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被無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5章 貞觀七年底的會議,大唐混子生活,有被無患,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皇宮裡麵,她們雖然是公主,但是吃的東西一點都不自由,不但有的東西是有定數的,而且味道並不一定多好,還得有人試毒,吃的時候沒有涼就算正常的。

來了薊州,那就是鬆鼠掉進花生堆,那是隨便吃,幸福度滿值。

“小妹都被帶成瘋丫頭了!”薛玖憤憤的說道。

“說得小妹好文靜一樣,還不是某人寵的。”李雙雙笑著說道。

薛玖尷尬的摸摸鼻子,妹妹是個可愛的小女孩,自然要寵著,弟弟是皮猴子,不收拾不行,尤其是薛十五,不盯著就偷懶耍滑。

說來也不知道他們在長安怎麼樣了,雖然來信說做得不錯。

說來薛仁貴和初一也成年了,乾脆讓他們出來,到薊州曆練,想來舉薦初一做縣令,薛仁貴做一個折衝都尉,李世民還是要給麵子的。

心裡有了決定,薛玖就提筆寫信。

今年李世民的日子也過得不太好,八月的時候,河北道連綿大雨,山東等地四十個州受災。

沒辦法,華北平原地勢低,排水差,遇到連綿大雨就容易發生水澇。

營州,薊州也遇到了大雨,好在兩州經過整理,修建了諸多小水渠,尤其是營州,因為修建水庫,為了便於澆灌,大大小小的水渠分布在地裡,排水性非常好。

薊州的水渠雖然沒有營州那麼多,但是種植瓜果,土地都是一壟一壟的,排水性也不錯。

“幸好有營州和薊州,不然這救災都讓朕頭疼。”李世民慶幸道。

營州的糧磚,薊州的白菜,大量送到山東,迅速的安穩了民心。

“陛下,山東百姓本就不多,這次搬遷到營州和薊州,地方官員多有不滿,臣覺得以後還是要少搬遷,畢竟百姓也不願意背井離鄉。”長孫無忌勸說道。

“哼!營州和薊州同樣遇到連綿大雨,為何受災者甚少,那就是地方官員不著為。

不想搬遷百姓離開,朕看就是擔心自己的政績!拿背井離鄉來托詞。”李世民冷哼一聲,很是不滿的說道,其實還有一個道理他們都明白,地方世家最喜歡窮人多,隻有窮人多,他們才有佃戶。

“距離並不遠,為何營州沒有受到大雨的影響?薊州也是如此?哼!年後立即派遣人去學習,找到原因,推廣到全國。”李世民很是不滿,手指用力在書桌上點了點說道。

“諾!”長孫無忌躬身行禮,對於薛玖,他很不滿,因為準兒媳婦去薊州了,雖然知道和薛玖關係不大,但是他還是有一種,兒子被綠的感覺。

“藥師,新年之後,你擔任黜陟大使,巡查全國各道!凡是官吏不作為,百姓不孝,為富不仁者,立即拿下。

這是我的秦王印,你帶著出去,如朕親臨!督察一切不法!”李世民殺氣騰騰的說道,他實在是被世家惡心壞了。

以前隻是知道,世家貪婪,欺壓百姓,本以為隻是極少一部分,大多數人應該是正直的。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李世民為了推廣營州和薊州的模式,特意安排人去調查,得到的消息,差點沒氣吐血。

世家的貪婪簡直超出了想象,對百姓的欺壓那是毫不掩飾!在地方上那就是橫行霸道。

這些人表麵工作做得不錯,因為做壞事的都不是本人,而是指使的下人,不知情的,還當他們正直呢。

李世民已經把以前的玄甲軍,挑選了部分,組建成百騎司,用於充當他的耳目,這是獨立的一支人馬,隻有他能調動。

“陛下,魏玄成剛正不阿,臣舉薦他擔任黜陟大使。”李靖躬身雙手接過金銅合金的大印,沉聲說道。

“玄成直言敢諫,朕需要他在朝堂!你辦事我放心,就不用換人帶隊了,隻是要辛苦藥師你奔波勞累。”李世民搖搖頭道。

“多謝陛下厚愛!臣定然不負所望!”李靖語氣堅定的說著,躬身再次行禮。

“輔機,青雀要主持編撰括地誌,他的才學不足,你有時間多去看看,指點一下。”李世民轉頭,語氣溫和的說道。

“臣遵旨!”

“伯褒,聽說今年村子,弄了不少葡萄酒,能否騰出一批來?”李世民詢問薛收。

“陛下你也知道,臣極少過問村裡的事情,我隻能回頭問一下,有多少葡萄酒就不能保證了。”薛收歉意的回答。

“無妨!你那堂弟,他弄出來的東西,如果數量少,不會拿出來賣,既然拿到酒樓販賣,肯定數量很多。”李世民笑著道。

“還是陛下了解落衡!他喜歡成規模的弄產業,按照他的說法,數量少了,自己吃都不夠。”薛收也笑了。

薛玖雖然沒有經曆過五六十年代的饑餓,但是他也繼承了先輩的傳統,家裡得存糧,越多越好。

李世民他們也能理解,畢竟這年代,餓死人的地方很多。

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人死之後停留三到七天才埋,這並不是因為要做法事,而是擔心被挖出來。

停留幾天也不能就那麼放著,後來就逐漸演變,成為白事的一部分。

“營州的公文你們都看過了,沒有被大雨淹沒莊稼,主要還是水渠,有水渠排水,地裡就沒有那麼多積水,開春之後,所有地方,都要挖排水渠,這是重中之重,明年一定要落實下去。”李世民嚴肅的說道。

“諾!”

薛家村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大變模樣,村裡種植蔬菜瓜果為主,糧食隻種平地,最方便澆灌的地方。

坡地如今全是果樹和葡萄架,背陰的地方則是養殖蚯蚓的樹林,如今有好幾十畝地,雖然味道臭了一些,不過每年產出的蚯蚓不少,添加在米糠裡麵,可是很好的給家禽補充了營養。

薛家村需要的糧食和高粱,全靠附近的村子提供。當然!這是給錢的,而且比市場價略微高一點。

薛家村的葡萄,算起來有近千畝,吃是吃不完的,賣也不是那麼好賣,都用來釀酒了。

《大唐混子生活》無錯的章節將持續在全本小說網小說網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全本小說網!

喜歡大唐混子生活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唐混子生活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