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5章 出征,出征,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誓師大會結束,兩個滿編晉軍當即開拔。

樓令的這一個“旅”被劃撥到了上軍序列。

因為晉國重新分配卿位又增設新軍的關係,卿大夫所在的家族自然在擔任主將或軍佐的軍團服役,其餘沒有卿位的家族則是有一個重新分配的過程。

樓氏便是被分配到上軍,以後服役也隻會在上軍,直至卿位重新排序再等待又一次被分配。

上軍編製裡麵,旬氏占了兩個‘師’,士氏占一個‘師’,其餘來自各個家族補充。

其餘各軍團,兵力的比例也是那麼回事。

所以,實力不夠的話……,也就是拉不出足夠數量的部隊,哪來的資格坐上卿位?

與此同時,下大夫以及中大夫也有相同的配額。例如下大夫必須能夠拉出兩個“卒”的兵力,中大夫每次納賦不得攜帶少於兩個“旅”的兵力。

今年的情況比較特殊,特殊在卿位剛剛經過重新排序,擁有特權的一軍主將或軍佐仍舊可以攜帶基礎兵力,得到征召的下大夫或中大夫卻要帶上滿編的家族私軍參戰。

有三年“新手期”的樓令本來不用參戰,礙於在爭取司馬這個職位,隻能將“新手期”延後,選擇加入到對齊國的戰爭。

“嬌嬌在‘新絳’養身子,封地是誰在管理?”智罃本身沒有爵位,出征屬於一種掛靠關係。

也就是智罃問,換作其餘人的話,樓令就該質問有何居心了。

樓令笑著說道:“林姒。”

智罃張了張嘴,好一會才說道:“她不嫁人?”

這一下換樓令張了張嘴,良久答不上來了。

不管男女,一輩子不成親,人生等於不完整。

林姒是有跟樓令提過要一輩子待在家族,那麼就是不外嫁的意思。

這樣一來,林姒隻剩下一條路路線,嫁給樓氏的家臣。

樓令讓林姒挑選,自己本身也在物色來物色去,暫時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

話說,智罃怎麼會在樓令的戰車上?

因為沒有固定職位的關係,導致智罃可以到處亂竄,名下卻有一支智氏的部隊聽從指揮。

智罃在路上多數時間是在旬庚那邊,有空閒則是來跟樓令搭夥嘮嗑。

類似於智罃這樣的人並不少,他們雖然沒有國家的公職,在出征狀態下管理的是本家族軍隊,立下軍功可以獲得賞賜,出錯變成看靠山是誰了。

說白了就是,不擔任國家公職的那些人,他們出征可以混資曆,有了彆人想要而不得的渠道;一旦犯錯?因為他們本身不擔任國家公職的關係,國法或軍法都處置不到,完全就是看自家長輩的心情,出現影響的地方在於家族地位。

晉國的兩個滿編軍隊並不走同一路線,中軍走的是“孟津”過橋到鄭國地界,直至抵達衛國境內;上軍則是出“新絳”地界後向東,來到一個叫“棘津”的區域,使用各種渡河工具來到大河南岸,也就到衛國境內了。

這個“棘津”是大河中下遊比較窄的一個區域,優先條件下適合用來泅渡。

衛國這邊出麵接待的人依舊是孫林父,隨行的衛國貴族數量則是遠沒有上次多。

這也是能夠理解的事情。

畢竟,衛國一樣需要動員,貴族肯定是回去封地帶兵,隻要到集合期限帶著部隊抵達集結地點也就行了。

晉國這邊當然是旬庚出麵與孫林父交涉,也不知道旬庚有意增加樓令的人脈或是怎麼回事,樓令得到了召喚。

“這是我妹婿。”旬庚特地向孫林父介紹樓令。

那就是旬氏要拉樓氏一把沒錯了。

社會之所以是社會,不就是因為各種交際嗎?完全不認識的情況下發生了接觸,一切就是從零開始,事先認識且知根知底想合作或是有惡意就能減少誤判了。

樓令向孫林父致意問候。

孫林父爽朗笑了幾聲,說道:“現在的天下第二,老夫可是耳聞已久啊。”

樓令不適合謙虛,隻是臉上掛著笑容,沒有再多話,讓出空間讓旬庚與孫林父繼續社交。

其實,孫林父年紀並不大,大約是與旬庚年齡相仿。

年紀輕輕卻是能夠成為卿大夫?這種事情在春秋時代一點都不稀奇,因為看得是血統。

孫林父是衛武公的兒子,也就是衛國公子的出身,擊敗一眾兄弟獲得高位屬於理所當然。

“征召戎人的事情,順利嗎?”旬庚問道。

孫林父一臉糾結地說道:“他們已經答應出兵,隻是……很難不出亂子。”

什麼戎人?

衛國邊上有一個戎國,這個國家就是戎人建立起來的。

站在一旁的樓令心裡比較意外,想道:“秦國因為交好白翟被各種非議,廟堂高官不知道嗎?”

旬庚與孫林父繼續交談,逐漸讓樓令聽懂是怎麼回事。

那個戎國仿照諸夏製度立國,他們很願意融合進諸夏體係,隻是很久很久得不到接納。

這種事情也就發生在春秋,換作是戰國以及以後的朝代,朝廷諸公聽到有異族主動要內附,會視為難得的政績,有困難也會解決困難,再接納想投靠的異族,隨之又在史書上大寫大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