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溫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2章 劍氣縱橫,龍泉湛瀘風雲傳,零度溫差,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青銅鼎座的碎片沉入河底時,湛瀘劍突然發出清越的鳴響。劍身上的金光順著水脈蔓延,在河麵織成巨大的金色網絡,那些沉入水底的鐵鱗魚被金光包裹,鱗片下的人形漸漸清晰——漁民們的皮膚褪去青黑,露出原本的樣貌,隻是後背多了道魚形的疤痕,像枚獨特的勳章。
“煞氣雖退,卻在他們體內留下了印記。”阿霜撫摸著龍淵劍上新增的水紋,劍穗的冰花與波浪紋路交相輝映,“這些印記會隨著水脈流轉,若再有煞氣侵襲,便會再次覺醒。”她看向蘇念安手中的湛瀘劍,兩劍的劍氣在空中交彙,形成道半金半銀的光弧,“隻有雙劍合璧,才能徹底淨化七煞留下的隱患。”
蘇念安將湛瀘劍橫在掌心,劍刃映出江南的煙雨。水汽在劍身上凝成露珠,露珠滾落時,竟在地麵畫出護魂花的圖案:“墨沉淵說剩下的四煞在西域沙海,那裡該是土煞的地盤。”他想起古籍中對西域的記載,沙海深處有座被黃沙掩埋的古城,城中藏著能移動大地的“鎮嶽印”,“傳說鎮嶽印是煉魂鼎的爐蓋,若被煞氣侵蝕,整座沙海都會化作吞噬生靈的陷阱。”
話音未落,河畔的和生樹突然劇烈搖晃。新生的藤蔓紛紛指向西北方向,葉片上浮現出流動的沙紋——與煉魂鼎碎片上的紋路隱隱共鳴。阿霜的龍淵劍突然騰空而起,劍身上的冰花與水紋同時亮起,在空氣中投射出幅沙海地圖:“是雙劍的靈韻感應到了土煞的位置。”地圖中央的綠洲旁,有座歪斜的石塔,塔尖插著半截斷劍,劍紋與破冰劍如出一轍,“寒月宮的人早就在沙海布下了後手。”
三日後,江南的碼頭擠滿了送行的百姓。漁民們捧著親手雕琢的木劍,劍身刻滿護魂花的圖案,要將其贈予蘇念安與阿霜:“雙劍護我水鄉,我等無以為報。”為首的老漁民掀開船艙的帆布,露出裡麵盛滿的和生樹花籽,“這是用運河水浸泡過的花籽,遇沙即生,或許能在沙海幫上忙。”
船行至入海口時,海麵突然掀起巨浪。浪尖上站著個穿銀甲的將軍,手中的長槍泛著冷光,槍尖的紋路竟與湛瀘劍隱隱相斥:“奉武林盟令,暫扣雙劍。”將軍身後的戰船豎起黑色的旗幟,旗幟上的蝙蝠與冰蟾交纏,正是血影樓與寒月宮的合徽,“七煞現世,江湖動蕩,武林盟懷疑雙劍是引煞之源。”
阿霜的龍淵劍驟然出鞘,劍身上的寒氣讓周圍的海水瞬間結冰:“武林盟何時成了血影樓的傀儡?”冰麵下的魚群突然躍出,魚鱗反射的陽光在將軍甲胄上劃出裂痕,“這些甲胄是用寒月宮的冰鐵打造的,槍尖淬了影煞的毒——你們根本不是武林盟的人!”
蘇念安將湛瀘劍拋向空中,金光如瀑布般傾瀉而下。將軍手中的長槍突然炸裂,露出裡麵藏著的黑色鎖鏈——與北境冰傀儡關節上的鎖鏈一模一樣。鎖鏈的末端纏著張羊皮卷,羊皮卷上的字跡被煞氣侵蝕,卻仍能辨認出“沙海”“獻祭”等字樣:“是土煞的獻祭陣圖!他們想用武林盟的名義,引江湖高手前往沙海當祭品。”
銀甲將軍的麵具突然裂開,露出底下覆蓋著黃沙的臉。他的眼眶裡嵌著土黃色的晶石,與北境冰雕眼眶裡的黑冰晶如出一轍:“雙劍的劍氣能激活鎮嶽印,你們若不肯束手就擒,沙海的萬具枯骨都會化作土煞傀儡。”他舉起斷裂的槍柄,槍柄裡流出黑色的泥漿,泥漿落地時,竟化作無數沙蟲,朝船上爬來,“這些是用西域囚徒煉製的‘噬骨沙’,專啃神兵的劍魂。”
湛瀘劍的金光突然暴漲,將爬上船的沙蟲儘數燒成灰燼。蘇念安握緊劍柄,劍身上的紋路與和生樹的藤蔓相連,金色的藤蔓順著船舷蔓延,在海麵織成座懸空的橋:“真正的武林盟絕不會用煞氣害人。”他看向那些戰船,船板的縫隙裡滲出黑色的汁液,“你們是血影樓用土煞煉製的假兵!”
龍淵劍的銀弧突然劃破長空,劍氣所過之處,海水凝結成冰橋。阿霜踏著冰橋衝向將軍,劍刃與槍柄相撞的刹那,冰橋突然炸裂,無數冰棱在空中組成銀龍的形狀:“寒煞的冰,水煞的毒,土煞的沙——你們不過是借七煞苟活的傀儡!”銀龍穿過將軍的身體,他的甲胄瞬間碎裂,露出裡麵由黃沙組成的軀體,軀體的胸口插著半截劍刃,劍紋與破冰劍斷口處的痕跡完全吻合。
“是寒月宮的‘碎魂劍’!”蘇念安認出那是破冰劍的碎片,“他們用碎劍控製土煞傀儡,就像用煉魂鼎碎片養寒煞!”湛瀘劍的金光順著冰橋蔓延,將周圍的戰船籠罩,船身的黑色旗幟在金光中燃燒,露出裡麵藏著的和生樹印記——竟是被血影樓脅迫的武林盟分支,“這些戰船是被土煞控製的武林盟船隊!”
阿蓮懷裡的鎮魂玉佩突然飛起,在戰船上空炸開成光雨。光雨落在被沙蟲咬傷的士兵身上,他們皮膚上的沙紋迅速消退,露出原本的麵容:“是聖女魂的淨化之力!”蘭丫頭將和生樹花籽撒向戰船,花籽遇血即發,藤蔓纏繞住士兵們的手臂,黑色的沙蟲從傷口裡鑽出,被藤蔓瞬間吞噬,“和生樹能吸收土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龍泉湛瀘風雲傳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龍泉湛瀘風雲傳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