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修羅場2.0,公主殿下完
橙汁兒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八章 修羅場2.0,公主殿下完,大唐:太平公主飼養指南,橙汁兒羊,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春風拂過田野,翠綠的枝葉冒頭,濃鬱的生機漸漸籠罩在大地上。 郊外的蔬菜大棚依然是照料的頗好。 長孫璃月每隔幾日就會過來看看這裡水果、蔬菜的長勢。 “娘子,太平公主殿下和楊家令返回公主府了。” 一個丫鬟小心翼翼道。 長孫璃月挑了挑眉,笑吟吟道。 “總算是回來了麼?” “走吧,備馬,我要去公主府。” 半個時辰後。 公主府。 “公主殿下,長孫小娘子來了。” 一個丫鬟恭敬道。 太平鳳眉微微蹙起,心裡有些不滿,冷笑起來。 “這女人簡直是個狗皮膏藥,本宮走到哪她都黏上來。” 旁邊的紅袖眨了眨眸子,緊緊抿住嘴唇。 她其實想說,貌似這位長孫小娘子不是衝著公主殿下您來的。 “在背後說人壞話,可不是公主殿下應該有的習慣吧。” 長孫璃月笑吟吟的走進來。 她在公主府已經混得足夠臉熟,再加上公主殿下並未真正的下令攔過她,所以府邸裡的丫鬟,仆人也不會攔著這位趙國公府的大小姐。 太平瞥了一眼長孫璃月,雪白的下巴微微抬起,語氣冷淡。 “本宮沒說你壞話,隻是說的事實。” 長孫璃月也沒在意公主殿下的譏諷,笑眯眯道。 “公主殿下這段時日怎麼和楊家令消失不見了?” “可讓璃月好等” 太平瞥了一眼故作平靜的長孫璃月,忽然冷笑起來,紅潤的唇角勾起。 “本宮去了一個你絕對想不到,而你又十分想去的地方。” 長孫璃月秀眉微微蹙起,若有所思的瞥了太平幾眼,心裡冷哼幾聲。 總感覺這母老虎跟楊易單獨出去了一趟,好似麵對她更有底氣了。 莫非這兩人發生了她不知道的變化? 她笑吟吟道。 “什麼地方?” 太平笑眯眯道。 “那斷的家鄉,本宮還見到了他的恩師,師母,還給他的父母掃了墓。” 長孫璃月眼皮跳了跳,衣袖裡的粉拳握緊,心裡有些不甘。 這母老虎居然跟著楊易回老家了? 那她想要撬走楊易,豈不是更難了? 她心裡念頭紛紛,麵上卻是微微一笑。 “是麼?” 公主殿下從這瘋女人的語氣裡聽出了一絲不甘,心裡越發得意起來。 她瞥了一眼旁邊的紅袖,淡淡道。 “還不趕快去拿壺茶水來,不要怠慢了璃月。” 旁邊的紅袖一怔,臉色有些古怪。 “是,殿下。” 少頃。 一壺茶送過來。 紅袖正要準備為兩人倒茶。 太平卻是擺了擺手。 “本宮來吧。” “璃月是貴客。” 紅袖:“???” 長孫璃月烏黑剔透的眸子微微眯起。 這母老虎又打著什麼主意呢? 居然莫名其妙的這麼客氣起來? 太平仿佛是沒有在意兩人的表情,親自伸出手端起茶壺為長孫璃月倒了一壺茶。 不經意間………………… 衣袖滑落,露出雪白的皓腕,上麵戴著一個玉鐲。 長孫璃月一怔,目光立刻注意到了這個玉鐲。 倒不是這個鐲子如何的珍貴,而是太普通了。 普通到甚至隨便在長安某個首飾店裡都能找到比它價值更高的。 