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無涯樂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章 邯鄲市《涉縣》,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學海無涯樂作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三省通衢處的多彩山城

在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東麓,晉冀豫三省交界之地,坐落著邯鄲市涉縣。涉縣縣域總麵積達1509平方千米 ,其東西橫距37.5公裡,南北最大縱距64.5公裡 ,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自然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演繹著獨特的地域風情。

一、曆史沿革:歲月長河中的古老印記

涉縣曆史悠久,可追溯至數千年前。漢始置縣,因涉水而名,從此開啟了它在曆史舞台上的漫長征程。

夏商時期,涉縣地域分屬冀州、並州;春秋時,先屬衛,後屬晉;戰國時,韓、趙、魏三家分晉,涉縣歸趙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實行郡縣製,涉縣屬邯鄲郡 。

西漢高帝元年(前206年),涉縣正式立縣,初稱沙縣 。此後,涉縣的行政區劃曆經多次變更。東漢時,涉縣曾改為涉侯國;晉代屬司州廣平郡;南北朝時期,歸屬複雜,先後屬多個州郡 。

隋唐時期,涉縣的隸屬關係也有所變化 。唐代武德元年(618年)複隸韓州 ,貞觀十七年(643年)廢韓州,屬河東道潞州 。五代時期,涉縣隸河東路潞州 。

宋代,涉縣屬隆德府;金代時,涉縣被金所占,屬河南東路 。金貞佑三年(1215年)七月,涉縣升為崇州;次年八月複為縣 。興定五年(1221年)複升縣為州 。元初,仍為崇州,屬真定路 。至元二年(1265年),廢州,除將偏城一帶13村劃入黎城縣外,其餘劃入磁州滏陽縣(今磁縣) 。次年,原涉縣劃入滏陽縣地域,複置涉縣,改屬燕南河北道真定路,後涉縣又廢 。明洪武元年(1368年)閏七月,改路為府,涉縣複置,屬真定府 。次年,改屬河南彰德府磁州 。清承明製,雍正四年(1726年),磁州改屬廣平府,涉縣仍屬河南省彰德府 。

中華民國時期,涉縣的歸屬也曆經波折 。初屬河南省豫北道 ,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直屬河南省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河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底,涉縣抗日政府成立 。此後,涉縣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1949年8月,涉縣由河南省劃歸河北省邯鄲專署 。此後,隨著行政區劃的調整,涉縣一直隸屬於邯鄲市 。

二、文化脈絡: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

涉縣擁有豐富多元的文化,女媧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在這裡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了涉縣獨特的文化脈絡。

女媧文化源遠流長,涉縣是華夏人文始祖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地方 。媧皇宮是全國肇建時間最早、建築規模最大、影響地域最廣的奉祀女媧的古建築群 ,距今已有1460多年的曆史,被譽為華夏祖廟,是中國五大祭祖聖地之一 。女媧祭典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每年農曆三月,這裡都會舉行盛大的女媧祭典,吸引著眾多遊客和信眾前來朝拜祭祀,感受古老文化的魅力。

紅色文化在涉縣占據著重要地位 。抗日戰爭時期,劉伯承、鄧小平率領129師在此戰鬥生活達六年之久,110多個黨政軍機關曾駐紮於此 。涉縣成為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腹心地區,是邊區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將軍嶺等紅色遺跡,見證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也成為後人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場所 。走出了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兩位元帥,366位將軍,涉縣被譽為“中國第二代領導核心的搖籃” 。

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女媧祭典、賽戲、高抬、上刀山、平調落子等民俗活動,各具特色,傳承至今 。這些民俗文化反映了涉縣人民的生活習俗、信仰觀念和審美情趣,是涉縣人民智慧的結晶。

三、自然風貌與地理特點:太行深處的山水畫卷

涉縣是邯鄲市唯一的全山區縣,太行餘脈盤亙全境,區域平均海拔約1000米 。地勢自西北向東南緩慢傾斜 ,西部和北部山高峰險,地勢峻峭,氣溫偏低;東南部河穀、盆地地勢低窪,氣溫較高,冷熱空氣對流常形成地形風,受地形影響,全年主導風向為東北偏東風 。

境內河流眾多,衛河、漳河、馬頰河三條主要河流貫穿全境 ,為農業灌溉提供了充足水源,也塑造了獨特的水鄉風貌 。涉縣屬於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乾寒同期 。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 。年平均氣溫13.1℃,年平均降水量560.4毫米 。

四、鄉鎮風貌:各具特色的鄉村圖景

涉縣下轄1個街道、9個鎮、8個鄉 ,各鄉鎮猶如散落的珍珠,各具特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遊戲競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