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無涯樂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章 錦州市《淩河區》,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學海無涯樂作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遼寧省錦州市的城市版圖中,淩河區占據著獨特而重要的位置。它位於錦州市城區東半部,西以中央大街、鐵路線、人民北街與古塔區分界;北與古塔區白老戶、太和區營盤鄉、大齊毗鄰;東依紫荊山脈與淩海接壤;南以小淩河為界與太和區相望,總麵積40.36平方公裡 ,常住人口40.2萬人。作為錦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淩河區宛如一個城市的心臟,跳動著活力與發展的脈搏,同時也承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

區域格局:街道與鄉村的多樣風貌

淩河區下轄6個街道,包含2個行政村、72個社區 。每個街道和鄉村都有其獨特的個性與發展軌跡。

龍江街道,是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區域。這裡的15個社區緊密相連,居民們彼此熟悉,鄰裡關係和睦。街道上有各類生活設施,學校、醫院、超市分布在各個社區周邊,滿足居民的日常需求。清晨,社區的廣場上滿是晨練的居民,傍晚,街邊的小餐館裡彌漫著飯菜的香氣,處處展現出溫馨的生活場景。龍江街道還積極推動社區文化建設,組織各類文藝活動,如社區文藝彙演、書法繪畫展覽等,豐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錦鐵街道,因臨近錦州鐵路而得名,有著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14個社區錯落分布,這裡商業活動活躍,既有大型的購物中心,也有各類特色小店。街道見證了錦州鐵路的發展變遷,鐵路文化在這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記。錦鐵街道還注重曆史文化的傳承,對一些與鐵路相關的曆史建築進行了保護和修繕,讓後人能夠了解錦州鐵路的曆史。

榴花街道,12個社區各具特色。這裡有繁華的商業街,也有寧靜的居民區。榴花街道的綠化工作做得十分出色,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街邊的花壇裡四季都有鮮花盛開。街道還積極開展環保活動,鼓勵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和環保行動,共同營造美好的居住環境。

石橋子街道,以其著名的石橋子早市而聞名。早市位於向陽街與朝陽路交叉口西北處,長約一公裡,每天早5點開始營業,9點逐漸收攤。這裡以規模龐大、商品豐富和濃厚的煙火氣著稱,起源於20世紀90年代的自發市場,曆經30餘年發展,現已成為錦州的標誌性文化地標和網紅打卡地。節假日期間,外地遊客絡繹不絕。在早市,蔬菜、肉類、海鮮、熟食等生鮮商品,以及肉夾饃、驢肉火燒、炸大棗等地方特色小吃隨處可見。1元一個的小肉夾饃,5元4個的驢肉火燒等,吸引著大量本地居民和遊客。石橋子街道的10個社區圍繞著早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居民們在這裡享受著便捷的生活和豐富的市井文化。

康寧街道,13個社區致力於打造和諧、健康的居住環境。街道內有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居民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同時,康寧街道還積極組織各類健康活動,如健康講座、健身比賽等,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和身體素質。街道的文化設施也較為完善,有圖書館、文化活動中心等,滿足居民的文化需求。

紫荊街道,不僅有8個社區,還有2個行政村,是城鄉結合的區域。這裡東依紫荊山脈,自然風光優美。街道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和鄉村旅遊,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打造了一些采摘園、農家樂等項目。在春季,桃花盛開,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賞花;秋季,果實成熟,遊客可以體驗采摘的樂趣。紫荊街道還注重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村裡保存著一些古老的民俗活動和傳統手工藝,如剪紙、編織等,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得以延續。

曆史溯源與文化脈絡:歲月長河中的傳承

淩河區的曆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代。清康熙元年(1662年)7月,清政府改錦州為錦縣,淩河區屬之。當時,這裡是錦州府下轄的重要區域,隨著錦州地區的發展,淩河區逐漸成為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康熙三年置廣寧府,錦縣改隸廣寧府,康熙四年移府錦州,治錦縣,錦縣改隸錦州府,為附郭縣,淩河區在這一時期進一步融入了錦州地區的政治經濟體係。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京奉鐵路修道錦縣,這一交通大動脈的修建,極大地促進了淩河區的發展。鐵路帶來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使得淩河區的商業更加繁榮。然而,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直到1902年俄軍才交還京奉路,同時撤出錦州,淩河區也經曆了一段被外敵侵擾的曆史。

清宣統三年(1911年)3月,裁錦縣,歸錦州府,淩河區轄地隸錦州府。民國二年(1913年),民國政府撤錦州府改設錦縣,錦縣隸奉天省遼沈道,淩河區轄地隸錦縣。民國八年(1919年),錦縣實行保甲製,淩河區轄地分屬錦縣城關第一保(駐地東關)、第五保(駐地五裡營子)。這一時期,淩河區的行政區劃和社會治理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調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遊戲競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