堂堂的公主殿下,會這樣普通的玉鐲子? “哦?”太平公主殿下仿佛是此刻才注意到鐲子,旋即放下茶壺,輕輕撫了撫鐲子,“這可是那廝師母給本宮的鐲子,是那斷娘親留下的遺物,可不能被這茶的熱氣給?到了。” 紅袖抿了抿唇,眸中滿是愕然。 就這麼一盞茶的熱氣能傷玉鐲子? 長孫璃月眼皮跳了跳,她的笑容差點沒細住。 不是,就這麼回去一趟,連楊易娘親的遺物都拿到手了? 自己這下可是差了一大截。 長孫璃月心裡有些沉重。 楊易父母雙亡,恩師的師母等同於“母親”。 得到了師母的認可,又得到了楊易生母的遺物。 她怎麼跟這母老虎鬥? 難怪這母老虎忽然這麼熱情起來,這是故意在她麵前顯擺呢! 長孫璃月的笑容有些僵硬。 她按捺住內心複雜的情緒,不動聲色。 “遺物?” 太平瞥了一眼長孫璃月,笑吟吟道。 “是啊。” “聽師母說,這是楊家傳給兒媳婦的鐲子。” “你要看看嗎?” “咦,你的臉色似乎不太好看,不會是凍著了吧?” “這雖然是初春了,但也有幾天寒氣,紅袖,把角落裡的炭盆支起來。” 紅袖連忙跑到一邊支火盆了,她感覺這裡氣氛不對勁。 長孫璃月隱藏在袖口的手指捏的發白,她麵無表情的看著笑吟吟的太平,心裡惱怒。 這母老虎分明是故意來刺激她。 她咬了咬牙,不動聲色道。 “看看倒是不必了,省得不小心磕碰了。” “說的也是。”太平立刻接著話茬,烏黑透亮的鳳眸頗為認真,“這可是師母給的,那斷親娘留給兒媳婦的遺物,可得好好保管。” 長孫璃月鳳眉微微挑起,麵無表情。 “確實要好好保管。” “省得以後交給真正的楊家兒媳婦的時候,是磕碰過的,那就不美了。” “公主殿下還是好好代為保管吧。” 她篤定這位公主殿下雖然拿著鐲子刺激她,但是以她那彆扭的性子,大膽承認自己就是楊氏的兒媳婦,恐怕是不敢的,所以故意拿話擠兌,將公主殿下的鐲子變成公主殿下代為保管的鐲子。 至於以後誰是真正的楊家兒媳婦,還未可知呢。 太平眼皮一跳,目光冷冷的瞥了一眼長孫璃月。 還真是小看了這瘋女人了。 她紅豔豔的唇角忽然勾起一抹譏諷的笑意。 “當然要好好代為保管,不過給誰反正也不給你。” 長孫璃月太陽穴突突直跳。 她捏著裙子,手指微微發白,笑吟吟道。 “那公主殿下準備監守自盜?” 太平鳳眉挑起,語氣冷淡。 “與你無關。” “反正你也摸不著半分。” “紅袖,去拿塊綢布來,本宮要好好擦一擦這師母贈與,他娘留給兒媳婦的遺物。” “你這瘋女人也可以再旁邊看著,反正一輩子也沒你的份。” “看一眼,少一眼。” 長孫璃月剛開始還能鎮定的聽著公主殿下的話,直到最後一句,頓時讓她有些破防。 這母老虎的意思是鐲子以後歸她所有,可不正是看一眼少一眼嗎? 她麵無表情的起身。 太平有些“驚訝”道。 “你這是?” 長孫璃月淡淡道:“璃月忽然想起來家中還有事宜,便先告辭了。” 太平鳳眸中露出一絲狡黠,白膩光滑的俏臉滿是笑意,她饒有興致道。 “你該不會是生氣了吧?” ka““ 她維持著僵硬的笑容,語氣淡漠。 “公主殿下還是關心關心你那郵票吧。” 說罷,長孫璃月便轉身往外走去。 太平眨了眨眸子,揮了揮手,露出手腕上的鐲子。 “就這麼走啦?” “再坐坐吧?” “真生氣啦?” 長孫璃月的步伐加快,很快身影消失在府邸內。 太平唇角勾起一抹得意之色。 