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01章 盛典(下),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越是重大的典禮,一定是事先有過商議,即將發生什麼事情,需要參與的人早就知情了。

如果是事先已經商議妥當,除非是要刻意搞事情,不然絕不會事到臨頭改劇本。

所以了,至少一眾卿大夫已經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乃至於事先排演了不止一次。

這一次賞賜的名單很多,主要當然是幾位卿大夫,獲得賞賜最多的人也是他們,其餘人可以沾點湯湯水水就算公平了。

沒說假話,不是卿大夫可以沾點湯湯水水,真的就是很公平。

畢竟,哪一次不是卿大夫出動的兵力最多,他們也需要更為勞心費力呢。

既然卿大夫出動的兵力最多,再加上勞心費力,功勞更大更多之下獲得最多,有什麼問題嗎?

所謂的不公平,包括不出力也獲得了大好處。

出力了大力氣,沒有獲得應得的回報,不是一種不公平了?

如果因為很強而需要讓利,其實會壞了規則。關於這一點有上演過“子貢贖人”的典故。

晉君周對於要說什麼早就背得滾瓜爛熟,他也沒有做任何加戲或漏戲的事情,完全按照事先商議出來的方案照本宣科。

以現在的形勢來說,搞事會讓晉君周出現不必要的麻煩或是危機,他該多傻才會跳出來主動搞事情?

保持當前的平穩秩序,積累更多的力量,才是晉君周需要維持的節奏。

“郤氏要更加強大了。”華元一直想跟郤氏建立良好關係,一次次得到的回應都很冷淡。

孫林父多少有些愁容地說道:“現如今的晉國讓人看不懂。”

華元是真的很想跟郤氏交朋友,要是能夠建立起跟欒書那樣的交易就再好不過了。

非常可惜的事情是,郤錡太耿直,郤至太貪婪,華元認為自己在社交上可以應付,問題在於宋國付不出那高昂的代價。

另外一點,華元算是看出來了,想跟郤錡建立政治默契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了解到那些之後,華元索性也就用正常的方式跟郤氏相處,把建立非凡交情的目標放在了樓令身上。

在年齡上,郤錡和郤至都已經老邁,他們最年輕也差了樓令二十來歲,即便郤錡和郤至再能活,可能活個百來歲嗎?

所以了,華元認為正常的發展應該是,樓令會在未來十年內,或更短的時間之內,坐上晉國中軍將的位置。

窺知了未來的走向,十分懂得投資的華元當然要抓住機會下注了。

可是,華元自認為看懂了一些局勢的走向,隻是憑什麼告訴孫林父啊?

資訊這種玩意,自己了解,其他人不了解,等於說可以比彆人多走好幾步。

為什麼華元說郤氏要更加強大了呢?因為晉君周宣讀賞賜的時候,鄭地北部九成歸了郤氏。

鄭地北部的城池可是將近十座,並且開發度很高,屬於是拿到手稍微整頓就有產出。彆忘記還有一批生活在那邊的鄭人,他們也將歸入郤氏的統治之下。

得到了鄭地北部九成的地盤,那相當於郤氏增加了五分之一左右的實力。這可是在郤氏本就非常強大的基礎上,增加了五分之一的實力!

孫林父以自己的認知,說道:“郤氏一家比我們(衛國)還要強大。”

“……”華元比較無語。

即便是沒有獲得鄭地北部,難道之前的郤氏不是比衛國還要強大嗎?

“樓氏,亦是比我們(衛國)強大了。”孫林父說這些沒有彆的意思,苦笑說道:“晉國何其強盛,一個家族的實力勝過多數國家。”

本來就是那樣子了啊。

難道孫林父現在才晃過神來?

“那就是我們為什麼不能染指‘製田’。”華元說道。

孫林父趕緊點頭表示認可。

鄭國的“製田”是一個超級好的地方,與之晉國的“原”地“溫”地在氣候條件上可能要更好一些。

那麼好的地方歸了鄭國,成為鄭國可以折騰一兩百年的資本。

隨著晉國開始對鄭國的領土展開掠奪,哪怕宋國或衛國極度渴望攻占“製田”這個地方,沒有失去理智就不該付出行動。

“碰了那個地方,其它拿到手的地方也會失去……”華元從不低估晉人的貪婪。

宋國現在是個什麼情況?他們已經意識到晉國出現新的路數,趁著跟衛國合作針對鄭國,打算加深彼此的合作,進而結成互保的同盟。

以為宋國就隻想拉攏衛國嗎?他們也已經開始在與楚國嘗試接觸,防得就是某天晉國對宋國動手,光是與衛國結成同盟依然扛不住。

當然了,宋國將事情乾得很是小心翼翼,深怕被晉國君臣瞧出端倪。

從這一點來看,宋國君臣是真的看出晉國發生了什麼改變,提前在進行謹慎的布局了。

晉君周的宣讀還在繼續。

接下來,觀禮者和圍觀者從晉君周口中聽到樓氏占了鄭地六成,範氏與荀氏合起來瓜分鄭地南部六成,邯鄲氏卻是沒有從中獲得新的封地,一下子可以在腦子裡給晉國的卿位家族排出一個三六九等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