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59章 梟雄之姿,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消滅魏氏對樓令有比較大的吸引力,隻是魏氏太過於油滑,他們總能夠在合適的時間抱上正確的大腿。

比如說現在的魏氏成了晉君周的棋子,不想過分刺激晉君周的話,最好是不要輕易對魏氏動手。

晉國遲早會迎來卿位家族對其他家族的大清洗時刻,無論是成功取代周王室,亦或取代周王室的計劃最終失敗。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亙古不變的定律而已。

在某一天,樓令得到晉君周的召喚。

“今天壽夢回入宮謁見寡人。寡人認為中軍將必須在場。”晉君周已經提前派人通知過樓令本人,見到麵再次強調。

將目前的晉國看作是雙君製度,一定沒有什麼毛病。

隻不過,晉國的兩位君主不是國君與國夫人,變成了國君與中軍將。

實際上,諸夏文明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多君製度,一開始是太後和國君、國夫人這樣的架構,後麵變成太後和大王、夫人,到最後成了太後和皇帝、皇後。

太後怎麼會是多極之一呢?因為她是國君、大王、皇帝的母親啊!

然後,無論國夫人或是王後、皇後,反正一直都有其政治地位,隻是很多女性不懂得去行使政治權利。她們一旦懂得使用政治地位帶來的權力,很容易就可以聚集起一幫人為己所用,尤其是娘家人。

諸夏文明也就產生了一個特殊群體,他們便是外戚。

晉國的國君與中將軍的政治地位並不平等,雙方會互相較勁。

那種現象其實就是後來有了丞相的格局,丞相管理百官以及維護百官的利益,某種程度上與君主形成了對立。

可是,君主要是凡事都管,不是每一位君主都有那樣充沛的精力。這個也是為什麼設立丞相的原因。

晉國“雙君”形成的格局並不是從製度上來確認,直接就是前前後後幾任中軍將太過厲害,硬生生從國君那裡搶來了一係列權柄。

以晉國的情況來看,中軍將褫奪了國君的很多權柄,偏偏晉國持續的蒸蒸日上,說明國君儘管會比較憋屈,國家卻是一直在變好。

那是怎麼回事?國君講投胎技術,想成為中軍將也看血統,可是中軍將要一路鬥爭著上來啊!

競爭而產生的人選,即便不是最為厲害的人物,起碼也是矮個裡拔高,不對嗎?

相對於競爭著爬上來的中軍將,當前的國君不講競爭,以至於就跟搖獎一樣,國君的能力怎麼樣完全看天賦。

其實,晉國這一代的國君搖了一個好獎,晉君周的天賦非常不錯,奈何卿大夫階層也得到了史詩級的加強。

“何人隨壽夢入宮?”樓令暫時不知道消息。

晉君周說道:“僅有壽夢的嫡長子諸樊一人。”

肯定還有其他吳人,隻是地位不夠高,名字不配從晉君周嘴巴裡說出來。

晉國從什麼時候開始收集吳國的情報?應該是得知壽夢前去“洛邑”認祖歸宗之後吧。

在晉國的一係列情報收集中,認識到了吳國的各種落後與野蠻,僅僅是一個“披發紋身”的定義就進行了概括。

很久之前中原各國就形成了一個鄙視鏈,例如周王室鄙視其餘國家,再按照與周王室的地理或血緣關係遠近形成新的鄙視鏈,無疑吳國再怎麼排都是處在鄙視鏈的最低端。

所以什麼情況?到現在晉國君臣都不知道吳國有哪一些能力比較強的大臣或貴族。

在中原,大臣一定是貴族,貴族不一定是大臣。

吳國那邊的現狀不一樣,非貴族也可以擔任大臣。關於這個也是中原列國之所以鄙視吳國的理由之一。

如果講製度的話,到底是非貴族不得擔任大臣先進,亦或一定要是貴族才能成為大臣先進,非常的不好講。

之所以不好講,原因在於知識太難獲得,沒有一個好的出身,壓根就無處學習,文盲之中很難出現人才。

等到了知識不再被完全壟斷,獲取知識的途徑增多,肯定是“唯才是舉”才代表著先進性了。

而現在,晉國君臣說不出一個吳國大臣的名字,其實就代表著吳國沒有人才。

晉國是霸主國,多少會在意哪一個國家的哪些人比較厲害,能夠上了晉國君臣關注的名單,其實就是他們的能力得到承認。

上麵那種定義有毛病嗎?完全沒有!

得到霸主的關注,還不夠臭屁的嗎?

要是霸主想讓異國的某人死,意味著這個人的存在威脅到了他們的霸權,完全是一種榮譽啊!

要說樓令不關注吳國肯定是不對的。

隻不過,樓令在腦海中想了一圈,訝異地發現吳國並沒有特彆需要讓自己關注的人。

“難怪壽夢後世在東南那邊有廟。”樓令心想。

能夠立廟的人,沒有一位簡單,一定至少是對當地有過很大的貢獻。

之所以壽夢能夠立廟,原因除了他啟動很多建設,尤其是擴大了當地的農耕區之外,便是他給予了當地的後人心性,不是一直爛在泥坑裡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