兩人碰撞多次,終於讓她勝過長孫璃月一次。 這一次完勝! 太暢快了! 公主殿下從未感覺如此痛快過。 她笑眯眯的瞥了一眼旁邊的紅袖。 “你做的不錯,賞,本宮要重重賞賜!” 紅袖:“???” 她什麼也沒乾啊。 公主殿下高興的心情一直持續到晚上。 直到楊易回府,見到公主殿下頗為喜悅,還以為發生了什麼事情。 他拉著紅袖問了個大概,臉色有些古怪。 這位公主殿下跟長孫瑞月的戰鬥似乎有些樂此不彼啊。 翌日。 鎮國太平公主殿下乘著馬車前往含元殿。 含元殿內。 “你這段時日都去哪了,怎麼也沒見你讓人給母後捎個消息。 武皇後笑眯眯的看著太平,目光漫不經心的落在太平手腕處的鐲子。 太平被母後看的有些心虛,支支吾吾起來。 “那個,就是隨便出去轉了轉。 “對了,母後,那驛站現在準備的怎麼樣了?” 公主殿下靈機一動,連忙轉移話題。 武皇後自然看得出女兒的心虛,不過也沒有揭穿。 她淡淡一笑。 “民用驛站和官用驛站的建立,朝廷已經拿出了章程。” “還有那郵票,也已經製作出了第一版出來,光是這郵票的防偽,朝廷就花費了不少心思。” “哦,對了,差點忘記跟你說了,現在負責驛站一事的,是太子。” 太平一愣,有些驚訝。 “太子?” 武皇後微微頷首,深深的看了一眼太平。 “是你父皇授意的。” “讓太子主持此事。” 太平心裡頓時有些不滿起來,她沉聲道。 “母後,當初不是允諾讓兒臣來負責驛站改革一事的麼?“ “怎麼就換了太子?” 公主殿下內心對誰來負責驛站改革的事情並不在意。 不過這改革的方案可是楊易為她寫出來的,是為了讓她增長在民間的名望。 她可以不在意自己的名望增長不增長,但是,那斷為她花費的時間、精力,她卻是沒法忽視。 現在這勝利的果實讓太子莫名其妙的竊取走了,著實是讓她心裡有些惱怒。 何況,當初朝會結束後,她見了父皇、母後,父皇也是滿口答應自己,怎麼一轉眼就換人了? 武皇後並未在意女兒生氣的語氣,摸了摸太平的腦袋,微笑道。 “你父皇覺得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來,就先交給太子了。” 太平鳳眉蹙起。 “驛站想要出個周全詳細的章程,恐怕也沒那麼容易。” “兒臣又沒離開多久” “現在驛站還沒有開始改呢,兒臣這就去找父皇,讓他把負責此事的權力交給我。” 說罷,她朝武皇後行了一禮,便急匆匆的走了。 武皇後目送太平遠去,神色平靜。 一炷香後。 太極宮。 “父皇”太平俏臉緊繃,語氣有些不滿,“這法子是兒臣提的,理應也是由兒臣來負責此事,怎麼能讓太子來搶了兒臣的功勞?” 龍榻上的李治輕咳一聲,微笑道。 “太平,都是一家人,何必如此計較?” “這功勞你讓給你七哥,又沒什麼。” 太平心裡火氣蹭蹭上漲,她咬牙道。 “父皇,這不是計較不計較的事兒。” “兒臣既提出驛站改革,也是花費了心思的,現在一股腦兒給太子做了嫁衣,那兒臣不是白乾了?” 李治眉頭微微蹙起,有些不滿。 “你們是親兄妹,哪有什麼白於不白乾的道理。” “再說了,你七哥的性子你是知道的,讓他能夠給大唐做些事,對他也有好處。” 太平冷冷道。 “東宮人才眾多,讓他們給太子謀一個新的策略不就行了,何必吃自己妹妹的‘剩飯。” 