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撬動大勢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77章 撬動大勢,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楚國君臣看來,東南一隅的吳國壓根不配當他們的對手,自然不會因為察覺到吳國有軍事行動,搞得楚國需要全力應對吳國,沒有多餘的兵力北上救援正在挨打的陳國和蔡國。
當然了,楚國今年本有計劃給予吳國足夠大的教訓,令尹子重率軍約四千準備東進,雙方暫時沒有正式開打。
從楚國隻願意出兵四千左右去教訓吳國,能夠看出楚國君臣有多麼看不起吳國了吧?
隻是出兵四千的規模,怎麼用得著令尹子重去統兵?那就要談一談楚國當前的內部政治格局了。
楚國連續兩次慘敗在與晉國的交戰之中,一定要有人站出來承擔責任。
兩次慘敗都是楚君審親征的狀態,可是作為一國之君哪能擔責,肯定是要將黑鍋甩到足夠分量的大臣頭上了。
“桐丘之戰”被迫承擔責任的人是子反,他自己行為不正,再被子重推出去背鍋。
“鄢陵之戰”打完,子重可沒有足夠分量的替死鬼,隻能自己承擔相應的責任。
子重沒有像子反那樣自戕,用以死賠罪的方式了結,後麵不可避免會遭到一再的針對。
比如,各個家族都向南入侵,用掠奪各種越的方式恢複元氣,子重卻被排除在外。
所以了,幾乎所有家族都在南方獲取收獲的時候,子重要麼是率軍北上,不然就是待在國內。
那其實是一種排斥和侮辱。
如果子重有自尊心,他早該病死了。
到了現在的階段,不願意病死的子重,淪落到以令尹的身份統率四千規模的部隊,再去找小國寡民的麻煩。
小國寡民?現階段的楚國確實是那麼看待吳國,看不起的同時,由心地進行鄙視。
而楚國在得知陳國和蔡國遭到鄭國入侵的時候,之所以沒有北上救援,跟去年子重率軍圍困“新鄭”,鄭國君臣沒有投降有關。
鄭國突然間變得硬氣,怎麼可能不會讓楚國君臣進行思考呢?
楚國君臣思考下來的結論是,他們確實是傷了元氣,暫時無法與晉國正麵交鋒。
所以了,楚國君臣一致認為應該避免與晉軍發生實際交戰,他們正在針對南方的各種越,期望可以快點恢複元氣。
那麼,楚國無法逼迫鄭國投降,乾脆就選擇暫時放下,甚至連陳國或蔡國遭遇入侵都沒有出兵救援了。
楚國現在的格局是什麼樣,很容易看出來了吧?
他們致力於儘快恢複元氣,同時針對子重所在的家族,沒有閒功夫再去做其它,講事實就是想做也有心無力。
這裡多少也是楚人的民族性格在支撐,願意拋棄虛假的麵子,更注重於實際。
換作是晉國麵臨如同楚國一般的情況,僅僅是為了麵子也會進行死撐,乃至於掏光家底來維持體麵。
“一點北上的跡象都沒有發現,他們這是放棄陳國和蔡國了?”郤至尋找渠道了解楚國正在做什麼,將獲得情況彙集起來,得出這個判斷。
集結起來的楚軍,他們屯駐在“方城”附近。
這個“方城”不是一座城池,那是總長度約三百五十公裡的長城。
是不是發現了什麼新奇的事情?
沒錯!
在北方長城沒有修建起來的年代,楚國在西北部修築了這麼一道防禦鏈。
隻不過,以楚國的命名叫“方城”而已。
另外,北方的長城是各個國家修建,等始皇帝一統天下再連接起來,又區分新長城與舊長城。
並不是之前所有的長城都得到保留,始皇帝在鏈接原有長城的時候,其實是拋棄掉不少舊長城的。
那也是局勢的不同,產生了新的需要。
原先列國是龜縮狀態,他們的長城修在南邊一些。
等天下一統,秦國大體上是向北擴張的態勢,新長城自然是往更北邊修。
對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一點,也就是秦國滅掉趙國,原先被趙國統治的一些疆域被匈奴占去,直至秦國滅亡都未重新收複。
論接收遺產再開疆拓土,曆朝曆代隻有漢、隋、唐、明做到,其他朝代嘛……
為什麼不提滿清?滿清存在的時候是滿人的國家,並不是其他族裔的國家。
楚國修築“方城”是為了什麼?並不是專門用來防禦晉國的入侵。
晉國與楚國並不實際接壤,實際上晉軍也沒有打進楚國本土的例子。
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楚國選在當地修築“方城”是用來防禦戎人和狄人,解決了來自戎人和狄人的威脅,可以拿出更多的力量跟齊國展開爭霸。
現在,楚國的爭霸對手不過是從齊國換成了晉國,隨著各種戎人和狄人衰弱,用來防禦戎人和狄人的“方城”起到了新的作用。
所以是什麼?為了抵禦異邦的襲擾,率先修築長城的國家真不是北方的各國,其實是楚國啊!
隨著楚國陷入虛弱狀態,早先修築起來的“方城”,它將變成防禦晉軍南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我們不能進入陳國或蔡國。”郤錡提出這個觀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