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無涯樂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章 鐵嶺市《銀州區》,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學海無涯樂作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鐵嶺市銀州區-在遼寧北部,銀州區區域麵積78平方公裡 ,雖占地麵積不大,卻濃縮了豐富的曆史文化、自然景觀與民俗風情。

一、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銀州區曆史悠久,可追溯至遙遠的新石器時代。在龍首山和柴河流域,考古工作者發現了石刀、石斧、陶片等古代工具,確鑿的證據表明,那時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

西周時期,這裡屬於肅慎地,見證了古老民族的生活軌跡。春秋戰國時,銀州地區成為東胡族的居住地,不同民族文化在這裡碰撞交融。隨後,它被納入燕國遼東郡管轄範圍,正式與中原文化產生更為緊密的聯係。秦統一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此地依舊隸屬於遼東郡,其在地域劃分中的歸屬得以延續。

漢代,銀州地區屬玄菟郡。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仍歸玄莬郡管轄,雖曆經朝代更迭,但其行政歸屬相對穩定。隋朝時,這裡屬於越喜國地。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歸屬安東都護府延津州地。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唐渤海大氏奪取越喜地,此地成為渤海國富州。據《東北通史》考證,“富州”即如今的鐵嶺(銀州),這一時期,銀州地區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都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遼代建國後,在東北地區推行軍州製。遼太宗天顯元年(公元926年),富州因冶煉白銀而聲名遠揚,遂改富州為銀州,設置銀州富國軍,下轄延津、新興、永豐3縣,這便是此地稱銀州的開端。銀州的命名,與當地繁榮的銀礦開采和冶煉產業密切相關,彼時,無數能工巧匠彙聚於此,在熾熱的爐火與精湛的技藝下,白銀源源不斷地產出,銀州也因此成為東北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

金太宗天會三年(1125年),銀州改名為新興縣,隸屬於成平府。元朝時,依舊沿用新興縣的稱謂。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鐵嶺衛都指揮使司於奉集縣,詔指揮僉事劉顯等至銀州立站。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因徙遼東鐵嶺衛於古銀州,此地正式更名為鐵嶺,這一名稱沿用至今。明朝時期,鐵嶺作為軍事重鎮,在東北地區的防禦體係中占據重要地位,其軍事設施和城堡建設,見證了當時的戰略布局和軍事文化。

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廢除衛製,設置鐵嶺縣,隸屬於奉天府。民國二年(1913年)實行省縣治,鐵嶺屬奉天省遼沈道。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9月19日鐵嶺淪陷。淪陷初期,仍沿用舊製。1937年,廢除縣治,設置鐵嶺市,屬奉天省,這是鐵嶺設市治的開始。在日偽統治時期,鐵嶺人民遭受了沉重的苦難,但也從未停止反抗,為民族獨立和解放而鬥爭。

1945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收複鐵嶺,建立民主政府,撤銷鐵嶺市,恢複縣治。1946年3月24日,國民黨占據鐵嶺城,在縣城設立銀州鎮,屬鐵嶺縣。1948年10月28日,東北野戰軍再次解放鐵嶺,屬遼北省。1949年5月,鐵嶺劃歸遼西省,撤銷銀州鎮建製。1954年,隸屬遼寧省。1955年,恢複銀州鎮,仍屬鐵嶺縣。1979年8月30日,撤銷銀州鎮,設立縣級鐵嶺市,屬鐵嶺地區。1984年6月30日,撤銷鐵嶺地區,設置省轄鐵嶺市,同年8月30日,原鐵嶺市改稱銀州區,成為鐵嶺市的中心城區,開啟了新的發展篇章。

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銀州區孕育出眾多傑出的曆史人物。例如清代的郝浴,他是順治年間的進士,因彈劾權貴吳三桂被貶謫到鐵嶺。在鐵嶺居住的近十八年裡,他創建了銀岡書院,講學授徒,傳播理學經典,為銀州地區的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康熙十四年(1675年)郝浴離開鐵嶺時,將自家居所獻出正式命名為“銀岡書院”,此後,銀岡書院逐漸發展成為東北地區的文化中心,培養了眾多傑出人才。

二、行政區劃與鄉鎮簡介

銀州區轄1個鄉7個街道,即龍山鄉、工人街道、嶺東街道、柴河街道、鐵西街道、銅鐘街道、遼海街道、紅旗街道。

龍山鄉位於銀州區東部,下轄12個行政村、16個自然村 ,是銀州區重要的農業產區。這裡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山間綠樹成蔭,溪水潺潺流淌。村民們主要以種植蔬菜、水果等農作物為生,農產品品質優良,深受市場歡迎。近年來,龍山鄉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和鄉村旅遊,推出了一係列農家樂項目,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體驗鄉村生活,品嘗農家美食。

工人街道位於銀州區中心區域,是銀州區的商業繁華地帶之一。這裡有眾多商場、超市、酒店等商業設施,人流如織,熱鬨非凡。同時,工人街道還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有各類文化活動中心和社區圖書館,為居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遊戲競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