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汁兒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二章 本宮會一直支持你噠!她隻,大唐:太平公主飼養指南,橙汁兒羊,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宮城之外站著不少考生,這些考生麵色憤怒,稀稀拉拉地站了有一二百人。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些看熱鬨的人。
畢竟自科舉以來,還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端。
“藏暉兄,咱們這麼大,朝廷不會懲治我們吧?”
一個瘦瘦高高的年輕儒生有些擔憂。
旁邊的幾個儒生也是麵帶一絲畏懼。
孔?之心裡有些不屑,但是他也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夠掀起這麼大的聲勢還是得靠這些人。
當下耐著性子道:“讀書人是朝廷的根基,朝廷總不能把我們都殺了。咱們是在討伐科舉的不公平,假若朝廷對我們動手,那便是得罪了天下的讀書人。”
“自我大唐立國以來,就沒有不允許讀書人說話的說法。咱們讀了這麼多年書,卻因為一次胡搞的科舉就導致我們上不了榜,那麼多年的努力便會化為流水。誰為我們這麼多年付出的努力付出代價?要知道你我本該是進士科
的頭名才對,那咱們四書五經的注解,這批考生裡有誰能比得過我們?”
“偏偏進士科該考的雜文、貼經都不考了,豈不是叫本該是你我等人的金榜題名拱手相讓,現在隻能眼看他人蟾宮折桂,難道諸位心裡痛快嗎?事有不平,吾等當起而行之,諸位以為然否?”
其餘的人聞言紛紛點頭。
“藏暉兄說的對!”
“孔兄言之有理,這幫官員沆瀣一氣,吾等才子不錄用,卻偏偏錄用一些偏愛奇技淫巧之人,著實是讓人笑話。”
“是啊,我們現在不站起來反抗,難道要等後來人嗎?”
眾人麵上滿是不忿。
本來這次恩科已經被他們視為囊中之物,現在卻成就了他人金榜題名。
要說他們心裡不嫉妒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承認自己廢物更是不可能,當下隻能把怒火發泄在這張莫名其妙的考卷上。
孔?之見到眾人的情緒被自己調動起來,心裡微微一笑。
此次抗議科舉考卷的舉動,便是他一手帶著眾考生掀起來的。
除了抗議這張考卷之外,作為孔氏子弟,他還有著其他的目的。
這張新的考卷似乎有要將聖賢之道在一旁的趨勢,如果他們這些儒生不給出回應,那誰知道之後的科舉還會考些什麼,至少儒學的比例會大為減少,若真是那般,那誰還會去鑽研四書五經?
這一點上他們是絕不願意看到的。
當然,他希望這隻是他乃至身後孔是大儒的猜測,說不定猜錯了也說不定。
宮城外的禁軍士兵卻也不敢將這群儒生趕走。
讀書人是不好招惹的,何況這些人背後還有沒有其他人撐腰,他們也不知道。
反正這些儒生又沒有闖進宮城裡,也就隨他們去了。
真要有什麼事情,上麵自然會派人來處理。
就在眾人心思各異的時候,忽然一陣馬蹄聲響起。
不少人循聲紛紛看去,隻見一群身穿飛魚服的人馬快速趕來。
稍過片刻,便擋在宮城之前。
那些站崗的將士見到這些人,臉色微微變化。
這些日子來,錦衣衛的大名他們在這段時間也已經領教過了,不是一般人能夠招惹得起的。
待到見到為首那人長相,更是紛紛一驚,連忙行禮道:“見過魏國公。”
那些儒生聞言也是一愣。
魏國公?
大唐能有幾個魏國公?
不少人吸了口冷氣,已經想到了這位魏國公的身份,心裡瞬間一驚。
楊易的名聲自從打敗吐蕃之後早已經名滿天下,人儘皆知。
放眼長安,又有誰不知道這位風頭正勁,年紀輕輕就成為國公的年輕俊傑呢?
孔?之見到楊易也是一陣心慌,莫名地生出一絲畏懼,不過他畢竟是大族子弟,很快將這種恐懼的情緒壓下去,朝著楊易微微一笑,拱了拱手道:“吾等見過魏國公。
他身後的儒生們也是紛紛行禮。
孔?之已經打定了主意,這次抗議他們是遵循君子之道,不跟朝廷對抗,但是至少也要讓朝廷見到他們的決心,畢竟他們是來試探朝廷的底線,不是來造反的。
楊易瞥了一眼孔?之,問道:“是你們對科舉考試的內容有意見?”
