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無涯樂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章 呂粱山《臨縣》,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學海無涯樂作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臨縣,這座地處山西省西部、晉陝黃河峽穀中部、呂粱山西側的縣城。它西瀕黃河,與陝西佳縣、吳堡縣隔河相望,東依連枝山、漢高山與方山毗連,南與離石、柳林縣接壤,北與興縣為鄰 ,縣境南北長85公裡,東西寬80公裡,百裡湫川縱貫其中,總麵積達2979平方千米,在呂梁市各縣中麵積名列前茅。

臨縣下轄13個鎮、10個鄉 ,每個鄉鎮都有其獨特之處。白文鎮,作為臨縣的重要鄉鎮之一,交通較為便利,是周邊地區的物資集散地,這裡的集市每逢特定日子便熱鬨非凡,各類農產品、生活用品琳琅滿目。城莊鎮則以農業發展為特色,大片的農田裡種植著玉米、土豆等農作物,每到收獲季節,金黃的玉米、飽滿的土豆堆滿農家小院。木瓜坪鄉風景秀麗,鄉村旅遊正在悄然興起,遊客可以在這裡體驗到淳樸的鄉村生活,品嘗到地道的農家美食。臨泉鎮作為縣政府駐地,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高樓大廈林立,商業活動繁榮,車水馬龍間儘顯城市的活力。安業鄉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當地居民利用這些資源發展起了特色產業,如石材加工等。玉坪鄉以傳統的農耕文化著稱,古老的耕作方式在這裡仍有保留,讓人們感受到曆史的延續。大禹鄉曆史文化底蘊深厚,傳說大禹治水的故事在這裡流傳已久,當地的民俗文化活動豐富多彩。三交鎮是臨縣的經濟重鎮,工業發展迅速,同時也是交通樞紐,多條公路在此交彙,促進了當地的經濟交流與發展。湍水頭鎮則依托獨特的地理環境,發展起了旅遊業,周邊的自然景觀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車趕鄉的紅棗種植聞名遐邇,每到紅棗成熟的季節,漫山遍野的紅棗樹掛滿了紅彤彤的果實,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林家坪鎮的手工藝品製作獨具特色,精美的剪紙、刺繡等手工藝品深受遊客喜愛。磧口鎮更是聲名遠揚,憑借黃河水運在明清至民國年間一躍成為北方商貿重鎮,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美譽 ,至今仍保存著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築,是晉商文化的重要載體,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探尋曆史的足跡。招賢鎮以陶瓷產業聞名,其生產的陶瓷製品工藝精湛,遠銷各地。劉家會鎮的畜牧業較為發達,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吃草,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安家莊鄉生態環境優美,是休閒度假的好去處。叢羅峪鎮位於黃河岸邊,漁業資源豐富,黃河鯉魚是當地的特色美食。曲峪鎮的農業灌溉設施完善,保證了農作物的豐收。石白頭鄉地勢較高,自然風光獨特,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前來取景。青涼寺鄉因境內的青涼寺而得名,宗教文化濃厚。雷家磧鄉的礦產資源豐富,礦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增長。兔阪鎮地理位置較為偏遠,但當地居民保持著淳樸的民風,生活寧靜而祥和。

臨縣曆史悠久,文化脈絡源遠流長。夏屬冀州,周屬並州,春秋屬晉,戰國時稱“藺”“皋狼”,為趙域。秦莊襄王二年(前248),縣境屬太原郡。漢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臨水縣(亦作陵水),屬西河郡 ,西河郡屬36縣,地跨秦晉兩省,黃河以東為15縣,臨水縣其一,故治在今白文鎮郝峪塔村北古城梁,縣境的南麵為皋狼、藺、平周。王莽時期,臨水縣曾改監水縣,東漢複名臨水縣。東漢永和五年(公元140),西河郡36縣並為13縣,郡治(平定縣,即今準格爾旗境)南徙509裡置於離石縣,臨水縣並入離石縣,仍屬西河郡,漢末西河郡並入太原郡。三國初,仍屬太原郡,魏黃初二年(221)設置西河郡,仍屬西河郡,治所在茲氏(今汾陽市)。兩晉時縣境仍轄於離石,為匈奴占領。十六國時期,屬離石鎮。南北朝時期,北周時置烏突郡、烏突縣,故治在今縣城南30裡府底村,臨南(三交鎮以南)置定胡郡,定胡縣,故治在今柳林縣孟門鎮,臨東(三交鎮以東)置窟胡郡、窟胡縣,故治在今方山縣南村。隋開皇元年(581),廢郡,改烏突為太和,窟胡為修化,定胡仍舊,大業三年(607)改州為郡,三縣俱屬離石郡。唐武德三年(620)改太和縣為臨泉縣,置北和州,隸石州,貞觀初,州廢,縣仍舊,屬石州,故治在今城北25公裡故縣村,縣境南部仍為定胡,五代因之。宋仍稱臨泉縣、定胡縣,隸石州,屬河東路,元符二年(1099)改屬晉寧軍,郡治在陝西葭縣葭蘆岩。金天會元年(1123),複名為臨水縣,廢晉寧軍,屬石州,金明昌六年(1195),定胡縣改孟門縣,區域未變,金貞佑末年(1217),賜臨泉為大定府。元中統二年(1261)改臨水為臨泉,屬太原郡,故治仍在今城北故縣村,元中統三年(1262)升為臨州,屬冀寧路,不領縣。明洪武二年(1369)州降為縣,屬太原府,臨縣之稱由此而定,至今未變,萬曆二十三年(1595),屬沁州,二十五年(1596)改屬汾州府。清因明製,縣屬汾州府,冀寧道。民國廢除府州,縣直屬省轄,仍置冀寧道。民國29年(1940)本縣解放,成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府,10月,為抗日戰爭所需,將臨縣分為臨縣、臨南兩個縣,民國35年(1946)1月,南北合並,仍稱臨縣,屬晉綏邊區所轄。1949年後,屬興縣專署管轄,1952年興縣專署撤銷,劃歸榆次專署管轄(後改晉中專署),1971年呂梁地區組建行署,由晉中專署劃歸呂梁行署管轄,2004年7月呂梁撤地設市,仍由呂梁市管轄至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遊戲競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