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公主殿下的另一麵!
橙汁兒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五章 公主殿下的另一麵!,大唐:太平公主飼養指南,橙汁兒羊,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偌大的含元殿內,眾人麵麵相覷。 李治率先有些坐不住了,他連忙朝著自己的女兒道:“你是說,你用的這些方法都是那個新上任的公主家令教導你的?” 武皇後也是有些好奇地看著太平。 那位公主家令走馬上任,可是她親手批複的,隻是她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隨手批複的一個小小家令居然還是個人才。 太平眨了眨眸子,認真地點了點頭:“雖然他?嗦了一些,但是教導的法子的確是有一些用處的,至少比起弘文館的學士們講解的令人更加通俗易懂一些。” 這話說得旁邊的弘文館的眾學士一臉尷尬。 李治心裡有些震驚,作為大唐的皇帝,他看的比一般人要遠一些。 公主家令不過區區一個八品下的官,於朝堂之上無足輕重,但是卻能引得弘文館的眾多學士博士如此不顧體麵、大驚小怪,足以可見此人的才能。 看來這次他們選拔的家令倒是挺合適的。 為首的孔學士倒是有些激動起來,這位公主家令他是見過的呀,長得倒是挺英俊,隻是沒想到如此年輕,居然能夠在算學之道上有如此造詣。 他捋了捋胡須,苦笑道:“沒想到竟是那位楊家令,果然是後生可畏呀。”‘ 說完,孔學士隨即朝著太平行了一禮:“還請公主殿下轉告那位楊家令,吾等弘文館學士必將登門拜訪,向他請教算學。” 太平鳳眸眯起,心裡也是有些吃驚。 雖然她對這些老夫子們並沒有太多的尊重,但是她心裡也清楚,這些老頭的學問放眼大唐也是極高的,沒想到連他們也有不懂的東西要向那家夥請教。 即便她剛剛從孔皓等人口中聽到了那些算學之法的重要性,但是楊易的能耐似乎仍然還是超乎了她的想象。 那家夥居然還挺厲害的嘞! 大片的樹林矗立在田埂旁邊。 微風吹過,樹葉簌簌而動,紅色的太陽半露於雲層之中,一縷霞光宛如絲綢一般將天空染紅。 樹林東邊便是一大片好似棋盤一樣整齊的田地,這些都是公主殿下的土地。 楊易作為公主府的家令,自然是要負責田租賦稅的統籌。 “近兩年來,風雨不調,收成不佳?” 楊易看著麵前一群手足無措的佃戶,若有所思。 這些佃戶們第一次見到這位公主府的家令,一個個瑟瑟發抖。 畢竟這可是公主府裡的大官,是他們一輩子也攀不上的貴人。 為首的一個中年男子有些緊張地看著楊易,說道:“回稟楊家令,本來今年是要豐收的,隻是幾個月前大旱了一場,糧食減產了不少,還望楊家令能夠寬容我們一些日子,俺們儘量將租子湊齊,若是湊不齊,小人願意領一家老小和父老鄉親們再去為公主殿下往南邊再開幾畝荒地,以作抵債” 楊易不置可否,轉頭看向紅袖。 “公主殿下給他們每年收多少的租子?” 紅袖對這些了如指掌,畢竟在楊易來之前,她就負責田租征收。 她連忙道:“回稟楊家令,公主殿下一般隻征收三成的租子。” 楊易一愣,心裡了然。 雖然他來大唐不久,但是也知道尋常的貴族收佃戶的租子一般要在五成左右,稍微扒皮一點的甚至能高達六成,七成。 心善一點的也要收四成的租子,而這位公主殿下隻收三成,著實算得上大善人。 楊易心裡有些微妙。 這位公主殿下看似囂張跋扈,嬌縱蠻橫,對那些勳貴、皇族子弟不假辭色,言語刻薄,但是心地倒還是善良的。 他腦海裡剛想過這些想法,那些佃戶們便紛紛跪倒在地。 為首的那個漢子連忙道:“公主殿下仁慈,我等日日夜夜感激不儘。隻是今年遭遇了旱災,家裡又添了新丁,著實是一時半會兒湊不齊,還望楊家令能夠寬恕我們一些時日。” 說這些話的時候,他臉色有些羞愧。 公主對他們的恩德,他們自然知曉。 相比於其他世家大族的佃戶所繳納的租子,他們這邊的壓力已經小了很多。 奈何今年的旱災導致他們顆粒無收,村子裡不少戶人家又添了新丁,著實壓力太大。 此番也是忍著羞愧,硬著頭皮來求情的。 楊易沒有說話,隻是看了一眼這廣袤無垠的土地。 古代的佃戶征收一般分兩種,一種是分成征收,另一種是定額征收。 所謂分成征收,即是按照比例地主分一部分,佃戶拿一部分。 而定額征收則是地主定一個數額,無論收成好與不好,佃戶按照這個數額繳納租子。 尋常的那些地主遇到天災的時候,為了轉移自己的損失,往往采用定額征收。 這樣一來,那些佃戶將會承受巨大的壓力。 隻是那麼做容易導致老百姓造反,所以唐代大多數還是分成征收。 隻是大唐帝國幅員遼闊,基層的各個地方情況複雜,官府也管不了多少。 遇到心黑的地主弄上一個分成征收,隻能是讓佃戶們家破人亡了。 他的心裡略有些感慨。 看著這些眼巴巴看著他的佃戶們,微微一笑道:“公主殿下心善,隻許你們三成的租子。我這個做家令的自然也不會敗壞了公主殿下的名聲。你們隻需要答應我一個條件,今年的租子我可以做主,讓你們延緩一些時日繳納。” 這些佃戶人員大喜過望,連忙跪下朝著楊易磕頭道謝。 旁邊的紅袖欲言又止,不過最後倒也沒有說什麼。 為首的那個漢子連忙道:“楊家令但說無妨,小的隻要能夠做到的,絕對萬死不辭。” 楊易背負雙手,看了一眼田裡,點了點頭道:“你們平常一畝地,年產量是多少?” 眾佃戶麵麵相覷,隨即還是那個為首的佃戶連忙道:“一般情況下,稻田畝產在兩石左右,即便是高產,也不過三石。” 唐代的一石為60公斤,兩石即120公斤左右。 楊易點了點頭,這跟他估計的差不多。楊易嘴角含笑,隨即轉身走到旁邊的馬車處。 借著車簾的遮擋,呼喚係統,從係統空間中拉出一袋紅薯,隨即走了出來。 看得紅袖一臉懵逼,她可沒注意什麼時候,馬車上放了這麼一袋玩意兒。 楊易迎著眾佃戶的目光,舉起手中的紅薯,笑笑道:“我的條件便是,在你們種的這些土地,要分出三成土地出來給我種植此物,剩下來的繼續種你們的麥子和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