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長春市《德惠市》
學海無涯樂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章 長春市《德惠市》,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學海無涯樂作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德惠市位於吉林省中北部,長春市東北部,地處鬆遼平原腹地,幅員麵積3435平方公裡。作為長春市代管的縣級市,這裡地勢平坦,江河縱橫,既有廣袤的黑土良田,也有豐富的文化積澱,下轄4個街道、12個鎮、4個鄉,共同構成了這片土地的多樣風貌。
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德惠市的曆史可追溯至遠古時期,境內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證明,早在數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以漁獵、農耕為生,創造了早期文明。
兩漢時期,這裡屬穢貊族建立的夫餘國,受中原文化影響,農業逐漸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先後屬鮮卑、契丹等部族領地,多民族文化開始交融。隋唐時期,歸渤海國管轄,與中原地區的貿易往來頻繁,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遼金時期,德惠成為女真族活動的重要區域,現存的古城遺址見證了當時的聚落規模和軍事防禦體係。元代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代歸奴兒乾都司,清代初期為蒙古郭爾羅斯前旗遊牧地,後隨著“闖關東”移民潮,漢人逐漸遷入,開墾荒地,農業生產規模擴大。
光緒十五年(1889年),清政府設立長春府,德惠屬長春府管轄。宣統二年(1910年),設德惠縣,縣治設在大房身(今大房身鎮),“德惠”之名取“德政恩惠”之意,寄托了對這片土地的治理願景。1913年,德惠縣屬吉林省吉長道,1929年直屬吉林省。東北淪陷時期,德惠縣屬吉林省。1945年解放後,先後屬吉林省直轄、懷德專區、德惠專區。1994年,經國務院批準,德惠縣撤縣設市(縣級市),由長春市代管。
在文化脈絡上,德惠融合了滿族、漢族等多民族文化元素。滿族的薩滿文化遺存、漢族的農耕習俗在此交織,形成了獨特的地方文化。境內的皮影戲、東北大鼓等民間藝術流傳廣泛,其中德惠皮影戲以造型精美、唱腔獨特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當地文化的重要符號。
曆史人物方麵,德惠湧現出多位傑出人才。近代教育家顧旭東,致力於鄉村教育,在德惠創辦多所學校,推動了當地教育普及;抗日誌士趙尚誌(曾在德惠一帶活動),組織抗日武裝,沉重打擊了日寇囂張氣焰;現代作家王汪,以東北農村生活為題材創作了多部小說,反映了德惠地區的社會變遷;科學家張德慶在農業領域深耕,為東北地區的糧食增產技術做出了貢獻。
下轄鄉鎮(街道)簡介
德惠市下轄4個街道、12個鎮、4個鄉,各區域依托地理資源形成了獨特的產業格局:
4個街道
- 勝利街道:位於市區中心,是德惠市政治、經濟、文化核心區。街道內商業密集,有大型購物中心、農貿市場、餐飲街區,勝利街步行街是市民休閒消費的主要場所。同時,集中了市政府、法院等行政機構,以及多所中小學,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生活便利。
- 建設街道:以工業和倉儲物流為特色,轄區內有德惠經濟開發區部分區域,入駐了食品加工、機械製造等企業。街道內交通便利,鐵路貨場、物流園區分布密集,是德惠市物資中轉的重要節點,工業與生活功能分區明確,環境整潔。
- 惠發街道:地處市區南部,是城市擴張的重點區域,近年來新建小區、學校、醫院較多,房地產和服務業發展迅速。街道內有惠發河穿流而過,沿河修建了帶狀公園,成為市民散步、健身的好去處,宜居屬性突出。
- 夏家店街道:城鄉結合部,兼具農業與工業特色。農業以蔬菜種植、畜禽養殖為主,為市區提供新鮮農產品;工業以建材、包裝加工為主,多家企業在此落戶,形成了“農工互補”的發展模式,街道內還有部分曆史村落,保留著傳統民居。
12個鎮
- 大青嘴鎮:位於德惠市東南部,以糧食種植和特色養殖為主要產業。全鎮耕地以黑土為主,盛產玉米、水稻,是德惠重要的“糧倉”之一。特色養殖以蛋雞、生豬為主,規模化養殖場較多,雞蛋、豬肉供應長春及周邊城市,畜牧業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 郭家鎮:地處市區西北部,商貿活躍,是周邊鄉鎮的物資集散地。鎮內有大型農貿市場,每逢集日,周邊村民前來交易農產品、日用品,集市規模在德惠市名列前茅。農業以玉米、大豆種植為主,近年推廣滴灌技術,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
- 鬆花江鎮:因瀕臨鬆花江而得名,水資源豐富,漁業和水稻種植是支柱產業。鎮內有多個漁場,養殖鯉魚、鯽魚、胖頭魚等,所產江魚肉質鮮美,通過冷鏈物流銷往各地。水稻種植依托鬆花江灌溉,米粒飽滿,口感軟糯,“鬆花江大米”在省內小有名氣。
- 達家溝鎮:位於德惠市北部,交通便利,102國道穿鎮而過。工業以糧食加工為主,多家玉米深加工企業在此落戶,生產澱粉、飼料等產品,產業鏈條完善。農業以玉米種植為主,機械化程度高,糧食產量穩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