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山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3章 楊氏地盤上的一幕,臣本布衣,為何逼我稱帝?,江南山水,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

書聲朗朗,童聲稚嫩,楊氏掌控的三個州域土地上,越來越多的鄉間村裡響起讀書聲。

若是這時代能有人從天空俯瞰,會發現大地散落一座座小村莊,大多數都是簡易搭建的窩棚,少數一些是古代民居常見的茅屋。

牆是土做的,屋頂是草苫的,也許一場暴風驟雨,就會導致牆倒屋塌。

但是,自古以來的百姓住房就是這個。

能有這個,已很滿足。

村落的貧寒,臨時聚居點的窘迫,百姓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精氣神前所未有的飽滿。

隻不過,他們自己住茅屋可以,但是,村裡的學堂不允許是茅屋。

看那一個個散落的村,不管房子是多麼的簡陋,然而在村子的最中央之處,必然矗立著一座青磚青瓦的房屋。

那房屋,建的很用心。

有專門的小院,有厚實的大門,院子裡也許會開辟著一小塊菜地,又或者見縫插針的耕種幾壟莊稼,但是沒人把這裡當成農家院,因為這裡時時響徹著孩童的讀書聲。

每一座小學堂,每一次的讀書聲,開始時總會有一個或是溫雅或是嚴肅的聲音,用心教導和引導著孩子們學習啟蒙的知識。

“孩子們,今天我們學習《三字經》。”

“這是咱們楊相公親自撰寫的經典,用於爾等這個年紀的幼童進學,這本經典,朗朗上口,字不多,句很短,但它卻包含天地間的哲理,當可稱為你們一生的指路明燈……”

“現在,讓先生教大家一起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

村落裡的百姓們,漸漸習慣了讀書聲,也不知因為什麼,竟然一天不聽就感覺不得勁。

而聽著自家娃娃的讀書聲,他們仿佛乾活都多了幾分力氣。

田還是曾經那塊田,農活還是曾經那些累人的農活,然而自從村裡有了小學堂之後,大家乾活的時候真是卯足了勁頭啊……

以前也曾起五更睡半夜,但是心裡終歸有些逆反,偶爾會暗暗抱怨一兩句,憑什麼老子要受這份苦。

但是現在,抱怨沒了,夜還漆黑的時候,雞還沒有開始打鳴,村裡已經出現人影,扛著鋤頭樂嗬嗬的走向田間地頭。

摸黑出工的一般是漢子,但是女人也沒在家裡睡懶覺,她們幾乎同時起床,開始忙活家長裡短。

燒一鍋開水,煮半碗麥子,在那柴火熊熊的燃燒光亮中,映襯著女人對生活滿懷期待的眼神。

“孩子馬上要起床去讀書了,必須把早飯給準備好才行……”

世間的父母,自古皆如此,起早貪黑不嫌累,貧寒難以被壓垮。

況且,生活已經看到奔頭了,不是麼。

孩子在讀書,家裡有地種,那位傳說中的仁慈楊相公,他下令減免了三成之多的稅收,隻要是楊氏掌控的地盤,老百姓隻需要上繳五成收益,老天爺啊,滿天下沒聽說這麼仁善的政令。【特彆備注:為防止噴,提前備注,這個上繳五成的稅收,大家千萬不要認為楊一笑心黑,在雲朝時代,他簡直是聖母】

地,是楊相公的!

分給大家種,隻收五成稅,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以前百姓們向大戶上繳的是八成。

甚至有些心狠的大戶,讓百姓上繳九成收益,全家累死累活乾一年,最終家裡的糧筐卻存不下一顆糧食。

以前和現在比,根本沒法比啊!

生活,已經看到了奔頭……

柴灶裡的火光,映襯著女人的臉,她回憶著過往,又感慨著現在,整個人出著神,對生活充滿的期待。

幸福感,就是這麼簡單。

水燒開了,鍋裡已經開始泛水花,咕嘟嘟的,聲音還挺響。

女人連忙起身,拿出麥子下鍋!

由於家境貧寒,所以不舍糧食,雖然她燒了一大鍋的開水,但卻隻舍的放進半碗麥子,所以,今天熬煮的粥仍舊是很稀很稀的。

然而即便是這種稀粥,以前也不曾全家常喝,唯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家裡才吃上那麼幾頓,更多的時候,是吃糠混合野菜。

……

這樣的漆黑淩晨,女人們守著灶台,她們在熬煮稀粥的同時,順帶用木瓢舀出一些熱水。

熱水放到木盆裡,冒著絲絲的白氣,這是給自家娃娃洗臉用的,是一天之中絕不能忘記的疏漏。

以前可不會這樣做,誰家孩子天天洗臉啊?

祖祖輩輩都是臟兮兮的過日子,也沒見哪家的孩子被人笑話過。

但是現在不興這麼做,否則孩子會哭哭啼啼擦眼抹淚,而自己全家出門之時,也會被村裡笑話一大頓。

學堂裡的孩子,必須乾淨利索!

這是規矩,也是政令……

據說是楊相公親自下的令,凡是楊氏治下的地方都得遵守。大人忙於生計忙於操勞,暫時也許不嚴查這個規定,但是孩子,必須遵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臣本布衣,為何逼我稱帝?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臣本布衣,為何逼我稱帝?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