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謂之言之不預,鹹使知聞!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70章 謂之言之不預,鹹使知聞!,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依舊是那一句話,秦國能做,憑什麼晉國不能做?
這不是什麼“被狗咬了,難道還要咬回去”之類的詭詐話術,一旦被狗咬了是不用咬回去,將狗打死總行了吧。
死人無法進行控訴,活著的人還不能報複?
純粹就是秦國做了初一,彆怪晉國還個十五!
樓令的意誌很堅定。
晉軍既然掃清了挺進的障礙,接下來就該學習秦軍在晉國所做的事情:殺其男子,搶其妻女,掠其資源。
“約有五千戎人和狄人願意配合,我們將會重新進行武裝,之後拆散分配到各支部隊當仆從軍。”樓令忙了三天半,有所成果。
其實,樓令知道那五千人並非真的全部是戎人或狄人,一定有胡化了或假裝自己是戎人、狄人的秦人,隻是並無所謂。
郤至當然知道仆從軍是什麼,無非就是類似衛國、魯國、齊國等等小弟派來的部隊。
隻不過,說“類似”的原因是,作為晉國小弟的列國有一定的自主權,從秦軍中挑選出來的那一批人沒有任何的自主權。
“小白已經攻下‘郿’,前進的通道洞開了。”郤至剛剛得到消息,看到樓令過來進行會知。
那個“郿”的城池比“駘”要大很多,周邊也有著為數不少的村莊。
村莊與城池本就是配套,城池之外有沒有村莊,代表著開墾出來的耕田究竟多不多。
秦國的都城圈是一個很廣的範圍,大致是長四百五十裡、寬三百四十裡,含括“雍”在內一共七座城池,最東邊的門戶便是“郿”地,最西邊的門戶叫“吳陽”。
而秦國西邊的聚集地,也就是以“冀”地為中心的棲息圈子,它離“吳陽”至少七百裡。
兩個聚集地中間,有著超過七百裡的無人區,保持著最為原始的地貌。
同時,秦國的兩個聚集地有一個共同點,一樣是依偎著渭水。
這麼一看,說渭水是秦人的母親河一點都不過分。
要說一樣緊鄰渭水卻是有什麼不同,那就是秦國都城圈這裡的城池全在渭水北岸,倒是“冀”地那邊全部在渭水南岸。
那純粹就是出於農耕的需要。
簡單來說就是,水到底是向哪裡流淌很重要,人們肯定會選在水源經過的地方開展農耕。
晉軍拿下“郿”就讓秦國的都城圈洞開,起碼不用擔心一頭撞進去再被包夾了。
“安排小白和耀、朔駐守‘郿’城,其餘部隊如計劃行事吧?”樓令說道。
確認將作戰方案執行的郤至自然沒有意見。
不讓三個世子參加接下來的軍事行動是在保護他們,一切隻因為晉軍接下來的行動會進行得很是血腥。
之前還隻是對參戰人員的處決,接下來會對手無寸鐵的人下手,類似的事情一旦參加,很難免會在精神層麵留下創傷,意誌一旦不夠堅定,無法及時調整心態,日後會被自己的良心折磨。
另外,參加過類似的人,實在太容易變得不如畜生。
所以了,樓令收編俘虜中的人來當仆從軍,並不是要讓晉軍直接去乾那種獸行。
一支軍隊一旦對手無寸鐵人的大肆屠戮,基本上這支軍隊也就變成了獸軍。
而變成獸軍就彆奢望有多少紀律,隻是順風期間各種凶殘,遇到逆風則是很容易被瓦解。
晉軍跟秦軍一再打下來,固然有晉軍很強的才一直取勝的因素,難道不是秦軍因為缺乏紀律而顯得戰鬥力戰鬥力低下嗎?
至於說,以後的秦軍一樣喜歡製造屠殺,為什麼秦軍會那麼強,那是因為變法之後有爵位等待遇在釣著,同時秦軍還有諸多酷烈的律法在約束。
變法之後的秦國,論酷烈的律法,古今中外真沒有一個國家比得上,對待敵人非常殘忍,對待自己人也沒有仁慈到哪去。這就是小X書上所謂的迷人的老祖宗。
郤至和樓令不再各自統軍,他倆率軍一直向西,沿途遭遇了一支想要向東增援數量約七千的秦軍,雙方並未展開交鋒。
那是正在向東趕路的秦軍發現大批晉軍,稍作猶豫選擇調頭撤退。他們又是多數騎馬代步,行軍速度顯得極快,想跑還真的就不是那麼難。
有大批的晉軍正在西進,肯定是東邊的戰事出現結果,並且是晉軍取得了勝利。
那一支撤退的秦軍,他們撤回“秦②”邊上,小部分進入城池,大部分在外麵選擇優勢地形紮營。
晉軍靠近“秦②”之後,留下的兩個“師”的部隊,剩下的部隊直接分成多股偏師。
那麼就是,留在“秦②”附近的晉軍約一萬五,散出去成為偏師的部隊不到兩萬。
這個“秦②”是什麼意思?有“秦②”就有“秦①”,還有一個“秦③”,他們是很久之前秦人一再遷徙的痕跡證明,後來重新利用的城池沒有再取新的名稱而已。
“你們的任務是消滅能夠看到的秦軍,其它的事情監督仆從軍去乾。明白了嗎?”
向各支偏師主官下令的人當然是郤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