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無涯樂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五)遼寧省《本溪市》,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學海無涯樂作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遼寧本溪:探索山水與曆史交融的魅力之城

本溪,這座位於遼寧省東南部的地級市。它東與吉林省通化市為鄰,西與遼陽市接壤,南臨丹東市,北靠沈陽市 ,處於東經123°34′—125°46′,北緯40°49′—41°35′之間,是沈丹鐵路、沈丹高速的重要樞紐,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本溪區域總麵積8413.96平方公裡 ,呈現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麵結構,山地麵積占80%,耕地麵積占8.7%,水麵河道麵積占11.3%,東部、中部地勢較高,南部相對較低。

一、曆史的長河:本溪的曆史沿革

本溪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那時它分彆屬於青州、營州。戰國時期,這裡屬於燕國遼東郡襄平境內,而如今的桓仁縣則屬燕國遼東郡外徼,為高夷部族轄地。太子河畔的威寧營戰國遺址,是本溪地區最早出現的城市遺址,見證了這片土地早期的文明。

秦朝統一六國後,本溪市區、本溪縣屬遼東郡襄平縣,桓仁縣屬遼東郡外微。在隨後的曆史進程中,朝代更迭,本溪的歸屬也多次發生變化。漢代時,本溪市區、本溪縣屬幽州遼東郡襄平縣,而桓仁縣在公元前108年被納入玄菟郡,並且在公元前37年,扶餘王子朱蒙在此建立高句麗,其都城紇升骨城就在如今的桓仁縣五女山,這座古城遺址至今仍見證著那段曆史。

唐朝時期,公元668年唐滅高句麗後,本溪地區屬安東都護府遼城州,後來又屬渤海國。宋朝時期,本溪先後被契丹、金統治,其轄區劃分也有所變動。元朝時,本溪市區、本溪縣屬遼陽行省遼陽路,桓仁縣先屬遼陽行省婆娑府路,後改隸婆娑巡檢司。明朝時期,本溪歸遼東都指揮使司所轄。

清朝時期,本溪的行政劃分較為複雜。1644年,本溪市區、本溪縣屬於遼陽府,1657年移府盛京,1664年升遼陽縣為遼陽州,至1906年本溪縣設治前,本溪市區、本溪縣分屬於奉天府遼陽州、興京撫民廳、鳳凰廳三地。清康熙年間桓仁一帶被列為封禁地,1877年設置懷仁縣,隸興京撫民廳。

清末時期,1906年清政府將本溪湖及周圍地區分彆從遼陽州、興京廳、鳳凰廳轄區內劃出,設置本溪縣,治所在本溪湖,屬奉天府。民國時期,1914年本溪縣、桓仁縣均隸屬於奉天省東邊道,1928年改屬遼寧。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本溪縣隸屬於奉天省,桓仁縣隸屬於安東省。1939年,偽滿政權將本溪湖街、宮原一帶從本溪縣劃出,設置本溪湖市,隸屬於奉天省。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本溪市、本溪縣民主政府先後成立,均隸屬於遼寧省。1946年國民黨軍隊占據本溪市區,成立國民黨本溪湖市政府及本溪縣政府,1946年10月1日撤銷本溪湖市,將市區並入本溪縣。1948年本溪全境解放,成立本溪市人民政府,本溪市、本溪縣、桓仁縣隸屬於安東省。1949年4月,本溪市由東北行政委員會直轄,本溪縣、桓仁縣隸屬遼東省。1952年9月,本溪縣並入本溪市。1953年4月,本溪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1954年8月改由遼寧省轄,1956年5月重新設置本溪縣,由本溪市代管。1959年,桓仁縣、本溪縣劃為本溪市管轄,1966年4月桓仁縣改由丹東市管轄,1968年12月又複歸本溪市管轄。1992年7月25日,國務院批準本溪市為“較大的市”,本溪從此踏上了新的發展征程。

在漫長的曆史歲月中,本溪見證了諸多曆史事件和朝代變遷,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曆史遺跡,如五女山山城遺址,它是高句麗第一代王城,於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承載著豐富的曆史文化內涵。還有本溪廟後山人類遺址,這裡出土了大量的古人類化石和石器,被稱為中國“東北第一人”的故鄉 ,為研究人類的起源和進化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二、多彩的文化:本溪的文化脈絡

本溪是一座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主要民族有漢族、滿族、朝鮮族等,各民族在這裡和諧共處,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

滿族文化在本溪有著深厚的底蘊。滿族是本溪的世居民族之一,他們的傳統文化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滿族的傳統服飾、飲食、建築等都獨具特色。例如,滿族的旗袍以其優美的線條和精湛的工藝聞名於世;滿族的飲食中,薩其馬、粘豆包等點心深受人們喜愛;滿族的建築風格,如四合院式的住宅,體現了他們獨特的居住文化。此外,滿族的傳統節日,如頒金節,是滿族人民慶祝自己民族誕生的重要節日,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舉行各種慶祝活動,載歌載舞,熱鬨非凡。

本溪的民俗文化也十分豐富。本溪剪紙是滿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曆史。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豐富的題材內容而聞名,剪紙作品多以滿族的生活、傳說、神話為素材,線條粗獷有力,造型質樸誇張,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本溪社火也是一項具有悠久曆史的民俗活動,它融合了音樂、舞蹈、雜技、武術等多種藝術形式,通常在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期間舉行。社火表演隊伍龐大,陣容壯觀,有舞龍、舞獅、高蹺、旱船等各種表演形式,演員們身著鮮豔的服裝,臉上畫著誇張的臉譜,在熱鬨的鑼鼓聲中儘情表演,為節日增添了濃厚的喜慶氛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遊戲競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