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周人,原鄭人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87章 周人,原鄭人,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晉國不再是原有秩序的保護者,已經實際上變成舊有秩序的挑戰者。這種轉變在曆史上絕對不會多見。
為什麼說不會經常看到?一切隻因為作為原有秩序的保護者就是既得利益的一方,哪有作為既得利益者卻掀桌的呢。
通常情況下應該是不滿利益分配才進行抗爭,掀翻認為不公平的秩序,轉身成為利益既得集團的一員,乃至於成為利益的分配者。
晉國所麵對的格局比較特彆。他們是利益既得集團的一員,乃至於是實際上的老大,可是舊有格局其實是限製了可以支配的更多資源。
不是嗎?明明晉國那麼強大,擴展疆域麵積隻能朝異邦動手,麵對可以一戰而定的諸侯國,無法搶奪城池、土地與人口,與自行捆綁住手腳有什麼區彆。
當然了,所指的是樓令版本的這個晉國,原曆史上的晉國雖然很強大,但是一直跟楚國未分勝負。
曆史上的晉國因為無法徹底鎮壓楚國,不管哪一代的君臣有更大的野心都很難施展,隻能繼續維持原有秩序。
在樓令這個版本的晉國,打完四場大型戰役之後,極大削弱了楚國的實力,繼續死盯著楚國往下打,哪怕是一再占領楚國的某塊土地,越往後麵一定是讓晉國變得更加泥足深陷。
那是地理所決定的前提。
晉國與楚國相隔太遠,即便是晉國割取了鄭國的不少土地,總是需要時間來經營鄭地。連鄭地都未經營妥當就繼續占領楚地?隻要晉國受挫一次,極可能之前從楚國占領的土地會一次性丟個乾淨,甚至會在一片頹勢下連鄭地都守不住。
類似的道理同樣體現在晉國對攻滅宋國比較興致缺缺上麵,原因就是距離晉國的本土太過遙遠,占領了很難短時間內消除當地人的敵意,並且實在是將戰線拉得太長了。
樓令交代好了相關的事情便啟程。
杞國在遙遠的東邊,隻是從晉國本土向東的路不好走,導致樓令一樣需要從“孟津”來到大河南岸。
提到了不少次,晉國是“表裡山河”的地形。
所謂的表裡山河,“表”指外部,“裡”指內部,“山河”即高山與河流。
晉國內部的山很多,太行山、呂梁山等山脈構成內部屏障;大河環繞西部與南部,形成對外的天然防線。
表裡山河在國防上有利,可是晉人想要去中原或南方就顯得很麻煩了。
拿樓令要去杞國來說,他們要是走大河北岸的本土,到太行山脈倒是沒有完全被卡住,可是走“壺口”這一條路線,沿途道路狹窄不提,個彆地段可是要翻山越嶺的。
以為隻有太行山是唯一的麻煩嗎?並不是。
來到太行山以東,以“邯鄲”為坐標,甭管是北邊,還是南邊,當地因為大河改道的關係,多以濕地的麵貌為主,個彆區域還滿布沼澤。
所以了啊,樓令去杞國的最佳路線隻有走“孟津”來到大河南岸,借道衛國進入齊國或是魯國,沿途都有現成的道路可供通行。
樓令當然不是隨便帶一些人就出門,隨行的人數多達近萬,其中的七千五百乃是私軍,剩下的兩千五百才是隨扈或仆從。
肯定不是樓令每次出門都要這麼勞師動眾,位處城池之內也就百人以內,出了城池肯定是數百。
搞出那種場麵並不是為了擺譜,完全是為個人與國家負責。要不他一旦遇襲,哪怕毛都沒有掉一根,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因此掉了腦袋。
身份地位到了一定程度都是那樣,真的不是單單為了自己而活。
樓令帶上一個“師”的私軍去杞國省親,加上本就在杞國的三千私軍,合起來就是一萬私軍的規模。
這等數量的私軍,他們還是晉國卿位家族樓氏的武裝力量,講事實就是在那一片區域都能夠乾出滅國的行動了。
沒開玩笑!
那一片區域有著很多小國,一些袖珍型國家的總人口也就兩三萬,能夠征召起來作戰的部隊頂多兩三千。以他們的國力注定無法修築什麼堅城,彆說是來自晉國卿位家族的部隊,魯國出動一萬部隊都可以將之滅亡,區彆大概就是晉國卿位家族的私軍滅起國來更加輕鬆。
樓令從“孟津”借道期間,也就是進入周王室勢力範圍之內,全程沒有屬於周王室的公卿接待或是拜訪,倒是人在周王室的晉國貴族紛紛前往問候。
在周王室這一邊,他們視樓令為頭號反賊,沒有人趁樓令路過進行刺殺或是謾罵就挺不錯了。
怎麼就讓樓令成了周王室眼中的頭號反賊?那不是樓令首倡取周王室而代之嘛!
在樓令之前,晉國內部或許有人想過那麼乾,可是確確實實沒有人公開建議或討論過。
樓令不止拿出來討論,並且還在真正施行。
兩個人知道的事情就會變得不存在秘密,關於這一點在任何事情上都成立,怎麼可能讓周王室不知情,他們視樓令為頭號反賊是一點都沒有錯。
周王室沒有人嘗試刺殺樓令可以是惜命,罵都沒有一人跳出來罵就有點不對勁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