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衡水市《安平縣》
學海無涯樂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章 衡水市《安平縣》,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學海無涯樂作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安平縣,這座位於冀中平原的縣城,它地處河北省中部偏南,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5°19′至115°41′、北緯38°05′至38°21′之間 ,總麵積505平方公裡,轄5鎮3鄉,230個行政村,總人口約33萬。東與饒陽縣交界,南和深州市、辛集市毗鄰,西靠深澤,北連安國、博野、蠡縣,縣境南北長29公裡,東西寬32公裡。
一、曆史沿革:歲月長河中的變遷
安平縣曆史悠久,自漢高祖時置縣,迄今已有2200多年曆史,因“官民安居樂業且地勢平坦”而得名,是衡水市建置較早的縣之一。
春秋時,安平境域屬鮮虞國。戰國時,初屬中山國,後歸趙國。秦時,它隸屬於巨鹿郡。西漢時,安平縣正式設立,並在縣治西南25裡處的角邱設置穀邱縣,均屬涿郡。新莽時期,安平改稱廣望亭。東漢初期,穀邱縣被廢除,安平縣得以恢複;建初四年(公元79年),改屬樂成國;延光元年(公元122年),樂成國更名為安平國,安平縣仍歸屬於此;延熹元年(158年),改屬博陵郡,郡治就在安平縣城,統轄安平、安國、南深澤、饒陽四縣。
三國魏時期,安平依舊屬於博陵郡,並且是郡治所在地。晉代時,在安平設置博陵國,統領安平、饒陽、安國、南深澤四縣。北魏、北齊、北周時,安平都隸屬於博陵郡,郡治始終在安平縣城。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朝廷罷郡設州,安平改屬定州;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屬深州;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又重新隸屬於定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廢州置郡,定州改為博陵郡;大業九年(公元613年),屬高陽郡,安平始終在其管轄範圍內。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安平改屬深州,州治最初在安平,後來遷至饒陽;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改隸定州;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再次屬深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隸饒陽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罷郡後仍屬深州。五代及北宋、金時期,安平依舊歸屬深州。
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安平升為南平州,並作為州治,領轄饒陽;太宗七年(公元1235年),南平州被廢除,安平複隸深州;中統二年(1261年),改隸真定路晉州。
明朝時期,安平縣屬真定府晉州。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改屬深州。
民國二年(1913年),廢除州製,安平縣屬直隸省範陽道,次年範陽道改為保定道,安平仍歸其管轄;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7月,直隸省改為河北省,安平縣由河北省直接管轄;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縣劃歸河北省第十督察區;同年10月29日,安平縣抗日政府建立,隸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同年9月,屬冀中區二專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秋,屬冀中區八專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6月,改屬冀中七專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7月,又改屬冀中區九專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安平屬華北行政區冀中區九專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安平縣劃歸河北省定縣專區。1954年4月24日,定縣專區撤銷,安平縣劃歸石家莊專區;1958年11月5日,安平並入深縣,1961年4月底,重新設立安平縣(含原饒陽轄區),仍屬石家莊專區;1962年1月,饒陽從安平析出,安平縣恢複原建製。同年6月27日,安平改屬衡水專區。1970年,衡水專區改稱衡水地區,1996年7月17日,衡水地區改稱衡水市,安平縣一直隸屬於衡水。
二、鄉鎮風采:各具特色的地域篇章
(一)安平鎮
安平鎮作為安平縣政府所在地,地處安平縣中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東與西兩窪鄉相連,南與深州市接壤,西靠東黃城鎮,北隔滹沱河與大何莊鄉、馬店鎮、油子鄉相望,區域麵積81.77平方千米。這裡是安平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商業繁榮,交通便利,彙聚了眾多的行政機構、企業和商業設施,是全縣發展的核心引擎。鎮內既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也保留著一些傳統的老街巷,展現出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獨特風貌。
(二)馬店鎮
馬店鎮位於安平縣北部,與多個鄉鎮相鄰。這裡地勢平坦,農業資源豐富,是安平縣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之一。以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為主,同時在畜牧養殖方麵也頗具規模。近年來,馬店鎮積極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農業,如蔬菜種植、水果采摘園等,吸引了不少周邊遊客前來體驗鄉村生活。鎮內還擁有一些傳統的手工藝品製作產業,如柳編等,產品精美,遠銷外地,為當地居民增加了收入來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