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運城市《永濟市》
學海無涯樂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章 運城市《永濟市》,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學海無涯樂作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永濟市位於山西省西南部,運城盆地西南角,西臨黃河,與陝西省大荔縣、合陽縣隔河相望,南依中條山與芮城縣接壤,東鄰鹽湖區,北接臨猗縣。市域東西長49公裡,南北寬43.5公裡,國土麵積約1208平方公裡。
永濟市轄7鎮3個街道,即卿頭、虞鄉、開張、張營、栲栳、蒲州、韓陽7鎮,城東、城西、城北3個街道,共195個村民居委會,22個居民委員會。以下是部分鄉鎮簡介:
- 卿頭鎮:位於永濟市最東北隅,北鄰涑水河,南望中條山,與臨猗、鹽湖相接。這裡曆史文化底蘊深厚,白坊村原名裴坊,是大唐第一位宰相裴寂故裡。鎮內農業資源豐富,以種植小麥、棉花等農作物為主,同時畜牧業也有一定規模,部分村莊憑借畜牧產業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 虞鄉鎮:古時曾為縣,甚至是國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曆史淵源。它位於解州與蒲津渡之間,地理位置重要。鎮域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兼具,周邊山脈環繞,風景秀麗,且保留了一些古老的建築和傳統村落,傳承著獨特的地域文化。
- 張營鎮:位於永濟市西北方向,西臨黃河,是永濟的北大門。這裡是舜帝故裡,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尊村形意拳、張營小米醋等文化資源。鎮域麵積90平方公裡,耕地和灘塗麵積廣闊,水利設施完善,適宜小麥、玉米、蘋果等多種作物生長,葡萄、蓮菜、蘆筍等農產品遠銷國內外。同時,張營鎮還有“餐飲強鎮”之稱,全鎮有眾多人員在各地從事餐飲行業,年綜合收入可觀。
永濟曆史悠久,古稱蒲阪,史為舜都,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自西漢設縣至今已有2000餘年曆史,曆經多個朝代的變遷,留下了豐富的曆史文化遺產。
在文化脈絡方麵,永濟深受道家文化影響。據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記》記載,中條山五老峰便是道家第六十二福地,是上古傳說時代五老帝君傳授《河圖》《洛書》的地方,也是道教全真教的搖籃。每年的朝峰廟會,持續月餘,被譽為現代旅遊業的源頭。此外,永濟還擁有眾多道教場所,如堯王台、扁鵲廟、孫真人廟等。堯王台傳為堯舜禪讓天下之處,其山門牌匾“紫極靈宮”石刻匾額仍保存完好。扁鵲廟是奉祀春秋戰國時期神醫“秦越人”的場所,廟內正殿具明代風格,扁鵲彩塑坐像頗具氣象。
永濟人才輩出,誕生了許多曆史人物。唐代詩人王維、柳宗元皆為永濟人,他們在文學領域成就斐然,留下了諸多千古傳誦的詩篇。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意境悠遠,如《山居秋暝》等,展現了自然之美與寧靜心境;柳宗元的散文風格獨特,《小石潭記》等作品以清新淡雅的筆觸描繪景物,抒發情感。此外,還有明末武將姬際可,被譽為形意拳的始祖。近代則有開張鎮東開張人胡永福,他是河東地區最早黨組織負責人嘉康傑的警衛員,以雙槍絕技聞名,成立了中條山抗日遊擊隊,與日軍展開英勇鬥爭,是一位傳奇的“雙槍俠”。
永濟旅遊資源豐富,有諸多必遊景點:
- 鸛雀樓:中國四大名樓之一,因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而聲名遠揚。樓閣為仿唐風格,高73.9米,位於蒲州古城西側黃河東岸。登頂可俯瞰黃河壯麗景色,感受盛唐氣象。樓內還設有詩詞文化展示,夜晚有時會有燈光秀,適合清晨或傍晚遊覽,此時光線柔和,拍照效果佳。
- 普救寺:是《西廂記》愛情故事的發生地,被譽為愛情聖地。寺內的鶯鶯塔是明代建築,具有奇妙的回音效應,被稱為“普救蟾聲”。遊客可參觀張生與崔鶯鶯的故居梨花深院,感受那段浪漫愛情故事。每年七夕,這裡還會舉辦愛情文化節,寺外廣場常有民俗表演。
- 五老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市區東南16公裡的中條山脈,有“北方小華山”之稱。五峰聯立,險峻秀美,道教文化濃厚,是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這裡有玉柱峰雲海等自然景觀,還有鐵索攀岩等體驗項目,山腰設有纜車,全程徒步約4-5小時,適合喜歡登山和體驗道教文化的遊客。
- 蒲津渡遺址博物館:位於永濟市蒲州鎮,館內的黃河大鐵牛是唐代蒲津渡地錨係統的重要遺存。現存四尊鑄鐵牛及附屬鐵器群,鑄造於唐開元十二年(724年),每尊重量達26至45噸不等,采用分體鑄造工藝組裝,與鐵人、鐵柱共同構成完整的浮橋固定係統,展現了唐代工程力學與藝術審美,為研究古代橋梁史與冶金技術提供了珍貴實證。
永濟還有一些古刹、寺廟和道觀等。如萬固寺,位於中條山北麓,始建於北魏時期,曆史悠久,寺內建築古樸典雅,有“中條第一禪林”之稱,寺內的多寶佛塔造型獨特,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棲岩寺同樣位於中條山,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院,這裡環境清幽,寺內保存著一些古代的碑刻和建築遺跡,蘊含著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