李治眉頭緊蹙。 他沒想到太平居然如此抗拒。 這事雖然他這個爹做的有些偏心,但是理應如此啊。 這驛站一旦改革,不用想也知道必然收獲巨額的民間聲望、聚攏民心。 一份家書的厚重,隻有異地相隔的人才能清楚。 驛站一旦改革,主持此事的人必然會被萬民稱讚。 哪怕真實的奏章是太平提出來的,但是百姓往往不會去深究,隻願意看到他們能看得到的。 讓太子主管此事,收獲了民心之後,李顯的太子之位才能坐得安穩。 這也是他這個父皇為數不多能幫的了。 而這些民望落在太平身上,那就太浪費了。 李唐皇族再出一個“平陽昭公主”又如何? 最終要坐江山的始終是太子。 李治沉默了一會,緩緩道。 “這樣吧,你和太子一起主持此事,如何?” 太平咬了咬牙,心裡一陣陣的失望。 無論父皇如何寵愛她,終究還是太子更為重要些。 公主府。 “真是氣死本宮!” 太平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怒不可遏。 旁邊的紅袖噤若寒蟬。 楊易倒是神色平靜,挑了挑眉。 這位公主殿下昨日還高興得很,今日怎麼忽然這麼暴躁了? “公主殿下,怎麼了?”他隨口道。 太平忍著怒氣,旋即將事情娓娓道來。 末了,她忿忿不平道。 “父皇分明是偏袒他” “卻也不想想,那所謂太子自從入主東宮後,不是打獵就是去釣魚,又為大唐做了些什麼事?” “到頭來,本宮這個為大唐奔波勞累的女兒,倒是不如他那兒子親近。’ “這也太不公平了。” 楊易啞然失笑。 父母對孩子當然也有偏愛,哪有什麼公平可言。 他前世當老師的時候,這種偏心某一子女的家庭遇到的太多了。 何況是帝王之家? 那李顯再如何草包,也是皇帝欽點的太子,扶也要扶上牆。 總不能再廢太子吧? 至於公主殿下身為女兒身,無論做出多大的功績,也是不可能被李治當做接班人培養的。 見到楊易臉上的笑容,太平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她紅豔豔的嘴唇撅起,氣呼呼道。 “你還笑!” “咱們倆的心血,可都讓人搶走了。” 楊易笑眯眯道。 “公主殿下勿要擔心,這才哪跟哪兒?” “陛下不是同意也讓你一起負責了嗎?” 太平鳳眉緊緊蹙起。 “一起負責?” “這不過是父皇安慰本宮的話罷了。” “他接手了這事好些日子了,如何能夠讓本宮沾上邊?” 楊易正色道。 “這事終究爭的不過是個名望罷了。” “事情誰做不重要,重要的是讓百姓們知道,這驛站改革是誰的心血 太平一愣,若有所思的看向楊易。 “你的意思是本宮手裡有《大唐日報》,將此事詳細的報道出來,功勞放在本宮頭上?“ 楊易微微一笑。 “殿下說的有理,不過,好叫公主殿下知曉,這般直白,乃是下策。” “《大唐日報》是報道時事新聞用的,不是用來喊冤的。” “若是將公器私用,豈非叫旁人以為公主殿下公私不分,那這《大唐日報》如何能夠掌握在公主殿下自己手中?” “二聖可都是看著呢” 太平聞言,抿了抿唇,也反應過來自己的想法有些不切實際。 她有些好奇看向楊易。 “那該怎麼辦?” 楊易嘴角微微一勾。 “郵票要發行出去,就要弄得聲勢大些” “隻要公主殿下把聲勢弄大,輿論自然會集中在公主殿下身上。 “到時候,再委婉一些,將事情提一提便可。” 太平聞言,眨了眨眸子,剛準備開口,卻又見楊易忽然笑眯眯道。 “從前便隻覺得公主殿下對這些事情並無興致,這些所謂功勞也不大放在眼裡。” “今日公主殿下緣何如此生氣?” 太平雪白的下巴微微抬起,輕哼一聲。 “當然生氣,這可是你費了心思才弄出咳咳咳,是我們費了心思才弄出來的驛站改革,怎麼能平白無故的就給太子去?” “要是這般,那你………………那咱們的工夫,不是白費了?” 楊易嘴角噙著笑意,微微頷首。 他心裡有些莞爾。 還以為這位公主殿下是有心想要跟太子爭,原來是為了他。 不過也好,不管什麼緣由,隻要有個“爭”的開頭,那就停不下來了。 公主殿下被他的笑容看的心裡有些發虛,似乎自己內心的某些念頭被他窺探到了,她嗔怒道。 “你還沒說怎麼把聲勢弄大些呢?” “發什麼呆啊。” 翌日。 含元殿。 “陛下將此事全盤付諸於太子身上,太平心裡恐怕不太舒服。” 武皇後微微一笑。 李治搖了搖頭。 “朕已經答應她,讓她也參與其中了。” 武皇後沉默。 在東宮諸臣的輔佐下,太子能讓後來的太平沾邊就有鬼了。 她鳳眸微微轉動,目光看向這位臉色略顯蒼白,已顯老態的皇帝。 “太平這孩子有誌向,想要做個當代‘平陽昭公主,陛下似乎不太支持,莫非覺得女子做不了大事。” 李治笑了笑。 “朕可沒這麼覺得。” “不過對於她來說,區區一次驛站改革的功勞和名聲望對她來說,算不得什麼。” “不如讓給太子。” “太子以後要坐穩皇位,就要得民心。” “太平不缺聲望,也不需要太高的民心。” 武皇後挑了挑眉。 她知道皇帝說的有道理。 但是,太平心裡未必會平衡。 她剛準備再說兩句,忽然,便聽到一陣腳步聲。 旋即便見到太平走了進來,手中似乎還拿著什麼。 兩人一愣。 便?到太平在他們麵前站定,旋即伸出手中的一遝郵票,笑眯眯道。 “父皇、母後,這是剛剛製好的郵票。” “你們在上麵簽個名吧………………” 李治、武皇後聞言,紛紛有些不明所以。 這孩子的話什麼意思? 武皇後不禁莞爾。 “你這丫頭又打著什麼鬼主意呢?” 太平眨了眨眸子,笑眯眯道。 “當然是幫之後要出的郵票造聲勢啊。” 李治、武皇後眉頭微微蹙起,有些不解。 造聲勢? 武皇後笑眯眯道。 “怎麼個造聲勢法?” 太平笑嘻嘻道。 “這您二位就彆問了。” “兒臣必然會給你們操辦的漂漂亮亮,讓所有人一下子都知道郵票兩個字!” 李治、武皇後麵麵相覷。 不等他們多想,太平便磨著兩人給郵票上簽名。 李治心裡有愧,所以豪爽的答應了。 反正不過是寫幾次名字而已。 這種簽名,又不蓋印璽,倒也無所謂。 武皇後也沒有拗得過太平,便拿著特製的小號毛筆寫了一些。 片刻後。 太平喜滋滋的抱著寫上名字的郵票離開了。 武皇後忍不住道。 “這孩子現在越來越讓妾身看不懂了。” 李治若有所思。 “罷了,隨她去吧。” 他雖然猜不出太平要乾什麼,但是也隱約猜到太平的手段大概是想要從太子手中搶回主動權的。 不過他也沒有阻止。 他已經給太子鋪好了路,如果這都鬥不過自己妹妹,那就太廢物了。 翌日。 《大唐日報》忽然刊登出一個驚動長安的消息。 酒館內。 “有二聖簽名的郵票,將會於三日後競賣,價高者得?” “這郵票是什麼?” “不知道啊,不過大概是紙質一類吧,不管是什麼,這寫上二聖的名字,那可都是寶貝啊。” “是啊,公主殿下居然要親自主持這場競賣,簡直是亙古未見,賣的居然還是二聖的簽名之物,就更加稀奇了。” “是在哪兒?” “聽說是在曲江的清德宮內。” “嘶,那豈不是隻有當官的能進去?” “倒也不是,此次公主殿下說是邀請了長安名流,以及各行當裡的頭人,倒是沒說隻有官員才能去。” 鎮國太平公主幾個字加上二聖親筆簽名,這樣的重磅消息僅僅半日,就已經席卷整個長安。 哪怕是對郵票一無所知,不少百姓也是對此頗為矚目。 畢竟,那能寫上二聖簽名的玩意兒,能是普通的東西嗎? -b 這份新聞便成了百姓們茶餘飯後的的話題,津津樂道。 東宮。 “太子殿下,這是崔學士的表疏請您過目。” 一個宮女將手中的表疏放到太子李顯的案前。 李顯打開表疏,看了幾眼,滿意的點點頭,旋即朝旁邊的韋氏道。 “這崔融的確是有些本事,這篇文章寫的不錯。” 韋氏接過來看了幾眼,暗自點頭,旋即笑道。 “有此告文,配上這驛站改革的話題,必然叫百姓們對太子歌功頌德。” 李顯心裡大為爽快。 他被父皇委以重任之後,便想著如何將此事好好的“消化”,把功勞全都挪到自己的頭上,借此來提升自己在民間的威望和民心。 東宮的學士們一連數日,寫了多篇介紹郵票和民用驛站的優美文章,便在其中暗暗將太子殿下的重要性凸顯,大大吹捧一番太子殿下的功勞。 等到過些日子,一切準備就緒,再宣告民用驛站橫空出世,這文章將會作為宣揚太子殿下功勞出現在報紙上,必然會收獲無數百姓的敬仰。 至於提出驛站改革的太平公主和楊易? 那恐怕隻能是朝廷的人才會知道了。 正當李顯心滿意足,計劃什麼時候將驛站改革的消息宣布出去的時候…………… 一人連忙走了進來,正是太子太傅李貞。 李顯一愣。 “149“ 李貞瞥了一眼李顯,歎了口氣。 “太平公主殿下的消息,你收到了嗎?” 李顯一愣,有些錯愕。 “什麼消息?” 李貞深深的看了一眼李顯,旋即將《大唐日報》的消息娓娓道來。 李顯一聽,旋即大怒。 “她這是要做什麼?” “父皇分明將此事交給了孤,她這又是鬨什麼幺蛾子?” “還拿郵票和二聖親筆做噱頭?” “她到底什麼打算?” “孤要去見二聖。” 李貞心裡頗為失望。 人家太平公主殿下都拿到了二聖的親筆簽名,二聖能不知道此事? 去見二聖有什麼用? 還不如琢磨琢磨這位公主殿下到底是個什麼打算。 片刻後。 李顯跑到含元殿。 一炷香後。 李顯頗為鬱悶的出來。 他從父皇、母後這裡什麼有用的消息都沒得到,反而是被父皇駁斥了一番。 連父皇,母後都不知道太平要做什麼,這死丫頭都有什麼打算? 李顯百思不得其解。 不過他隱隱有種預感,這死丫頭大概是不服氣他搶她的功勞,這會憋著壞呢。 不服氣又怎麼樣? 父皇可是將負責此事的權力交給了他! 李顯冷笑一聲。 他倒要看看自己這個妹妹能怎麼折騰? 難道還能越俎代庖的用《大唐日報》把朝廷的決策提前報道出來? 三日後。 曲江池。 清德宮。 接到邀請函的人紛紛前往。 太子殿下也不例外。 李顯也很好奇太平到底要搞什麼鬼,便也來了。 半個時辰後。 待到偌大的清德宮內坐滿了人,太平才姍姍來遲。 