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石家莊《高邑縣》
學海無涯樂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章 石家莊《高邑縣》,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學海無涯樂作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燕趙大地的曆史與發展交融之地
高邑縣,地處華北平原西部邊緣,太行山東麓,位於河北省中南部、石家莊市最南端,地理坐標處於北緯37°33′至37°42′、東經114°26′至114°43′之間 。縣域北鄰元氏縣,南接臨城縣,西連讚皇縣,東與柏鄉縣毗連,東北和趙縣交界。東西橫距23.75千米,南北縱距16.5千米,周邊界長63.76千米,轄區總麵積僅222平方千米 ,在河北省眾多縣域中,麵積相對較小,卻憑借獨特的曆史文化和發展特色,在區域發展中占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
高邑縣行政區劃簡潔明晰,截至2022年12月,下轄5個鎮,分彆為高邑鎮、大營鎮、富村鎮、萬城鎮和中韓鎮,共107個行政村 。縣政府坐落於劉秀路151號,作為全縣的行政核心,引領著高邑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穩步前行。
高邑縣曆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極為深厚。境內鳳凰山出土的石斧有力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這片土地上就已有人類繁衍生息。高邑古稱“鄗”,在春秋時期,歸屬晉國版圖;到了戰國時期,先後被趙國、中山國統治 。公元25年,是高邑曆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東漢光武帝劉秀在高邑城南的“千秋台”舉行登基大典,隨後詔令改“鄗”為“高邑”,自此縣名沿用至今,曆經兩千多年歲月洗禮,從未更改。悠久的曆史長河中,高邑湧現出諸多傑出人物,其中明朝“東林三君”之一、吏部尚書趙南星便是東關村人。他以剛正不阿的性格和敢於直諫的勇氣聞名於世,在明朝的政治舞台和文化領域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痕跡。
高邑縣境內留存著眾多珍貴的曆史文化遺跡,它們是高邑曆史的無聲見證者。中山國房子郡遺址位於縣城西南7.5公裡處的西富村鄉古城村西北,儘管歲月的侵蝕使它僅殘留部分城垣,南北250米,東西274米,寬28米,高6.5米,但從這些殘垣斷壁中,仍能感受到春秋屬晉地、戰國初屬中山國而後歸趙的那段風雲變幻的曆史;劉秀登基台,也就是千秋台,位於縣城南2華裡的花園村村南,劉秀在此開創東漢基業,曾經這裡還有觀星台、點將台、四將台等建築,雖曆經滄桑,部分建築已不複存在,但站在千秋台遺址上,仿佛還能看到當年劉秀登基時的莊重盛大場景;南星書院則承載著當地的教育傳承與文化發展脈絡,是高邑縣重視文化教育的曆史見證 。
從自然環境來看,高邑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特征分明。年平均氣溫12.6℃,既不會過於炎熱,也不會過於寒冷,為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提供了舒適的溫度條件;年平均降水量513.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能滿足農作物生長對水分的需求;平均風速2.5米/秒,年日照總時數2615.5小時,無霜期194天 ,充足的光照和較長的無霜期,有利於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長成熟,造就了高邑縣良好的農業發展基礎。
地形地貌上,高邑縣地處太行山東麓,冀中山前平原,位於姊河、槐河的衝洪積扇上 。受太行山餘脈和1963年特大洪水的影響,全縣地麵呈現出三種類型:一是丘陵區,分布在縣域西部,地勢相對較高,起伏較大;二是沙丘地,主要集中在部分區域,土壤質地特殊;三是平原地,占據縣域大部分地區,地勢平坦開闊,為農業生產和城市建設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條件 。
在經濟發展方麵,高邑縣成果顯著,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2023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00.8億元,同比增長8.5% ,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從產業結構來看,三次產業協同發展,各有亮點。
農業領域,高邑縣是傳統農業大縣,更是蔬菜強縣。作為中國無公害蔬菜豐收計劃項目示範縣、河北省黃瓜之鄉以及石家莊兩個市級“菜籃子”基地之一 ,蔬菜種植規模龐大,麵積達10萬畝,在石家莊市蔬菜12大縣、河北省蔬菜30強縣中占據重要位置 。除了蔬菜,苗木產業也頗具規模,綠化大苗基地麵積達1.5萬畝,成為北方重要的城市綠化大苗繁育基地之一,多次榮獲“全省綠化造林先進縣”“全市造林綠化先進縣”“全省農田林網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這些榮譽不僅是對高邑縣農業發展成果的肯定,也為其進一步拓展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工業方麵,建築陶瓷、氧化鋅、紡織、煤焦化是高邑縣的傳統支柱產業 。高邑縣是中國第五大建築陶瓷生產基地,被列入河北省107個特色產業集群 ,近年來建陶產業新增高檔生產線25條,產品種類日益豐富,質量不斷提升,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高邑縣也是與葫蘆島、柳州齊名的中國三大鋅業生產基地之一,化工產業新上氧化鋅生產線60條 ,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