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臨汾市《蒲縣》
學海無涯樂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章 臨汾市《蒲縣》,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學海無涯樂作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蒲縣在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西南側,它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全縣總麵積1510.61平方公裡。
一、鄉鎮風采
截至目前,蒲縣轄4個鎮、5個鄉 ,每個鄉鎮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特色。
- 蒲城鎮:作為縣政府的駐地,蒲城鎮是蒲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這裡人口相對密集,商業繁榮,街道上車水馬龍,各類店鋪琳琅滿目。鎮上有現代化的購物中心,也有充滿生活氣息的農貿市場,滿足著居民的日常需求。同時,蒲城鎮還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從小學到中學,為孩子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 薛關鎮:薛關鎮曆史悠久,鎮內的龍王廟細石器遺址證實,遠在1.2萬年以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如今,這裡依然保留著古老的村落布局和傳統的建築風格,青石板路、古樸的民居,讓人仿佛穿越回了過去。薛關鎮的農業發展也頗具特色,以種植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為主,農產品品質優良,遠銷各地。
- 黑龍關鎮:黑龍關鎮因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和軍事要塞。這裡山巒起伏,地勢險要,自然風光十分壯觀。鎮內煤炭資源豐富,煤炭產業是當地的重要經濟支柱。同時,黑龍關鎮也在積極探索產業轉型,發展旅遊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 克城鎮:克城鎮位於蒲縣北部,地處山區,森林資源豐富,是蒲縣重要的林業基地。這裡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是人們休閒度假的好去處。克城鎮的林業產業不僅為當地帶來了經濟效益,還對生態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克城鎮還注重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蔬菜、水果等農產品深受市場歡迎。
- 山中鄉:山中鄉地處山區,自然風光旖旎,擁有梅洞山天然林保護區等自然景觀。這裡山清水秀,四季景色各異,春天山花爛漫,夏天綠樹成蔭,秋天層林儘染,冬天銀裝素裹。山中鄉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當地的土雞蛋、羊肉等農產品品質上乘,深受消費者喜愛。
- 古縣鄉:古縣鄉曆史文化底蘊深厚,有許多古老的傳說和故事。這裡的鄉村風光寧靜祥和,田野間阡陌縱橫,農家小院錯落有致。古縣鄉以種植小麥、豆類等小雜糧為主,小雜糧營養豐富,口感獨特,是當地的特色農產品。
- 喬家灣鎮:喬家灣鎮交通便利,臨午一級公路貫穿全境。這裡的工業發展較為迅速,形成了以煤炭、建材等為主的產業體係。同時,喬家灣鎮也注重民生改善,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 太林鄉:太林鄉生態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鄉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水資源,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太林鄉以農業和工業並重,在發展農業的同時,積極引進工業項目,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
二、曆史的脈絡
蒲縣曆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極為深厚。唐堯時期,堯的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為堯講道,縣名便由此而來。此後,蒲縣曆經多個朝代的更迭,見證了無數的曆史風雲變幻。
北魏時期,這裡設置了石城縣,縣治位於今黑龍關村。北周初,又設立石城郡,大象元年(579年),廢郡為蒲子縣,縣治遷至今古縣村。到了隋開皇九年(589年),設置蒲川縣,縣治在今城關。隋大業元年(605年),改蒲川縣為蒲縣,均隸屬隰州。
唐武德二年(619年),蒲縣改為昌州;唐貞觀六年(632年),廢昌州,複置蒲縣。五代時期,先後歸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均隸河東道隰州。北宋時,隸河東路隰州;金初,隸河東南路隰州。金興定五年(1221年)正月,蒲縣升為蒲州,隸河東南路,轄午城、大寧縣。蒙古窩闊台汗六年(1234年)廢州複置蒲縣。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廢縣,並入隰川縣(今隰縣);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七月,又複置蒲縣,隸河東山西道平陽路隰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蒲縣隸山西省平陽府;清順治二年(1645年),隸山西省平陽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隸吉州;清雍正九年(1731年),又歸隸隰州。民國元年(1912年),蒲縣屬山西省直領;民國4年,歸隸山西省河東道;民國26年,隸山西省第六行政區;民國27年,隸山西省第九行政區;民國29年,蒲縣升中心縣,隸山西省第十三行政區;民國34年,改隸山西省第十行政區。民國35年11月27日,蒲縣第一次解放,隸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民國38年2月,改隸晉西南行政區隰縣專區。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隸晉南專區;1951年,改隸臨汾專區;1954年,改隸晉南專區;1958年10月,蒲縣並入呂梁縣;1959年10月,複置蒲縣;1971年屬臨汾地區至今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