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呂梁市《方山縣》
學海無涯樂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呂梁市《方山縣》,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學海無涯樂作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呂梁山西麓腹地,有這樣一片充滿魅力的土地——方山縣。方山縣總麵積1434平方公裡,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山地與丘陵占據了總麵積的85%,呈現出典型的黃土丘陵溝壑地貌。其地勢東高西低,由東北向西南傾斜狹長分布,平均海拔1300米 ,獨特的地形造就了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和生態係統。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1%,綠意盎然,空氣清新,被譽為“呂梁後花園”。
方山縣現轄6個鎮,90個行政村 。各個鄉鎮各具特色,承載著不同的曆史與文化。圪洞鎮作為縣城所在地,是全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交通便利,商貿繁榮,基礎設施完善,高樓大廈與熱鬨的街市交相輝映,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大武鎮曆史悠久,是古代商貿的重要節點,這裡保存著許多古老的建築,如大武木樓,這座呂梁地區現存最古老的高層建築之一,以其獨特的建築結構和精湛的工藝,彰顯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也見證了大武鎮昔日的繁華。如今,大武鎮在現代產業發展中也成績斐然,工業與農業協同發展,為方山縣的經濟增長做出重要貢獻。
峪口鎮擁有規模宏大的清代張家塔民居建築群,布局嚴謹,木雕、磚雕、石雕工藝精湛,每一處雕刻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寓意,生動地展現了古代建築藝術的魅力,吸引著眾多遊客和建築愛好者前來觀賞。同時,峪口鎮在特色農業方麵也頗具規模,農產品豐富多樣,品質優良。馬坊鎮自然資源豐富,南陽溝森林公園就坐落於此,森林覆蓋率高,野生動植物資源繁多,是人們親近自然、放鬆身心的理想之地。馬坊鎮還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產品深受市場歡迎。
北武當鎮因北武當山而聞名,北武當山是國家級4A級風景名勝區,集“雄、奇、險、秀”於一身,是北方道教聖地之一,每年都有大量遊客前來登山攬勝、祈福求安,也帶動了當地旅遊業及相關服務業的發展。積翠鎮則以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著稱,這裡的田園風光如詩如畫,還孕育出許多傑出人物,晉綏邊區八路軍烈士遺骸收遷誌願者呂梁工作隊隊長李來平就來自積翠鎮韓家溝村,他為收遷烈士遺骸、傳承紅色文化做出了卓越貢獻 。
方山縣曆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從本縣趙莊村和大坪村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石器便可得到印證。戰國時期,這裡始置皋狼邑,屬趙地,西漢時置皋狼縣,屬西河郡 。西晉時期,左國城在此設立,屬西河國。此後曆經朝代更迭,北齊文宣帝天保三年(552年)置良泉縣,屬懷政郡(離石);北周靜帝大象年間增設窟胡縣;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改窟胡縣為修化縣,屬石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移良泉縣於方山,改名方山縣,方山縣之名自此沿用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置方州,縣屬之;武德三年(620年)州廢,改屬石州;貞觀十一年(637年)方山縣治移往今古賢,仍屬石州;金宣宗貞佑四年(1216年),縣治遷於積翠山 。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省方山縣,並入離石縣,屬石州 。民國七年(1918年)複置方山縣,屬冀寧道 。此後,在民國時期,方山縣的歸屬隨著行政區劃的調整不斷變化,先後屬第四行政公署、第二行政公署等。1940年,晉西北成立抗日民主政權——山西省第二遊擊區行署,方山縣屬四專區;1942年,三、四專區合並為三專區,縣屬三專區 。1943年,西北行政公署改名為晉綏邊區行政公署,縣屬晉綏邊區三分區管轄 。1949年2月15日,晉綏邊區與陝甘寧邊區合並後設晉西北行署,下設4個分區,方山縣屬離石分區;同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縣屬興縣專區 。1952年7月1日,撤銷興縣專區,方山縣歸榆次專區 。1954年7月1日,方山縣與離石縣合並為離山縣 。1958年11月10日,中陽縣並入離山縣後,改名離石縣 。1971年5月1日,恢複方山縣建置,縣城設在圪洞鎮,屬呂梁地區 。2004年5月,呂梁撤地建市,方山縣歸呂梁市管轄,延續至今。
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方山縣湧現出眾多傑出的曆史人物。於成龍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清代著名的廉吏,官至兩江總督。於成龍出仕二十多年,輾轉多地任職,始終秉持“天理良心”的為官之道,清正廉潔、勤政為民。他在任期間,不畏權貴,整治吏治,減輕百姓負擔,深受百姓愛戴和敬重 。於成龍的故居位於方山縣來堡村,古樸的建築保存著他曾經生活過的痕跡。在這裡,遊客可以深入了解他的生平事跡,感受他廉潔奉公、心係百姓的高尚品質,接受廉政文化的洗禮。
張叔平是無產階級早期革命家,山西早期共產黨員,曾任中共太原黨支部第一任書記 。1897年,張叔平出生於方山縣大武鎮,他積極投身革命,為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和革命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19年5月7日,他參加了太原大中學校學生聯合會組織的講演團,聲援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 。1925年6月,張叔平和紀延梓創辦了《鐵血周報》 。1927年,張叔平調往杭州,任浙江省委組織部長兼工人部長 。同年7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在獄中受儘各種酷刑,但他堅貞不屈,最終英勇就義,年僅31歲 。他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激勵著無數後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