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鐵嶺市《鐵嶺縣》
學海無涯樂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章 鐵嶺市《鐵嶺縣》,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學海無涯樂作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遼寧省北部,有一座充滿故事的縣城——鐵嶺縣,它承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擁有秀美的自然風光,散發著獨特的地域魅力。鐵嶺縣縣域麵積2249平方公裡 ,地處遼寧省北部,東與撫順市接壤,南接沈陽市,西鄰調兵山市,北靠開原市區 ,中環鐵嶺市區,處於鬆遼平原與遼北丘陵的過渡地帶 。
一、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鐵嶺縣曆史源遠流長,遠在夏、商、周時代就有建製的傳說 。燕秦時代,此地隸屬遼東 ;唐代時隸安東都護府 ;遼代將這裡改為銀州,隸屬於遼陽府 ;金朝時期,此地為新興縣,隸屬鹹平府 ;元代時,隸開原路鹹平府 ;明代時,移衛至此,開始稱為鐵嶺 。明洪武年間設鐵嶺衛,鐵嶺這個名字正式登上曆史舞台 。清康熙三年(1664年)廢衛建縣,鐵嶺縣的建製自此確定 。
中華民國時期,鐵嶺縣隸沈道 ,1929年隸遼寧省 。1932年偽鐵嶺縣公署建立後隸奉天省 。1945年,八路軍接收鐵嶺建立民主聯合政府 。1946年,民主聯合政府分兩路撤出縣城,東路組成沈鐵撫聯合縣,西路與法庫組成鐵法聯合縣 。1947年恢複鐵嶺縣建製,隸遼北省 。1949年,改隸遼西省 ,1954年隸遼寧省 ,1956年隸鐵嶺專區 ,1958年改隸沈陽市 。1964年隸沈陽專區 ,1969年隸鐵嶺專區 ,1970年隸鐵嶺地區 ,1984年隸鐵嶺市 。
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鐵嶺縣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這裡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文化在這裡相互交融 。傳統的東北二人轉在鐵嶺縣廣為流傳,演員們通過幽默詼諧的表演、獨特的唱腔和舞蹈,展現著生活的喜怒哀樂 ,每逢節日慶典,二人轉表演總是必不可少,為人們帶來歡樂 。剪紙藝術也是鐵嶺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藝人用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就能創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題材豐富多樣,有花鳥魚蟲、人物故事等 ,這些剪紙作品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鐵嶺縣也湧現出許多傑出人物 。清代文學家高鶚,出生於鐵嶺縣橫道河子鄉 ,他續寫了《紅樓夢》後四十回,使得這部文學巨著得以完整流傳,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現代著名小品演員趙本山,出生於鐵嶺縣蓮花鄉 ,他以獨特的表演風格和幽默的語言,成為了中國小品界的標誌性人物,多次登上央視春晚的舞台,讓全國觀眾認識了鐵嶺,也將鐵嶺的文化傳播到了大江南北 。
二、行政區劃與鄉鎮簡介
截至2025年6月,鐵嶺縣下轄14個鄉鎮 ,2個街道辦事處 ,22個城市社區 ,217個建製村 。
凡河鎮
凡河鎮地處鐵嶺縣中部 ,是鐵嶺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這裡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 。鎮內有鐵嶺新城,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高樓大廈林立,基礎設施完善 。凡河鎮的農業以種植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為主 ,有多個蔬菜大棚基地,為周邊城市提供了豐富的新鮮蔬菜 。工業方麵,形成了以機械製造、農產品加工等為主的產業格局 ,有多家規模以上企業 。
腰堡鎮
腰堡鎮位於鐵嶺縣南部 ,東靠李千戶鎮 ,西南與新台子鎮相鄰 ,北與凡河鎮、鐵嶺市開發區接壤 。腰堡鎮境內懿路、大凡河明代為城堡,因轄區居兩城堡之間,故而得名腰堡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鐵嶺縣第五區 ;1989年,腰堡鄉改鎮 。全鎮行政區域麵積122.17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有人 。這裡工業發展迅速,2018年有工業企業308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 。農業也頗具特色,以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為主 ,同時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如草莓種植等 。
新台子鎮
新台子鎮是鐵嶺縣的經濟強鎮 ,交通十分便利,沈哈高速、京哈鐵路貫穿全境 。鎮內工業發達,形成了以化工、機械加工、建材等為主的產業集群 ,有眾多知名企業在此落戶 。新台子鎮的商業也十分繁榮,有多個大型商場和商業街 ,滿足了人們的生活購物需求 。在農業方麵,主要種植玉米、大豆等農作物 ,同時發展了一些養殖業 。
平頂堡鎮
平頂堡鎮位於鐵嶺市北部 ,與鐵嶺市區相鄰 。這裡自然風光優美,有遼河從鎮邊流過 。平頂堡鎮的農業以種植糧食作物和蔬菜為主 ,同時利用遼河的水資源,發展了漁業養殖 。鎮內有一些小型工業企業,主要從事農產品加工等行業 。此外,平頂堡鎮還注重發展鄉村旅遊,利用鄉村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吸引遊客前來觀光體驗 。
鎮西堡鎮
鎮西堡鎮地處鐵嶺縣西部 ,是一個農業大鎮 。這裡土地肥沃,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 ,是鐵嶺縣的糧食主產區之一 。鎮西堡鎮有著名的大台山靈山寺風景區 ,靈山寺最早建於唐代,寺院占地麵積5000多平方米,整個建築分為上下兩院 。上院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 ,下院建有鐘樓、鼓樓、方丈室 。寺內供奉著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等佛像 ,還珍藏著明代石刻《心經》和清代石刻《金剛經》等文物 。靈山寺後麵還有青雲洞,相傳是濟祖修道的地方 ,民間傳說濟祖是八仙之一呂洞賓的弟子,他在明代嘉靖年間,因科舉不第到大台山上的青雲洞出家修道,後來在這裡成仙,被百姓稱為青雲仙子 。幾百年來,當地百姓將濟祖奉為保護神,到這裡焚香祭拜的人終年絡繹不絕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