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小小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5章 出請裴矩入夥,隋烽,漠北小小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裴矩對蕭邢的登門頗感意外。二人僅因晉王示警一事有過短暫交集,如今自己仕途晦暗,而這位從四品彆駕仍屬清貴,此番造訪必有深意。

待蕭邢將重開商道、經營西域之策娓娓道來,甚至提及"以錢帛製戎狄"的方略時,裴矩才明白其目的。

他雖隨長孫晟經略西域十餘載,積累的各族山川圖誌足有三車,可那些本是為征伐準備的利器。

裴矩對蕭邢的邀約並沒有一口答應下來,他現在雖是因晉王就藩失勢前途迷霧重重,但終究是仕官,士農工商,商賈自古被視為賤業,商賈之利乃是不折不扣的小道。

蕭邢情知裴矩的想法並不勉強,他今日登門並無其倒頭便拜的預期。

“裴書記且思量,欲求伯樂顧,當效明月出東山。藏器於身者,猶明珠委匣中,縱有連城質,不示光華,孰能辨其價?”

婉拒了裴矩的設宴款待,蕭邢走到坊口又被人堵住,隻不過這一回不是漢王而是刺史房彥謙。

“蕭彆駕,你可讓下官好找啊,”說著從懷裡掏出兩本奏疏遞了過來,“此乃監察要務,按製需主官聯署。”

按司隸台規製,刺史無權直接將奏疏直呈聖前,必須主官簽字同意,才能轉交內侍省直達天聽。

但這中間存在流程問題,司隸台設大夫一名,彆駕四名,其中三名巡視地方,刺史八名,主要是監察禦史台的各地刺史,理論上算是禦史台刺史的上級,從事之類的人員更是多如牛毛。

每天收集上來的情況彙總到司隸台,再由文職人員分類整理,挑出重要或是皇帝要求特彆關注的直呈聖前進行彙報。

由於信息量太大,除了軍國大事級彆的事情,非必要集體決策的,往往都是由當值的刺史或從事代簽主官名字即可,時間久了,也就成了一種不成名的慣例。

像今日這種非要簽上主官名字的情況,蕭邢還是第一回遇到,不由提了幾分小心。

蕭邢接過打開第一道奏疏不由眉毛微挑,奏疏上詳細記載京師官員收受財禮的情況,看字跡應該是何從事的手筆,萬幸的是上麵並沒有提及青州長史陳炳給自己送禮的記錄。

名單長長列了上百位,基本上都是地州官員給京師官員送禮的情況,小到山貨糕點,大到絹布綢緞,五花八門應有儘有。

打開第二本,卻是房彥謙奏請解決朝廷左藏與大盈問題。

左藏是隋朝的國庫,大盈是皇帝私人小金庫。

左藏與大盈還牽涉到曆史問題。左藏裡存放的都是國家的錢,由戶部和太府寺共同管理,大盈則是皇帝的私房錢,進出皆由皇帝的內侍管理。

按理來說,國家的錢與皇帝的私產互不統屬,各有一套自己的收支體係。

問題就出崔弘度任左藏主事期間,這套公私有彆、涇渭分明的體係被打破了。崔弘度如此種種也是迫不得已。

隋立國時天下初定,朝中擔任要職多是武官,這幫丘八仗著軍功個個囂張跋扈,經常跑去崔弘度那裡借錢,借出去的錢十有八九有去無還。

更惡劣的是發展到後來,形成了攀比之風,以能借出錢數的多少來衡量彼此間功勞的大小,崔弘度雖是酷吏,對此卻是毫無辦法。

他自己也是行伍出身,借錢的武官們不是從前的上司就是同袍兄弟,萬難開口拒絕,眼看國庫裡的錢一天比一天少,崔弘度焦頭爛額、憂心重重。

後來還是左仆射高熲給他出了一個主意——上奏將左藏的財物轉入大盈存放,由皇帝派內侍太監統一管理。

自此大將們私自強行借錢的事情便再無發生,畢竟這幫丘八再如何跋扈也不敢去隋文帝麵前借錢。

可是這幾年又出現了新的問題,生性節儉的隋文帝轉了性。

從修仁壽宮時開始,隋文帝發現把國家的錢放到自己的小金庫花起來感覺真好,資金充裕還在其次,主要是不需要經過戶部和太府寺的層層審批,隻需要知會內侍太監一聲即可。

這可苦了戶部尚書張煚,前些年因為戰事頻繁,無心來清理這些舊賬,去年年底一盤查發現現存的錢數與戶部的收支差額巨大,這不禁讓張煚麻了爪子。

張煚作為戶部尚書當然知道左藏與大盈賬目混亂的危害,但上這個奏疏又是得罪皇帝的活兒,找禦史台的諫官,梁毗、吳新知這幫人個個老奸巨滑,豈會如他所願?

思來想去便將主意打到了司隸台的刺史房彥謙頭上。

房彥謙素來頭鐵,又是出了名的憂心憂國,聽到張煚的訴苦立即拍案而起,表示即刻便要進宮麵聖。

這才有了他到處找蕭邢簽字的場景。

蕭邢看著兩份奏疏亦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在朝中任職滿打滿算不過一年,第一份奏疏的字他可以簽,因為監察百官本就是司隸台的職責所在。

第二份奏疏他雖不明白其中的曲曲,為了安全起見,還是開口小心詢問。

“房刺史,管理左藏乃戶部和太府寺的職責,為何要司隸台上疏請奏?”

房彥謙捋須張目,正氣道:“今聖人將國庫當私帑,此非亂政之始乎?彆駕且放心,若是聖人問責,某一力承擔下來隨便是。”

蕭邢被房彥謙三言兩語懟得下不來台,腦子一熱便將兩份奏疏簽了字。

房彥謙看過蕭邢簽字眉尖高挑:“蕭彆駕,你這字怎地如此形散?某家中尚有字帖可供臨摹,還需多多練習為宜……”

蕭邢對這位剛正不阿又心懷善意的刺史毫無辦法,隻得陪笑應承下來。

送走火急火燎的房彥謙,蕭邢在家門口又遇到了趕來彙報的竇建德。

“彆駕,這是倭國和新羅使臣送來的請帖,因不知您的府氐所在,便送來司隸台。”

竇建德輕掩書房門頁,轉身從懷中取出兩張請帖恭敬遞上。

司隸台並無邦交外事之責,蕭邢對這兩份請帖同時送達亦是萬難理解。

好在竇建德接下來的話打消了蕭邢的疑惑。

“是鴻臚寺長孫少卿特意邀請彆駕前往赴宴。”

喜歡隋烽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隋烽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