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新的戰爭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26章 新的戰爭,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樓令對智罃談不上厭惡。
另外,樓令其實非常能夠理解智罃想要壯大智氏的迫切心理。
每一個人都會有屬於他的需要,為了達到目標做出一些行為。
樓令也有過迫切想要發展樓氏的時候,但他是配合著大局,順勢爭取能夠獲得的利益,以及自行找個可以兼並的目標實施行動。
其實,智罃有過好多次的機會了。
好幾年前,樓令建議智罃去征討三戎中的伊洛之戎,但凡智罃將事情乾成,哪會有智氏當前的窘迫環境。
伊洛之戎的棲息地挺好,周邊有洛水這一條大型水係,並且地勢平坦且肥沃,十分適合開展農耕。
而當時的智罃還能夠從荀氏獲得支持,有極大成功的概率。
智罃第一次的擴展行動失敗。
輪到第二次,樓令幫智罃找到郤至這位合作夥伴,隻是有了第一次的打草驚蛇,不止是三戎團結對敵,智罃能夠從中行獻子獲得的支持也不多了。
在第二次對三戎動手的時候,實際參與的郤至沒有發現問題,旁邊的樓令卻能夠看得出智罃故意不使勁。
所以,智氏和溫氏第二次聯合征討三戎,事情是壞在智罃手裡。
智罃為什麼故意壞事?簡單就是智氏比溫氏更弱,事情乾成了能夠獲得的利益分配不符合智罃的預期。
從那之後,樓令幾乎不給智罃出謀劃策,連帶智罃的借兵也婉拒。
再往後?智罃雖然作為樓令的大舅哥,乾得一些事情卻是一直在乾擾樓令製定的國策,兩人變得漸行漸遠了。
那是樓令真的給智罃尋找過出路,可能是智罃能力不足或是覺得不好,並不是樓令全程在冷眼旁觀。
不止一次給了機會,可是真的不中用啊!
如果樓令和智罃隻是合作關係,他們的關係大概就是到此為止。
誰讓樓氏的主母出自智氏呢?兩邊的關係當然不能說斷就斷了。
親戚的關係好斷嗎?不管是在什麼時代,關係一點都不好斷,甚至會因為想跟親戚斷掉關係,一個不慎惹得一身騷,再被外人所不理解的遠離。
隻能說,有人在悄無聲息中就達成了目標,有的人卻是會鬨出極大的動靜,而有的人搞不清楚局勢無法達成目標又惹得令人厭惡。
所以,樓令所厭惡的是智罃不懂區分時機,會在不恰當的時間提出不合時宜的建議或要求。
拿這一次來說,宋國跟楚國正處在很微妙的時間,可能會因為華元過世讓兩國的關係生變,無疑是晉國拉攏宋國的絕好機會。
哪怕宋國之前乾了悖盟的事情,國家與國家的相處不是小朋友玩耍,有了矛盾就要打起來。站在國家的層次,很多時候哪怕兩國真的存在矛盾,該忍著惡心就需要忍著,一切都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
事實就是那樣,國家與國家的相處不分對錯,唯有追逐利益才是永恒。
晉國的確應該懲罰宋國,隻是懲戒力度要控製好一個度,不能讓宋國真的徹底倒向楚國。
所以了,樓令在等著“新田”派人去宋國參加華元的喪禮,在華元喪禮期間不會發兵攻宋。
華元的死亡對宋國來講並不是國喪。
樓令願意等華元的喪禮結束再出兵,一方麵是在等楚軍真的遠離,另一方麵無疑是在向宋國釋放信號。
什麼信號?就是晉國對宋國的惡意不明顯,發兵攻打僅是在懲罰宋國的不懂事。
從“商丘”開拔的楚軍,他們走得是晉軍曾經南下攻打吳國的路線。
十萬楚軍效仿晉軍曾經的攻伐路線,楚國與吳國實際接壤,又有兩萬楚軍從本土向東,形成了對吳國的兩線夾擊。
楚國與吳國接壤的區域是什麼環境呢?大江由西向東貫穿楚國,途經吳國的北部奔流入海,沿途植被茂密且森林遍布,尤其是形成了很多的小型湖泊。
那種環境極大限製了大兵團的施展,楚國的兵力優勢極難得到發揮,搞得弱小的吳國可以與楚國打得有來有回。
因為楚國和吳國交惡的關係,楚國逐漸重視起了水軍,吳國則是因為靠海又比鄰大江使得水軍力量頗為強大。
由於楚國和吳國的接壤區域環境非常複雜,再加上吳軍從未講過武德,兩國的交戰跟中原並不一樣。
可以說,吳軍從未與楚軍堂堂正正擺開陣勢交戰,兩邊每一次的交鋒都是遭遇戰,吳軍又會時常利用地形埋伏楚軍。
自從楚國開始重視水軍,將水軍發展成了規模,哪怕楚國的水軍戰力遠遠低於吳國水軍,利用大江流向以及數量優勢,楚國水陸並進已經可以一次次逼近吳國都城“梅裡”了。
恰恰也是楚國開始重視水軍,最為起碼就是攻打吳國的楚軍,他們的後勤可以得到更大的保障。
比如四年前的那一次,楚軍直逼“梅裡”郊外,便是楚國利用大江航道保障後勤的成果。
在以往,楚軍總是逼近到“鳩茲”就無法保證後勤供應,真正能夠在前線與吳軍交戰的楚軍很難超過一萬,每一次都是空有餘力而不得發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