拉頭人見狀,大為讚歎:“你們的‘石頭房子’比我們的窩棚結實多了!”
與此同時,張拓疆派出三支探索小分隊,分彆向南、北、東三個方向推進。每隊配備一名翻譯(由幾個年輕人擔任,他們已學會簡單的明國官話),並由奧隆尼向導帶路。他們帶著棉布、刀具、鹽巴等“硬通貨”,開啟了一場和平之旅。很快,越來越多的奧隆尼人被吸引而來,自願加入修建棱堡的隊伍。人多力量大,不到一個月,棱堡的地基便已完工,主體結構初見雛形。
更關鍵的是,張拓疆早有遠見,隨船攜帶了明國的糧食與蔬菜種子。農業專家們迅速規劃出田壟,播下蘿卜、白菜、番茄、黃瓜等作物。屯田是漢家兒郎的看家本領,短短一個月,蘿卜苗便已破土而出,鬱鬱蔥蔥;兩個月後,小白菜、番茄、黃瓜相繼成熟,食堂的餐桌上終於有了新鮮蔬菜。士兵們啃了一個月的醃肉和乾糧,如今終於能吃到一口脆生生的蘿卜,個個眉開眼笑。
當然,最讓士兵們津津樂道的,還是張拓疆與羅娜的關係。這位奧隆尼部落首領的女兒,如今已是張拓疆的“臨時翻譯兼生活顧問”。她穿著明國士兵贈送的棉布衣裙,頭發上彆著幾朵野花,時而跟著張拓疆巡視工地,時而坐在棱堡上眺望海灣。士兵們私下打趣:“將軍這是要‘入鄉隨俗’啊!”張拓疆隻是笑笑,不置可否。
聽到這裡,人人都是果然如此的表情,李勇直接問,小娘子你帶回來了嗎?張拓疆直搓手,憋了半天才說,想帶回來,可是因為環球航行風險很大,而且好像她已經有了,“啊!”眾人一起驚呼,這是什麼效率?
不過,張拓疆心裡清楚,新金山堡的建設才剛剛開始。棱堡隻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擴建倉庫、開辟船塢、訓練本地民兵……他望著繁忙的工地,心中已然勾勒出一座“太平洋上的明國前哨”的藍圖。而西班牙人?反正他們現在還不知道這裡發生了什麼。等他們反應過來,這座堡壘早已固若金湯!
最後一支探險隊歸來的消息讓張拓疆興奮得在沙灘上直打轉。他們帶回了令人震驚的情報——在新金山灣區以東,橫亙著一片東西寬達百公裡、綿延千裡的河穀大平原!張拓疆抓起一根樹枝,在沙地上畫了足足十幾個零,才勉強算清這筆賬:1.5億畝良田!這相當於大明兩三個省的耕地總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水煮大明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水煮大明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