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逸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0章 戴森球計劃2,我以饕餮鎮諸天,薛逸辰,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實驗室的白光在薛逸辰的側臉投下冷硬的線條,他指尖懸在三維投影的操控麵板上,投影裡的戴森環模型正以0.3倍光速的模擬速度自轉,環體邊緣的能量收集板如同無數銀色鱗片,在虛擬恒星的照射下泛著冷光。

“剛才的軌道參數模擬結果出來了。”他忽然開口,聲音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卻依舊清晰,“近恒星軌道的戴森環在黃赤交角45度時,能量捕獲效率比預設值高出7%,但軌道衰減速度會加快23%。林宇,你們團隊計算的材料抗疲勞係數能撐住多久?”

林宇的手指在數據板上飛快滑動,額角滲出細汗:“UR材料在1500萬攝氏度的恒星風衝刷下,分子鍵每小時會斷裂0.003%,按這個速率,初期環體結構最多維持720個地球日。如果改用蜂巢式中空結構,或許能延長到1000天,但能量收集麵積會縮減11%。”

薛逸辰沒有立刻回應,而是調出環體橫截麵的顯微模擬圖。畫麵裡,UR材料的晶體結構在高溫下如同沸騰的水,不斷有微小的碎片剝離。“把第三區域的收集板換成雙層疊合設計,犧牲3%的效率換結構穩定性。”他頓了頓,目光轉向負責軌道力學的團隊,“小行星帶的引力擾動模型再細化,尤其要考慮穀神星的攝動影響。”

年輕的天體物理學家張野突然舉手,聲音帶著抑製不住的興奮:“薛先生,我們剛才發現,在戴森環的L4和L5拉格朗日點部署輔助推進器,能利用雙星引力共振抵消60%的軌道偏差。雖然需要額外消耗1.2%的捕獲能量,但能讓軌道修正周期從7天延長到30天。”

投影瞬間切換到拉格朗日點的受力分析圖,紅色的引力矢量線在虛擬星圖上交織成網。薛逸辰盯著那些跳動的矢量數據,忽然想起三年前在珠峰UR礦脈考察時,礦脈深處的能量波動也是這樣的軌跡。“計算推進器的UR材料消耗量,”他指尖在麵板上敲出一串指令,“如果單台推進器的核心部件能實現模塊化替換,我們可以在虛空裂隙的礦脈升級後,用MAX材料進行迭代。”

實驗室角落的全息時鐘跳至淩晨三點,空氣裡彌漫著濃縮營養液的味道。負責能量傳輸的李薇團隊突然發出一聲低呼,她猛地站起來,數據板差點脫手:“量子糾纏傳輸的損耗率降到0.0001%了!剛才的第107次模擬裡,糾纏粒子在1.2光年距離內的相乾性維持了89分鐘,足夠完成三次能量脈衝傳輸。”

薛逸辰走過去時,李薇的眼睛裡還閃著淚光。屏幕上,兩條糾纏粒子的波動曲線如同鏡像,在經曆12次時空擾動後依然完美重合。“還記得半年前在月球背麵的實驗嗎?”他忽然問,“那時我們的損耗率是17%,你說這像在漏鬥裡接水。”

李薇笑了,抬手抹了把臉:“現在這漏鬥總算換成了密封罐。不過……”她話鋒一轉,指著曲線末端的微小抖動,“在強磁場環境下,相乾性還是會波動。恒星耀斑爆發時,可能需要暫時切斷傳輸。”

“那就建緩衝空間站。”薛逸辰立刻回應,“在環體與地球之間部署三個能量緩衝站,用超導體存儲瞬時峰值能量。就算傳輸中斷,也能維持地球72小時的能源供應。”他調出空間站的設計草圖,那是個由十二個球形艙體組成的環狀結構,像串在宇宙弦上的珍珠。

天邊泛起魚肚白時,第一版完整的戴森環建設時序圖終於生成。全息投影上,無數綠色的進度條在星圖上蔓延:第1-90天,在近地軌道預製環體單元;第91-180天,利用離子推進器將單元組件推送至目標軌道;第181-365天,完成環體閉合與首次能量捕獲測試……

“第366天,我們要讓地球的夜空中,多出一道環繞恒星的銀環。”薛逸辰看著那些跳動的進度數字,忽然想起小時候在老家屋頂看到的銀河,那時爺爺告訴他,星星是宇宙撒下的火種。

林宇遞過來一杯熱營養液,蒸汽在他鏡片上凝成白霧:“剛才收到珠峰礦脈的最新報告,主礦脈的能量活躍度比上周提升了4%,似乎在響應我們的戴森球計劃。”

薛逸辰接過杯子,指尖觸到溫熱的杯壁,忽然覺得那些冰冷的數字和公式有了溫度。“不是響應,”他望著窗外逐漸亮起來的天際,“是在等我們。等人類真正伸出手,去握住那些散落在宇宙裡的火種。”

晨光透過實驗室的觀察窗,在戴森環的全息模型上投下一道金邊。環體邊緣的能量流如同跳動的脈搏,與遠處恒星的光芒交織在一起,仿佛整個宇宙都在屏息等待。

喜歡我以饕餮鎮諸天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我以饕餮鎮諸天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