她掃了一眼,殿內眾人,人群密密麻麻猶如潮水一般。 這些人都是長安的權貴、富商、名流以及一些名氣很大的才子、學士。 眾人紛紛起身行禮,除了太子。 “見過鎮國太平公主殿下。” 太平微微頷首,旋即走到旁邊坐下。 雖然她主持此次競賣,但是身為公主殿下當然是不可能去給他們喊價格的。 李顯笑眯眯的看著身邊的太平。 “太平,你今日這競賣,怎麼沒跟為兄商量商量?” 太平淡淡一笑,語氣卻是冷然。 “太子趁本宮不在,接手了驛站改革的事情,不也沒有跟本宮商量嗎?” 李顯心裡慍怒,臉上卻是笑眯眯道。 “為兄那是父皇準許的。” 太平雪白的下巴微微抬起。 “本宮這次也是得了父皇的允許。” ““ 此時 一襲青衫的楊易笑眯眯的走上台,迎著眾人的目光,拿出一個檀木盒子,將其打開,露出裡麵整理好的一遝郵票。 他微微一笑。 “諸位,此乃郵票” “諸位大概是不知道這郵票是什麼?” “此郵票乃是” 他旋即將郵票的概念敘述了一遍,除此之外倒是沒有贅述。 待到他說完,殿內已經有些騷動。 不少人聽完郵票的概念,哪怕楊易沒有多嘴,他們也瞬間反應過來這郵票是做什麼的了。 朝廷這是打算用郵票作為憑證,弄出一個遍布全國的民用驛站出來。 以後寄信,小件包裹,恐怕要真正方便起來了! 旁邊的太子坐不住了。 他有些惱怒的看著太平。 “民用驛站的改革的事情,不等到官府告文發出去嗎?” “你們現在把這種事情抬出來,未免太早了!” 太平鳳眸冷冽,淡淡道。 “好叫太子殿下知曉,本宮隻是在這裡賣郵票罷了,可沒多嘴。” “都是他們胡亂猜的。” “何況,官府的公示這時候也該發了,本宮不過是先預熱而已。” “有此競賣造勢,等到民用驛站改革的消息爆出來,隻怕是會引起更大的聲勢 “太子殿下應該感謝本官才是。” 李顯一愣,眉頭緊蹙。 他感覺太平說的話有些不太對勁,但是卻又找不出不合理的地方。 就在此時……………… 楊易已經在上麵開始叫價。 “此乃我大唐將要發行的第一期郵票,十分珍貴。” “尤其是上麵還有二聖的親筆簽名,共二十張。” “每兩張為一組,每次加價十貫,一貫起價,上不封頂,價高者得!” 殿內眾人頓時目光灼熱起來。 在此地的都是長安的權貴士紳,以及一些名人,他們可比誰知道這種東西的價值。 這玩意收藏起來,那可是寶貝! “一百貫!” 楊易的聲音剛剛落下,便立刻有人高喊一百貫。 殿內安靜了一瞬,旋即便有人報了一百二十貫的高價。 氣氛漸漸火熱起來。 不斷有人出價。 李顯在殿內冷冷的注視著楊易,心裡頗為惱怒。 定然又是這個楊易,不然這太平哪裡能想出那麼多的幺蛾子? 片刻後。 待到二十張郵票賣完後。 李顯正思慮這楊易和太平還要做些什麼的時候。 楊易又拿出十張郵票,似笑非笑。 “最後十張,將由公主殿下在此親筆簽名。” 殿內眾人聞言,頓時有些震動起來,紛紛將目光放到太平公主身上。 這最後十張郵票競拍到的意義,遠遠比那二十張大。 這可是現場,說不定能跟公主殿下混個臉熟。 一時間氣氛頗為熱烈起來。 李顯一愣,有些愕然。 半日後。 三十張郵票的競賣結束。 參加的士紳、權責、名流散去之後,立刻將朝廷有可能在民間建立驛站的消息傳出去,引得不少消息靈通之人頗為震動。 