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小朝堂
白色之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章 小朝堂,紅樓:我,賈環,抄書百倍獎勵!,白色之熊,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63章小朝堂第12頁 “你不知道,南方多清流嗎?” “略有耳聞。” “以出身地域結黨,自太上皇禪讓以來愈發壯大,自詡清流,行黨爭之實。” “這麼說,你家和咱們司業算清流?” 陳詡點了點頭。 賈環琢磨了一下:“南方多清流,那北方就多濁流了?” “北方文官多依附武勳,在清流眼裡,可不就是濁流嗎?” “那兩淮巡鹽禦史林如海算什麼?” 陳詡看了看於既白:“這你得問咱們的淞江名門於公子了。” 於既白抹了抹鼻子:“族學都不容我,可不敢名門。” 跟著他對賈環道:“算近臣。” 陳詡補充道:“孤臣。” 於既白聽到這話無奈的笑了笑。 賈環琢磨出味道來了,合著這國子監根本就是個小朝堂。 他想起賈敬的話,問了最後一個問題。 “清流是舊太子黨嗎?” 於既白道:“舊太子黨是清流,舊太子黨式微,但是清流趁著禪讓這段時間逐漸做大。” 賈環聽著這二人你一言我一語,逐漸琢磨起來。 北方濁流背後是武勳,武勳再背後是太上皇。 南方清流本身就有權,天然和新皇帝坐不到一起。 上有太上皇製約,下有清流做大牽製。 合著皇帝也沒人可用。 皇帝想要用人,除了對抗清流,清算武勳,還得培養近臣。 把陳詡嘴裡“孤臣”前麵的“孤”去掉,形成“皇黨”。 賈環至此心裡已經大致明白了怎麼回事。 他對著陳詡和於既白拱手道:“要是每日都不必上早課,隻是在崇文閣抄抄書,環無所謂。” 於既白激動的站起身來,緊皺眉頭,擔心道: “這……這怎麼能行?你不能隻聽陛下安排的巡講啊,這早課同樣重要!” 陳詡則是端坐床上,眯著眼睛盯向遠方,跟著附和:“你這樣很難過月考……” 賈環心中想的是,既然他是準皇黨,那麼去做什麼事皇帝應該都會支持,至少默許。 山西代山那邊的礦場運作的很好,他進崇文閣抄書,一則可以避禍,二則可以看看能不能再抄出些產業來。 賈環對著二人道:“這不是還有你們嗎?我以後每月初一十五放假給你們帶好吃的,你們平日裡把早課講的給我說一遍不就好了?” “這……” 陳詡有些猶豫。 於既白倒是痛快:“行,既然賈兄這麼自信,我當然無不可。” 陳詡搖了搖頭:“你要是想避禍,我們可以再想辦法……” 賈環眼神堅定,嘴角微翹,既是自信,也是安撫倆人:“放心吧。” 於既白看著賈環,眼光閃動,乾脆坐下,掰下來半個烤鴨架,大口吃起來。 第二天,果不其然,司業親自到場,又由眾人舉手,將賈環選為了助教。 賈環都沒坐上半個早課,就被打發出辟雍。 他收拾好筆墨,用布包著文具,起身,行禮。 賈環和司業之間隔了百餘名學生,那司業雖看著賈環微微點頭,眼裡卻絕沒有賈環。 司業見過很多有才華的學子,也見過更多隕落的天才。 任你有通天之能,站錯了隊,終究泯然眾人。 他始終相信,經曆舊太子事還能越發壯大的清流,才是正確的選擇。 他也衷心期望著,賈環能明白這個道理。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63章小朝堂第22頁 就像他年輕時一樣。 賈環轉身離去,踏出辟雍。 辟雍殿巨大的陰影遮蓋住了他的身影。 東西六堂傳來各自的早課聲音,那些聲音如風一般絕不在賈環周身停留半刻。 一道道學堂投下的陰影,像是一座座監牢。 比遠處碑林更蕭索的,是賈環形單影隻的背影。 漸漸的賈環消失在視野中。 司業退去,眾人繼續早課。 於既白和陳詡互相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悲哀。 於是隻得更專心聽講起來,好在日後給賈環講授。 賈環推開崇文閣的大門,大門應該是很久沒人保養,發出“吱呀”的聲音。 崇文閣裡灰塵不少,能通過窗子照射進來的陽光看見灰塵飛舞。 賈環深吸了一口氣。 一股書本的腐氣鑽進鼻腔。 搞不好,將來的三年,他都要在這和這種氣味度過了。 也挺好。 他正欲找個地方坐下,書架間,緩緩走來一位老者。 “老夫是國子監典籍,不知,你有何事?” 賈環行禮:“學生被同學選為助教,特來備課。” 老者抓了抓已經有些乾枯的白胡子,拉長了音:“哦,原來是這樣。四書五經在那邊。” “我能否先隨意看看。” “請便吧。” 賈環逛了一圈,隻見除了四書五經部的,其餘大把書籍,都是稀本,但都蒙了灰。 倒是工巧部的書,看著沒怎麼落灰。 想來應該是典籍最近在看。 賈環找來了上次的《經世書》,準備先抄寫這個。 其次是上次沒抄到百遍的《百草金方》。 晚課前,用【文心雕龍】寫一篇備課大綱。 他展開《經世書》,抄了起來。 【宿主抄寫《經世書》兩遍,似有所悟,+1口才。】 【宿主抄寫《經世書》三遍,似有所悟,+1抄寫速度。】 …… 賈環沉浸抄書,正抄完兩遍,卻見典籍提著食盒站在他的旁邊。 他起身問好。 典籍對他道:“我見你抄書抄的認真,給你帶了飯,你且吃著。” “多謝。” 賈環收拾好桌麵,讓出位置,在桌麵吃起來。 那典籍一邊看著賈環抄的書,一邊點頭:“這書有意思,以工經世?” “就是有興趣。” “那很好啊。我之前看過一些經濟部的書,我覺得挺有道理的。我朝農田雖然曆年稅收逐漸減少,但其實還是太多了。 那些冶鐵,紡織等作坊都找不到人,隻能由工部或戶部征農夫。 仔細核算,實際產出其實還是作坊多。你說能不能放一些冶鐵、製鹽的權給各部。 橫豎各部大臣都兼田地,不如以作坊收納無地農戶,產出的還能多些……” 賈環聽到這話,差點噎著,硬是努力把這口飯咽了下去。 跟著這典籍又看賈環準備抄的《百草金方》。 “這書好是好,就是有些方子根本是海上方,用途且不論,很多原料都找不到。” “您怎麼知道的?” “藥理部的書我都翻遍了,我是沒看到過。” 賈環放下筷子,驚奇的看向這位典籍。 覺得被趕到這崇文閣來,聽不到博士講課,好像也不是壞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