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48章 懈怠了啊!,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後世,因為漫威蜘蛛俠的流傳程度,關於“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這一句話傳得很廣,可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那一句話其實是被進行了魔改。

那麼,名言的原文是: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早在北宋的時候,王安石就說過“任重者其憂不可以不深,位高者其責不可以不厚”這句話了。

如果是“權力越大,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邏輯也就被補全了。

自己都顧不上,還能指望我去做更多,合理嗎?

然後,雖然我有那個能力,但是請不要道德綁架,可以做力所能及的慈善,一定要讓我破家為公……,但凡吃點花生米也不至於醉成這樣吧?

所以,並非什麼自不自私的問題,而是涵蓋範圍的責任問題。

商人就好好經商,保障產品的質量,給國家多交一點稅收。

官府就好好當政,爭取管轄範圍內治安良好且民生富足。

商人乾官府的活,官府去乾商人的活,利益的出發點不一樣,怎麼可能不亂套呢?

春秋的第一思想家老子已經出生,今年六歲。他以後會整理出一套理論,教導人們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各自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好了。

原文是:有什伯之器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認為都自產自足的話,世界上就不會過多的紛爭了。

然後,老子的思想在春秋戰國時代並不被主流階層所接受,乃至於認為就是在胡說八道。

時代的背景是追求互相兼並來達到強者恒強的效果,那一套“各自安好”的理論當然不被接受了。

等到了漢初時期,各地被戰火所摧毀,中樞極度需要民生得到恢複,老子的學說加上黃帝的治政變成符合當代需要,黃老學說自然也就被拿來成為治國的國策。

樓令首先保障自己的家族利益是有時代背景來背書,所有人都是家族優先,他非要破家為公,主流輿論不會視為偉人,隻可能被打成異端。

因此,有些人就活該成為偉人,他們願意為了多數人的利益去背叛自己的階級,乾成了就必須是獲得偉人的成就。

樓令從來沒有標榜過自己是一個高尚的人,他隻是很努力的在活著,爭取讓家人過得更好,可以獲得安全上的保障。

天才不常有,偉人更是稀少,多數人隻是普通人。

不管是在什麼職位上,可以本本分分的活著,其實就是大多數人為國家做出的最大貢獻了。

手中有了權力,在乾職責範圍內的工作,沒有多伸手和出賣國家利益為前提,誰能說什麼不是呢?

等樓令成為晉國的高層,他在為家族創造利益的同時,爭取讓國家因此獲利,比起其餘在侵蝕和破壞國家利益的高層,講事實就是比很多人都要高尚了。

“國家已經逐漸走上了擴張的道路,我暫時並不需要再做什麼。哪一天我能夠成為中軍將,再展開下一步行動吧。”

也就是說,樓令要將主要精力和重心轉到家族的發展上麵了。

在對付秦國這件事情上,沒有人比樓令更加認真。這是他知道秦國日後將會變得多麼強大,不趁著秦國弱小將之消滅,無法消滅則是削弱以及驅逐,子孫後代將麵臨何等悲慘的命運。

這是樓令身為晉人的想法,一旦他魂穿的國家是秦國,那肯定就變成極力東出禍害中原諸侯。

沒有秦國來乾大一統的事業,會有其他國家來乾嗎?隻能說無論缺了誰,太陽照樣會日升日落。

姬周王朝亂了很久,一定會有人思考著怎麼來終結戰亂。

事實上,大一統理論是孔子率先提出。他在整理魯國史書《春秋》的時候,加入了對大一統理論的闡述。

是的,《春秋》是魯國的史書,孔子隻是進行了整理和改修,真不是原作者。

後來好多人也對春秋加上了自己著作,如戰國生人的公羊高寫了《春秋公羊傳》一書,他在書中明確指出: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第一位想要完成大一統的人並不是始皇帝,商鞅早就對秦孝公提出過該觀點,也被秦孝公所接受了。

繼任的秦惠文王加強了秦廷追求大一統的執念,也創造了秦國一統天下的基礎實力。

其後的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他們也是率領眾臣為達成大一統而在進行奮鬥。

必須說明的情況是,戰亂加劇的情況之下,各國都有了相同的野心,想要消滅其他的國家,完成獨存己的偉業。

需要承認的事情是,曆史上的六國確實很爛。

在這一場國家與國家的賽跑之中,始皇帝在奮六世餘烈之下,作為將事情乾成的一國首腦。

然後,提出“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理念的人是李斯,作為國家首腦的始皇帝將李斯的建議定為國策,並且展開了實際的施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