這可是要遍布全國的驛站,真要改革出來,那可是意義重大。 而那三十張郵票拍出天價的消息也是不知怎的,忽然流傳出去,也引得長安百姓咂舌不已。 至此,郵票兩個字,是讓所有百姓都認識了。 當然,舉辦此競賣的公主殿下,也是在所有人談論的話題中。 東宮。 “太平那臭丫頭,倒是什麼都沒做,卻是故意透露些風聲,先將朝廷要建民用驛站的消息傳出去了。” 李顯有些惱怒,本來這事的主動權在他手上,現在一下子被動起來了。 “罷了,提前吧,明天,就明天讓朝廷發告示,將民用驛站改革的事情放出去吧。” 東宮眾人紛紛道:“是,殿下。” 就在此時 一個身著儒袍的男人走了進來,手中捧著一份報紙。 “太子殿下,不好了” 李顯一愣,微微皺眉。 “崔學士,怎麼了?” 崔融額頭見汗。 “今日臨時加號了一份《大唐日報》 您請看” “臨時加號?”李顯心裡一沉,連忙將《大唐日報》上頭刊版麵的新聞仔細看了幾眼,頓時兩眼一黑。 上麵倒是沒說什麼朝廷要把官方驛站分出民用驛站的說法,更沒有越俎代庖的將民用驛站改革的事情報道出來。 隻是詳細報道了今日的“競賣”,以及那賣出數萬貫的三十張郵票,順便提了一嘴,郵票之所以是公主殿下的形象,是因為公主殿下上奏二聖提議民用驛站,二便以公主殿下形象製作郵票作為紀念。 待看到這,李顯幾欲嘔血。 他怒火中燒,手有些顫抖。 他這會總算是明白過來為何太平要大?周章的搞這噱頭的競賣。 一是為了炒熱郵票的概念,引人矚目,將公主殿下”和‘郵票”幾個字關聯起來。 二是此競賣如此重大的“新聞”,必然會“理所當然”的上《大唐日報》的報道,便是二聖也挑不出個不是來。 隻要”郵票”兩個字上了報紙,必然會跟公主殿下綁定在一起,再稍微一提”郵票”為什麼以公主殿下的形象作為第一版刊印,所有百姓腦海裡就會有一個印象,那就是此民用驛站的改革,是公主殿下提出來的! 哪怕全文隻是圍繞競賣,並沒有提及半句驛站改革的事情,所有人也都會知道這事跟公主殿下有關! 待到官府衙門出了公示,隻會起到佐證的作用。 到時候,所有百姓看到官府的告示,隻會更加深一次公主殿下和郵票相關的印象。 最後,等到所有人真正用上驛站,拿到郵票的時候,再一看以“公主殿下”形象製作的郵票,腦海裡會再次浮現驛站乃是公主殿下所首創的“印象”。 如此三番兩次,百姓們便也會將這個“印象”根深蒂固,再也忘不掉。 而他太子殿下,除了把民用驛站的事情乾好以外,根本分不到多少聲望。 為民首創民用驛站,跟奉旨策辦此事,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彆的。 到時候,“肉”讓太平吃,他就隻是個“乾苦力“喝”湯”的。 李顯心中的怒火猶如火山一般爆發。 他猛的一拳砸在桌子上,周圍眾人噤若寒蟬。 李顯麵色猙獰。 他到這時候才反應過來,楊易這廝當初上奏母後用太平的形象作為第一版郵票,說不定早就做了一箭數雕的打算。 這位太子殿下並不知道這類手段在後世的傳播學中被稱之為“議程設置理論”,更普通一些的說法是“概念灌輸”。 但是他清楚,這次跟太平的鬥爭中,他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