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天生的猛人
江南山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0章 天生的猛人,臣本布衣,為何逼我稱帝?,江南山水,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古代疆場廝殺,帥旗重中之重。
大旗一倒,全軍嘩然,哪怕已經占據上風,也會瞬間士氣暴降。
之所以如此,原因非常簡單,古代沒有對講機,也沒有戰場電話,雙方大軍廝殺之時,士卒們全憑帥旗的動向。
所謂大旗一舞,熱血衝頭,在士氣磅礴的情況下,戰士們嗷嗷叫著往上衝。
然而如果帥旗忽然被人砍倒,整個戰局立馬會發生急劇變化,因為這意味著一件事,自家的帥營被抄了。
這時候的敵人,必然放聲大喊,整個沙場之上,全是一種聲音:“大勝,大勝,對方大帥已死,我軍此戰大勝……”
想想吧,那將是一種何等恐慌的局麵。
由於沒有戰場上即時性的通訊手段,士卒們根本不知道自家帥營的情況,他們隻知道自家的帥旗倒了,所以會認為敵人真的殺進帥營。
於是乎,全軍士氣立馬崩盤!
而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士氣乃是極為重要的一環,一旦哪一方士氣崩潰,麵臨的結局非常淒慘。
首先,是恐慌潰退導致的踩踏……
其次,是敵人趁機追著狠狠砍……
幾十萬人的大軍,有可能被幾萬人衝破,甚至曆史上有個例子,三千鐵甲對戰十萬精兵,結局,大勝。
所以在古代戰爭中,斬將奪旗乃是大功,反過來講,護衛大旗很重要。
人在!
旗在!
如果想要做到這一點,必須選擇最猛最能打的兵。
最重要的是,扛旗之兵必須是大力士,不但是大力士,而且還得擁有持久力,必須做到一場戰爭下來,扛旗者始終站著屹立不倒。
有一個專門稱呼,說的就是這種猛人!
名曰:大纛衛
……
人間四月,青黃不接,對於剛剛遷徙涇縣的百姓而言,這段日子屬於最為難熬的時節。
由於身份不是流民,所以無法求助賑濟,況且從老家背井離鄉之時,很多人都是偷偷摸摸的上路。而當地衙門為了防止人口流失,不但圍追堵截並且不給發放路引。
偷偷摸摸的遷徙,必然導致走的倉促,很多家當都沒法帶上,無論糧食還是衣衫全都短缺。
其實就算不是偷偷摸摸的走,這些百姓家裡也沒什麼存糧,如果能在老家活下去,誰願意艱難跋涉來涇縣。
來了之後,縣城已經擁擠,不管是街頭還是巷尾,能住人的地方全都住滿了人。所以,隻能在野外搭棚子居住。
曆來中原百姓,一向能夠吃苦,雖然住的是野外棚子,但是隻要有個住的地方就滿足。
最難解決的,是吃飯問題……
人太多了,遷徙者高達十五萬,再加上涇縣原有的百姓,總人口已經突破的二十五萬。
楊一笑哪怕剛剛發了大財,然而麵對這麼龐大人口仍舊有心無力,他隻能嚴令官員們儘心竭力,優先救助孤寡和沒有勞動能力的人。
整個涇縣境內,各處可見粥棚,隻不過並非人人都能領取施粥,唯有餓的快要死了才有資格。
而凡是有手有腳能乾活的人,暫時隻能靠自己想辦法去生存,要麼靠著遷徙之時帶來的存糧度日,要麼到山林野地之中挖野菜支撐。
這不能怪楊一笑心狠,他已經竭儘全力籌措……
比如涇縣的十六家大戶,所有的糧食全都被征召。
並且這次征糧沒有時間玩花活,也沒有讓周縣尉上門扮演黑臉,楊一笑直接給各家下了催糧書,每份文書上麵僅僅隻有幾個字。
“賣糧於我,記下人情。”
“如若不賣,就彆賣了!”
十六個字,總共兩句話,口吻似乎和氣,實則強硬萬分。
如若不賣,就彆賣了,這話隻要不是傻子都能聽出來,知州楊大人已經被糧食搞得生出殺意。如果有哪家不願意賣糧,當晚就得全家死光光。
賣!
十六家大戶毫不遲疑的答應。
縣之豪紳,糧倉萬石。
十六家大戶的願意賣糧,楊一笑總算緩了一口氣,但是,這個糧食不能一下子全都拿出來給百姓吃。
施政者,該仁善的時候仁善,該心硬的時候,也必須心硬如鐵。
眼下整個涇縣境內,人口已經高達25萬,哪怕十六家大戶的存糧足夠支撐一陣,但是自古以來沒有平白無故養民的先例。
說白了,白養會養出刁民,你今天給他吃一口,明天他還想過來吃,如果天天都給吃喝,天天都會有人來吃……
所以,必須心硬起來。
雖然全縣各處都設立粥棚,但是施粥隻給快要餓死者,任何人隻要有力氣能夠乾活,就得自己想辦法養活自己。
當然這個限製也不是絕對……
比如,有遷徙百姓連續幾天沒找到活,因之導致,連續幾日斷糧吃不上飯,那麼快要餓昏時,粥棚是會救助的。
隻不過,隻能臨時救助,吃完幾碗施粥後,身體恢複力氣後,必須自謀生路,想辦法養活自己。
這種政策,百姓認可,因為相對於其它地方對百姓的不管不問,涇縣這裡的政策絕對可以說是大善之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臣本布衣,為何逼我稱帝?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臣本布衣,為何逼我稱帝?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