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心態問題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50章 心態問題,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750章 心態問題
“無功而返,有愧啊!”
南征大軍在臨近秋季的時候班師回國,走了快一個半月回到本土。
步入晉國本土之後,南征軍團的一些家族就近回去,大軍走一路散了一路。
那是因為此次並未取得大勝,自認為沒有資格到“新田”舉行凱旋儀式。
又過去半個月,士匄等人抵達“新田”城內。
沒有人到城外迎接,連出征人員所在的那些家族都沒好意思派人迎接。
畢竟,近些年來……,正確來說是郤武子擔任中軍將的時候,晉軍對外屢屢取得輝煌勝利,晉國上下早就習慣了勝利。
這一次,南征軍團並未戰敗,隻是沒有能夠重創敵軍,講真話就是一時間讓出征人員無法接受,連帶沒有出征的人也很不習慣。
正是因為已經習慣了取得輝煌的勝利,搞成了沒贏就是輸的既視感。
那種既視感該怎麼說呢?一定是習慣了強大的集體才會擁有。
如果更多的時候是處在弱勢地位,早就習慣了各種失敗,忍氣吞聲成了日常,變成沒有輸得很慘就是贏了。
然而,對於長期處在優勢地位的集體來講,沒能夠占便宜就覺得吃了虧。
後世普遍就存在沒有占到便宜就認為吃虧的人,可彆以為這是陋習,完全就是先輩們刻在基因或文化層次裡麵的一種素養,鞭策後人一定要站在優勢地位。
類似於海盜文明,他們一樣是能搶就搶,不正是先輩所遺留下來的思想嗎?
回到“新田”的士匄、士魴、邯鄲旃、魏顆等人,他們入城先去向晉君周複命,隨後又一起來到樓氏府宅這一邊。
在見到樓令的時候,士匄一臉苦笑地進行賠罪。
沒贏,可是也沒輸,有必要嗎?
上麵不是說了嗎?他們已經習慣了獲得輝煌的勝利,沒有贏得漂亮可不就是輸嘛。
另外一點,戰前樓令已經進行了那麼完善的部署,前線指揮官隻需要按照部署行事就不會輸得太慘,獲取勝利的可能性無限大。
因為有了那麼好的部署,沒有取得輝煌勝利,體現得他們多多少少算是比較無能了。
樓令先讓眾人坐下,沒有特彆去看他們的臉色,說道:“詳細講一講吧。”
該怎麼說呢?隻能說是實際指揮的士匄沒有適應,或者說適應得太遲了一些,搞得晉軍的一切行動顯得比較遲緩。
挑毛病很好挑,士匄沒有能力走一步看三步,不具備預先猜測出楚軍動向的才能;他在各軍的通訊上做得很差,一般是至少一天之後才知道某地發生了什麼;他很多時候缺乏果決的行動力,導致一次次錯失了良機。
歸納起來是那麼一回事,想要搞清楚脈搏一點也不困難,更為細節的地方在疏漏上就是太多了。
一場戰役可能因為一個疏漏而導致全軍覆沒。
出現了太多疏漏的南征軍團,他們怎麼可能抓得住戰機呢?
大體發生過什麼事情,一直有接到戰報的樓令早就知道,缺乏的就是對細節上的了解。
在士匄等人沒有班師之前,到底是出現多大的傷亡,其它的損失又是多少,屬於樓令不知道最終數據的情況。
南征軍團這一次南下,他們沒有與楚軍展開正麵交鋒,也就是沒有出現大兵團的交戰,小規模的撕咬卻是很頻繁。
所謂的小規模是雙方參戰人員加起來從數百人到數千人不等,交戰的場地可以是在任意的地點,通常一天之內就結束交戰。類似的交鋒次數非常多,多數時候是以楚軍主動的撤離而落幕。
因為沒有樓氏的人隨同南征,狀況回到了本來的模樣,沒有人一次次記錄和統計傷亡數據,到要班師前不久,各個家族才將自家的情況上報。
這一次南征,滿編七萬晉軍南下,得以回到本土的將士有個六萬五千餘人。沒有回到本土的人,不是戰死便是失蹤了;鄭地參戰的各個家族,他們彙報的傷亡數字是將近兩萬,其中戰死和失蹤的人數約七千餘人。
上麵是參與作戰的人員,沒有將隨行輔兵或隨從、黎庶算在內。
由於交戰地點是在晉國的疆域之內,楚軍後麵向非參戰人員動手,哪怕樓令有事先交代鄭地貴族進行遷徙,當地失蹤或被殺的人數仍然超過萬人。
晉軍當然抓了一些楚軍俘虜,各類人員加起來四千餘人。看著數量不多,其實真不算少了。
楚軍抓獲的晉軍俘虜應該有個三五千的樣子,看他們後麵會不會像往常那樣,主動進行換俘才讓晉國君臣知道多少自己人被俘了。
財產損失?沒有統一的定價標準,導致在當前根本就無法算清楚。
士匄在闡述的時候帶著自我檢討,期望用這種方式得到樓令的提示。
聽了一陣子之後,其實樓令已經搞懂狀況出現在哪裡了。
“楚軍退回本土便罷了。”樓令沒有提南征軍團的什麼不是,安慰更是不可能,講一句話便代表事情已經過去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