孔?之上前一步,拱手一笑道:“回稟魏國公,在下孔?之,我身後的乃是此次恩科考生,吾等前來聚集,正是向朝廷討個說法。此次恩科試卷不同以往,明明是進士科,為何不考帖經雜文?反倒是要雜糅其他科的內容?我
等確實是心有疑慮,還請魏國公能給諸位一個解釋。”
楊易點了點頭,“是你們就好,來人,把他們都抓走。”
孔?之臉色一變,他愕然地看著那位騎在馬上麵色平靜的魏國公,心裡幾乎要罵娘,這位魏國公怎麼不按套路出牌?
還要把他們抓走,他就不怕把這些事情鬨得更大嗎?
孔?之剛剛閃過這個念頭,便見到那些如狼似虎的錦衣衛一擁而上,將他們通通按住。
這些錦衣衛可不是那些站崗的將士心有疑慮,他們隻遵從楊易的命令,當下對這些考生絲毫不留情麵。
這些考生哪裡是這些人的對手?
他們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就全被狠狠擒拿了。
後麵的考生們見到前麵的十幾個考生通通被抓捕,頓時嚇得一哄而散。
他們說白了也就是在孔?之的煽動之下跑過來一起抗議的炮灰罷了,實際上心裡對朝廷還是有畏懼的。
現在見到朝廷如此強硬的手段,哪裡還敢在這裡待著?
站在最前麵的儒生們這時候也想要跑,但是已經太遲了,他們剛想動彈,就已經被抓住。
孔?之隨即高聲道:“魏國公,你這是為何?難道就不怕得罪天下讀書人嗎?”
楊易不屑地冷笑一聲:“就你也配代表天下讀書人?”
他目光如刀,冷冷地掃過孔?之的身上,像是一把無形的刀刃,將他臉上的肉生生刮下來一般,冷冷道:“你所能代表的無非也就是一群學閥子弟罷了,把他給我壓下去吧。
楊易不再跟孔?之廢話。
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沒必要跟這樣的小角色在這裡浪費時間。
孔?之一愣。
“學閥”是什麼玩意兒。
但是沒等他開口再辯駁,很快便被其他錦衣衛給按著頭壓下去了。
周圍的百姓見到楊易如此果決的手段,紛紛有些震撼。
這年頭讀得起書的大部分都是大族世家子弟,差一些的也是父母也是低級官吏,否則哪裡來的膽子敢圍住朝廷的宮門在這裡抗議。
但是誰也沒想到楊易居然如此果斷,直接將這些人給綁走了,沒有半句廢話。
這位楊家令動手還真是狠辣。
這件事情很快傳出去,猶如一顆石子投入湖中,蕩起陣陣漣漪。
那些本來因為科考心裡頗為不忿的考生聽到此消息,頓時有些慶幸,還好自己沒有跟著孔?之過去。
這要是被錦衣衛給抓住了,彆說以後參加科舉了,說不定直接得抓進牢裡去。
這朝廷的態度也太硬氣了。
長安崇仁坊孔府,一個奴婢匆匆地走進來,氣喘籲籲道:“不好了,大郎被魏國公的錦衣衛給抓走了。”
孔崇基聞言,眉頭微微皺起,有些愕然道:“被錦衣衛抓走了?”
孔崇基對這個新成立的隻效命於皇帝的機構也隻是有限的了解,隻知道這個機構權力大得很,錦衣衛指揮使則是赫赫有名的魏國公楊易,沒想到楊易居然直接動用錦衣衛抓走孔?之。
孔崇基心裡頗有些不安起來。
孔?之的舉動是在他的授意之下才去做的。
對於他們這些享受儒學帶來福利的孔氏子弟,當然不希望科考的重心從四書五經轉移到其他的方麵。
那樣一來會極大地削弱他們的影響力。
所以便讓兒子去小小的試探了一番,沒想到楊易直接把人都給抓了。
他沉默片刻,隨即緩緩道:“你先下去吧,我知道了。”
那仆人恭敬地行了一禮,退了下去。
孔崇基思索片刻,隨即喚丫鬟替自己更衣。
半個時辰之後,孔崇基乘著馬車離開孔府。
翌日,含元殿。
皇帝高居龍椅之上,武皇後則是坐在一邊。
殿內氣氛肅然。
武皇後瞥了一眼眾人,隨口道。
“爾等還有何事要奏?”
她話音剛落,孔崇基上前一步,恭敬道:“回?陛下,天後娘娘,微臣有奏。”
武皇後瞥了一眼站出來的孔崇基,沒有說話。
李旦隨即笑道:“褒聖侯有何事要奏?”
孔崇基保持著行禮的姿勢,臉色頗為肅然,語氣厲然。
“陛下,微臣要上奏有人濫用職權,罔顧律法,以私心替公心,危及大唐根基。”
他這話若想讓不少人有些驚訝地看過來,誰也沒想到這位褒聖侯居然如此言辭激烈。
到底是什麼事情?
