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並非和平,隻是醞釀更大的戰端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6章 並非和平,隻是醞釀更大的戰端,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沉默其實是一種力量。
當然,弱小的沉默是忍受,在忍受中奮發圖強,期待那一天能夠爆發出來。
隻要實力足夠強大,當爆發衝突之前,沉默遠比放聲咆哮更能具備威懾力。
很多演講家喜歡濤濤不絕。
真正的演講家卻是非常善於巧妙地利用沉默的力量。
政治人物在沉默的時候顯得更為不可測,因為對手不知道在醞釀什麼,爆發出來將會有多麼可怕。
樓令沉默著注視楚君審,眼神非常銳利。
慢慢的,楚君審笑不出來了。
代表晉國開出停戰條件的樓令,他當然是在漫天開價,並沒有不許楚國落地還錢。
晉國的停戰條件顯得非常苛刻。
楚國需要一次賠償二十萬石糧食,第一批為十五萬石,之後的每年再賠償一萬石。
然後,銅錠為一萬錠,第一年賠償七千錠,第二年起每年賠償六百錠,連續賠償五年。
其餘物資的種類比較雜,含括黃金、玳瑁、布匹、牛筋、皮革等等,一樣是首年的數量比較大,隨後再分為五年賠償完畢。
講事實就是,楚國不太在乎賠償多少糧食,一切隻因為楚國從來沒有缺糧的現象。
楚國最為不能接受的是晉國要求太多與戰爭有關的物資,比如銅錠、牛筋、皮革和玳瑁。
什麼?玳瑁也是軍事物資?這個當然是。
其實精良的弓,還真的會用到玳瑁。
製作甲胄也有用到玳瑁的時候,使用最為廣泛的地方是在一些比較正式的服裝上麵。
現在是青銅時代,銅自然也是軍事物資。
彆看晉國的樓氏已經進入鐵器時代,總體而言晉國還是一個青銅時代的國家。
牛筋的用途則是相對單一,一般就是用來製作弓弦。
皮革就不用多說了,正經的防具有哪一種不會用到皮革呢?不是皮甲才會用到皮革,金屬防具也需要皮革來作為內襯。
楚國接下來必然會更加的奮發,希望能夠一雪前恥,怎麼可能不大肆打造軍備?
“晉國要求那麼多的軍備物資,是想拖慢我們恢複軍事實力的腳步。”子革對子重說道。
子重給了子革一個抑鬱的表情。
作為楚國的令尹,榮耀自然歸於楚君審,出錯了則是子重的錯。
這一次之後,子重不死也要脫層皮,最好的下場就是引咎辭職,最壞的下場可不是隻光要自殺謝罪。
子革當然知道子重怎麼回事。
他們這一次打成那樣,其實不能說到底是誰的錯,或是誰的錯誤最大。
出不出戰不是由一個人去決定,完全是整體商議出來。
怎麼出兵,由誰擔任哪一支部隊的統帥,一樣是經過反複商討。
當然了,哪怕是經過集體討論,同樣需要有人承擔最大的責任,隻是怎麼追究都讓最終的決策者無法逃避。
楚國的最終決策者當然是楚君審。
隻不過,在“為尊者諱”的前提下,子重這位令尹肯定要給楚君審背鍋。
上一次“赭丘之戰”結束,子反因為飲酒誤事,算是自食惡果。
子重逃過了“赭丘之戰”那一劫,今次沒有足夠分量的人代為背鍋了。
隻是……,子重真心認為是子革犯下了大錯誤。
要是子革撤軍的時候多注意晉國下軍和宋軍,是不是能夠提前到“鄢陵”布防,不使晉宋聯軍切斷北上楚軍的歸路呢?
如果晉宋沒有切斷楚軍的後路,交戰會是現如今這般嗎?
想要甩鍋的話,不得不提出各種假設。
對於既定結果來說,任何的假設確實沒有意義。
相當要命的地方在於,楚君審北上之前,子重是北上楚軍的最高統帥。
那麼,子革是在子重的領導之下,子重作為決策者沒有指派子革看顧後路,想甩鍋並不那麼容易。
現場。
樓令的沉默還在繼續。
楚國這一方進行討論的人有點多,隻是楚君審從頭到尾保持安靜。
“令尹?”楚君審招呼了一聲。
子重沒有站起來,對郤錡和樓令分彆行了一禮,等對方一一回禮,再說道:“貴方所提的條件,我們絕無全盤接受的可能。”
即便是晉國開出來的條件不過分,楚國仍舊會極力避免損失。
談判本就是另一個戰場。
萬事沒有絕對,不一定強勢的一方在談判的時候,會占儘各種便宜。
千萬彆以為軍事戰場上打贏了,政治戰場一樣會獲勝。
在談判上出現任何一絲的失誤,都是在讓為之流血犧牲的白白付出,偏偏這樣的事情沒有少見。
例如清王朝,他們就有多次明明在軍事上表現不錯,結果屢屢在談判桌失利的情況。
寧與友邦,不予家奴,其實就是清王朝的特色了。
畢竟,外邦可不會終結清王朝的統治,銀子、特權、租界再多,韃子仍舊是統治者;內部誰漲了聲望,一旦想要顛覆卻是會出現改朝換代。
其它的王朝,或多或少也有打贏,為了展現氣度不進行更嚴厲處罰或追究的現象,乃至最後吃儘苦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