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72章 怎麼可能不設考驗?,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看著其他家族都有擴張的餘地,邯鄲旃怎麼敢甘於人後呢?

沒有直接跟邯鄲氏比鄰的異邦,百裡之內倒是有長狄。(上一章將長狄與赤狄搞混了,已經修改)

隻不過,長狄直接比鄰的卿位家族是範氏,並不與邯鄲氏比鄰。

另外,長狄絕不是邯鄲氏一個家族能夠對付的勢力,真的靠邯鄲氏單獨上,打起來大概率是邯鄲氏輸。

大河南邊有一個叫南燕的國家。這個南燕並不是什麼異邦勢力,他們乃是姞姓享國,始封國君伯鯈為軒轅黃帝之後吉光的後裔。

《史記》沒有將南燕視為一個諸侯國,當然也沒有否認有南燕這個國家的存在。

《史記》說到底就是後人考古和走訪所著作,並不是當代史官記錄當代史,一些資料上遺漏或錯誤在所難免。

在當代人都活著的時候,起碼那一代人看了《史記》就認定是“一家之言”的一本著作,並不當作是一部正史。

而司馬遷所著作的《史記》成為後世史官記錄曆史的範本,主要是開創了新形式並且得到認可,不等於《史記》裡麵的內容全部為真實。

至於後人將《史記》列為二十四史之一,尷尬的地方就在於戰國、春秋、東周、商、夏……、黃帝時期有太多不可考,倒是《史記》裡麵記載了不少。

這是一種什麼情況?大概就是文明出現斷層,實在沒有其它史料作為證據,有那麼一本保存完整,並且一些殘缺不全的史料可以對得上,甭管保存完整的著作有多少是編得,隻能認可了保存完整著作的地位。

當然了,不是說《史記》都是編得,或大部分是編得,隻談《史記》是司馬氏一家的著作,並未得到漢帝國的認證,也就並非是經過官方認可的史書。

羅貫中將《三國演義》寫得那麼詳細,看似重演了東漢末年的一幕一幕,可《三國演義》並不是一部史書啊。

作為第一本紀傳體通史的著作,才是《史記》的價值所在。

發生在汾水之邊的盟誓,沒有史官隨行記錄,幾個卿位家族則是一定會記載下來。

如果這一場盟誓給後麵帶去極大的影響,後麵史官一樣會走訪,將參與盟誓的人所述寫在史書之中。

那麼,卿大夫的盟誓會帶來影響嗎?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沒有等史官知道汾水之邊發生了什麼事情,其他一直在關注幾個卿位家族的人就會先躁動起來,他們會玩命地打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引發後續的一連串社會效應。

“寡人應該在場的。”晉君周看上去很遺憾。

樓令當然不會瞞著晉君周乾出那種事情,並且當時也有晉君周派去的人全程旁觀。

至於說晉君周說自己應該在場則是一句屁話。

沒有晉君周在場才能完成同階級的盟誓,有晉君周在場就是君臣盟誓。而卿大夫之間盟誓,跟國君與卿大夫盟誓,完全是屬於兩回事。

“盟誓之後,內部將會安穩下來,計劃可以更好的實施和執行了。”樓令說道。

晉君周想看到卿大夫和睦相處嗎?一定不是那麼想的。

隻不過,晉君周肯定樂意卿大夫在取代周王室這一件事情上,力氣往一塊使。

“在這三年的時間裡,寡人應該做什麼?”晉君周問道。

他們沒有聊過相關步驟嗎?當然有了。

各個卿位家族儘可能解決後顧之憂,進行必要的實力蓄積,發動對外滅國之戰。

其他家族則是獲得喘息的時間,撫平傷痛且蓄積實力。

可是,關於晉君周該做什麼事情涉及得話題並不多。

“君上在今年要去‘商丘’召開會盟。”樓令說道。

作為一國之君的晉君周,他自認沒有多少可信賴的心腹武裝,哪可能會不感到焦慮呢?

說得是無條件服從晉君周的武裝力量,要不然他乃晉國之君,晉國顯得那麼強大,應該感到誌得意滿才對。

“寡人專注與諸侯社交?”晉君周問道。

樓令隻是微笑。

其實就是晉君周自我進行了隔閡,才會認為自己能做的事情不多。

不用多麼敏感,一下子就可以洞悉晉君周心裡有意見,認定卿大夫比較過分。

哪裡過分?還能是哪裡,當然是不將權柄歸還給一國之君了。

講實話,哪裡是卿大夫不肯將權柄交還給晉君周啊?

直接說就是君臣的互信不存在,再來是君臣在實力上出現了失衡!

晉景公滅掉了先氏與趙氏,搞得卿大夫人人自危。

晉厲公各種胡作非為,消滅郤氏的計劃破產,進一步加大了國君與卿大夫階層之間的裂痕。

到晉君周臨朝之前,隔閡與裂痕已經存在,並不是晉君周登位才搞出來的。

所以,卿大夫並非不肯交還權柄,壓根就是不敢交出去。

另外,晉國的大部分公族封君擺爛,導致晉君周失去了武力上的加持。

如果晉國的公族能夠支棱起來,其實晉君周真的可以手握重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