文武百官之中也有不少人若有所思。
氣氛頓時有些緊張起來。
武皇後瞥了一眼。
“我大唐居然有這樣的官員嗎?你說的是誰?”
孔崇基聞言,頓時有些忿忿道:“臣所控告之人,乃是魏國公楊易。”
殿內不少人有些愕然地看向太平公主殿下身邊閉目養神的楊易。
誰也沒想到這位褒聖侯會將矛頭指向這位後起之秀。
也有不少人有些幸災樂禍。
楊易抓捕鬨事的儒生們的事情並未特意隱瞞,已有不少消息靈通的人已經得知。
心思細膩者更是打聽到為首之人乃是孔氏孔?之,自然也就明白今日孔崇基為什麼要憤而上訴了。
一個是新晉權臣,一個是傳承千年的孔氏家族的褒聖侯,他們也不得見到兩人打起來。
楊易還沒吭聲,一邊的太平公主冷冷道。
“你這廝胡言亂語,魏國公楊易乃是我大唐忠臣,屢次立下大功。”
“你一個世襲罔替的勳臣,有什麼資格說他危及大唐?”
這話可謂是毫不留情,將孔崇基氣的臉都綠了。
旁邊不少官員頗有些幸災樂禍。
孔家靠著孔子餘蔭享了這麼多年的名望,要說沒有人看不順眼那是不可能的。
不過敢罵的倒是沒有。
天下凡是讀書的,就沒有不尊孔子的,這位聖人留下的望族,一般人也不願意去招惹,否則容易招致一身臭麻煩。
自從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子的儒學便已經成為曆朝曆代皇帝奉為圭臬的至寶。
便是連太宗皇帝都封孔子為“先聖”、“宣父”,先帝追封孔子為“太師”。
大唐的每一場祭孔的活動都是極為隆重,唐太宗詔令“州、縣學皆作孔子廟”。
諸多種種,便也造就了孔氏在大唐龐大的影響力。
孔崇基被太平公主斥責,硬是忍著怒氣。
“科舉乃是我大唐選拔人才的標準,我大唐滿朝文武是從科舉走出來的精英。”
“魏國公主持此次恩科,卻是肆意更改考試內容,刪了有關四書五經的考察內容,須知儒學經典乃是我大唐教育之本,將這些刪了,那還考什麼?”
“恩科考生於此不滿,聚在宮城之外,卻是被魏國公以暴力羈押至天牢。”
“這些都是我大唐未來的棟梁,更是天下讀書人的代表,魏國公此舉莫不是毀壞我大唐根基?”
太平撇撇嘴。
“連科考都考不上的‘根基‘?”
孔崇基臉色漲紅,憋著怒氣,咬牙道。
“是因為考卷的內容不同於以往”
太平眉眼微抬。
“哦?”
“那彆人怎麼考上了?”
“這”孔崇基被噎了個半死。
殿內其餘官員或是臉色平靜,或是麵露擔憂,還有單純看熱鬨的。
李旦見狀,也是微微輕咳一聲。
“太平”
太平輕哼一聲,也不再說話。
李旦看向楊易,微笑道。
“楊卿,褒聖侯的質疑,你可有話說?”
楊易微微一笑。
“微臣隻想問褒聖侯幾個問題”
孔崇基深深吸了口氣。
“krist“
楊易拱了拱手。
“我大唐遭遇旱災,連年糧食短缺,可是褒聖侯口中的聖賢之道變出糧食來救濟百姓?”
孔崇基一愣,臉色微微變化。
他有些不忿。
“魏國公此言與我所談,並不相乾。”
楊易輕笑道。
“還請褒聖侯先回答我的問題。”
孔崇基沉默了一會,冷冷道。
“聖賢之道是聖人的領悟,怎麼能變出糧食?”
“那就是沒有了。”楊易隨口道,“是本官進獻的堆肥法和紅薯,才讓大唐這些年糧食收獲頗豐。”
他又笑道。
“我大唐平突厥叛亂,遭遇吐蕃聯軍,褒聖侯的聖賢之道可有站出來為大唐擊潰強敵?”
孔崇基一愣,他隱隱已經有些反應過來楊易的意思了。
他臉色頗為難看,卻是一言不發。
楊易淡淡道。
“是本官進獻的改良?車,讓我大唐軍隊打了吐蕃一個猝不及防。”
眾人心裡一怔,卻是下意識的點頭。
事實就是這般,沒有楊易的?車,還真不好打贏吐蕃和突厥的聯軍。
楊易抬眼,平靜的注視孔崇基。
“本官率領唐軍擊潰吐蕃之戰,也是靠望遠鏡和滑行翼,才能夠出奇製勝。”
“而這些奇物,都不是靠褒聖侯口中的聖賢之道才能琢磨出來的。”
“敢問褒聖若是麵對吐蕃大軍,褒聖侯是打算用聖賢之道將敵人折服嗎?”
殿內響起一陣笑聲,正是李文總、程務挺、王孝傑等將領。
孔崇基臉色發黑,氣的差點暈厥過去。
一個頭發灰白的老臣上前一步,目光平靜。
“聖賢之道是修身修心之道,讀四書五經也是教導我大唐子弟忠君愛國,魏國公是不是偏題了?”
周圍不少人一愣,便是李旦也有些詫異。
站出來的這人乃是銀青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崔玄?。
李義等人被罷官之後,又提拔了一批新的宰相。
崔玄?就是其中之一,此人出身清河崔氏,家族顯赫,朝中門生故吏不少。
倒是沒想到他這時候站出來為孔崇基說話。
楊易瞥了一眼崔玄?,淡淡一笑。
“崔侍郎此言謬矣。”
“本官是想要告訴褒聖侯,聖賢之道如是不能用來治國濟世,便也不必花費大力氣去學。
“此次恩科刪掉雜文和貼經,正是我一力要求。”
“不僅如此,本官也擬了章程上奏陛下和天後娘娘。”
“此後科舉,所有儒學經典將與其他典籍並為國學一門,作為科考其中一項,另外將增設其他考核的類目。”
楊易此言一出,殿內文武百官均是一愣,有些愕然的看著這位年紀輕輕的魏國公。
將儒學作為核心的學問考核,乃是自漢代以來,就沒有動搖過的,到如今大唐,居然有人妄圖動搖儒學在大唐的統治力?
如果是恩科隻能算是一場意外的話,那楊易此言便是赤裸裸的向儒學宣戰了。
武皇後眼眸微闔,猶如一尊雕像高高在上,冷眼看著這些大臣,麵無表情。
科舉這件事上,她跟楊易的利益,目的均是一致。
考核的儒學經典這項上,寒門子弟麵對世家子弟,毫無勝算。
這些世家子都是從小耳濡目染,又有大儒作為教導,自幼學習典籍文章。
直至此次恩科,來參與科考的考生,絕大多數也都是官宦子弟。
用楊易跟她的一句戲稱“學閥”,便能概括的形象。
如果適當削弱儒學的影響力,推崇楊易跟她說的“格物之道”,至少能夠讓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線上。
而也能篩選出具有楊易這般才能的人才。
殿內氣氛凝滯。
隨即,崔玄?當即向著李旦、武皇後行禮。
“陛下,天後娘娘,這萬萬不可啊。”
孔崇基也是連忙跟著道。
“陛下,娘娘還請慎重啊。”
他背後冷汗淋漓,本以為是楊易有意排擠儒學,沒想到這家夥是想要將儒學和其他學問並稱為一門,那便是分支中的分支了,這哪裡是排擠,簡直是文脈之爭。
其餘不少官員這時候也股不著看熱鬨了,連忙站出來反對。
眨眼睛,殿內就站出大半來反對。
李旦心裡一驚,連忙看向武皇後。
武皇後卻是神色平靜,被反對她也早就預料到了。
她掃了一眼眾臣,也隻是輕描淡寫道。
“今日便到這裡吧。”
“退朝。”
半個時辰後。
含元殿外。
太平嘀咕起來。
“反對的人還真是不少,你說母後和皇兄會不會因為壓力而放棄。”
楊易揣著手,微笑道。
“無妨,一口吃不成個胖子。”
“我所做不過是播下一顆種子,日後終究會長成參天大樹。”
超越唐代人千年的目光,讓他也很無奈。
來到這個繁華的大唐,總得做點什麼。
比如讓後世的兄弟們不再學英語,又比如避免日後被西方文明給超越。
落後就要挨打,他能做的就是趁早在大唐播下一些種子,之後的事情他管不著,但是總比曆史上某位蓋章狂魔明知道西方文明的發展,卻擔憂自己統治被動搖,還要閉關鎖國來的可笑之舉來的強。
他心裡念頭閃過,看向一邊的太平公主殿下。
“若是天後娘娘、皇帝陛下放棄了這場文化革新,公主殿下還會支持我嗎?”
太平烏黑透亮的眸子直直的看著他,白皙的俏臉滿是認真。
“本宮會一直支持你。”
楊易啞然。
他勢在必行,是因為來自千年後的後世,看到了曆史發展的規律。
太平可是不知道他要做的這件事會帶來什麼影響。
她隻是單純的相信他而已。
嘖,有種軟飯的感覺。
楊易心裡嘀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