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行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9章 來的時候好好的,走?走不了了,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龍行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十月廿二。

眾人正式入府學的第一天。

因著沒有人幫忙打水做雜事,蘇潤卯時中就起身了,比平日還早半個時辰。

司彥等人幾乎跟他同時醒來。

隻有梁玉沒心沒肺,快樂加倍。

雖然他換了地方,但因為身邊有熟悉的人陪著,倒是睡得沉。

不過葉卓然及時把他推醒了,免得他睡過頭,醒來又哭天搶地的。

這麼早,天都沒亮,飯堂自然不可能有吃食。

六人洗漱完畢,就著水將帶來的糕點吃了幾塊,早餐便算是打發了。

點燃蠟燭,六人或立或坐,在房中默讀。

辰時二刻。

天亮了大半,府學鐘聲準時響起,提醒學子起床。

從這時候開始,周邊齋舍陸陸續續響起聲音。

窗戶上不時映上廊道上行走的人影,伴隨著低聲交談之音。

“德明,我們去學堂占座吧!”蘇潤提議道。

齋舍喧鬨,自然不適合溫習功課了。

蘇潤推開窗戶,對著隔壁喊了一聲,六人就開始整理書箱。

怕墨汁不夠用,蘇潤拿了整整兩大竹筒,又把今日要講的書拿上。

最後把自己的課業放進書箱,等著課後請教。

許是來了新生,所以教諭這一旬開的課還多了些。

從蘇潤自己製作的課表來看,他們這十日幾乎每天都是三堂課,安排得滿滿當當。

每日三節課,聽起來輕鬆。

但一堂課就是一個時辰,中間隻有一刻鐘休息。

有時候教諭們的興致來了,可能連這一刻鐘都沒有。

拖堂也是常見的,不足為怪。

不過府學時常每旬隻有七八節課,平日多是自學。

因此,學生們大多也願意夫子多講幾句。

蘇潤出門的時候,最早起床的那一批學子,才準備去飯堂用早飯。

六人到今日上課的講堂時,裡麵隻有第三、四排的幾張書案放置了筆墨紙硯,示意此處已經有人占用。

講堂書案共有六列八排。

蘇潤掃了一眼,毫不猶豫背著書箱坐在了第一排正中間:

“來都來了,總不能浪費這麼好的機會。”

“對!玉一定要奮起直追!”梁玉緊挨著蘇潤旁邊坐下。

占據第一排後,他們繼續溫書,很是認真。

等其餘學子陸陸續續來到,見最前方的同窗已經進入學習狀態,也不甘落後紛紛拿著各自的書本學習。

進入府學,學子要學的東西就多了。

除四書五經外,以史記、漢書、三國誌等史書為重,雜輔以孫子兵法、大炎律法等,甚至連齊民要術、水經注等都偶有教學。

蘇潤今日學的就是《漢書·張騫傳》。

兩鬢斑白的李教諭雙手負於身後,搖頭晃腦的吟著:

“……天子既聞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屬皆大國,多奇物,土著,頗與中國同俗,而兵弱,貴漢財物……”

李教諭雖然年紀大了,但講課很是風趣幽默。

他念了一遍,教導斷句,又帶著學生翻譯了一遍。

然後就結合自己對張騫的了解,侃侃而談。

其談論的時間跨度長達千年,從西漢的人文曆史到大炎的日常生活,從張騫的貢獻說到大炎之外的奇妙之物。

聽得一眾學子如癡如醉。

連實際見識遠超這個朝代的蘇潤,都不得不承認:

府學教諭是真有兩把刷子的!

尤其像李教諭這種,平生鑽研史書,白首窮經之人,看待事物和人物,都有深厚的理解和獨到的看法。

這是蘇潤目前遠遠比不上的。

蘇潤一心二用,邊聽課,邊瘋狂記筆記。

從頭到尾,手都沒停下來過,甚至連拿竹筒倒墨汁的時間都沒有。

司彥和徐鼎也是一樣。

倒是梁玉早知道自己跟不上,一早就把自己的硯台推過去了。

他隻負責全心全意聽課,然後把自己聽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回頭再問就是。

至於筆記?

反正等蘇潤三人整理完,他們自然就有參考書了。

“先講到這裡吧,休息一刻再繼續!”

李教諭話落,屋子頓時空了一大半,連蘇潤六人都跑了趟茅房。

回來後,蘇潤輕輕靠在後桌上,閉著眼揉手腕。

他腦中快速複盤了一遍方才的課程,然後提筆在密密麻麻的筆記上補充。

蘇潤是梁玉學業一途最堅固的防線了。

所以梁玉沒有打擾蘇潤回憶。

照舊給蘇潤添好墨汁後,他拎著自己記下來的地方,抓著司彥和徐鼎開始請教。

眾人也都習慣這個流程。

很快,葉卓然和張世也加入進來。

有司彥和徐鼎在,三人趁著中間的休息時間,就把問題全都弄明白了。

完全不影響後麵聽課。

而蘇潤整理好筆記,見硯台又下去了一層,就自己拿出竹筒把墨汁晃勻,倒入硯台重新添滿。

“蘇兄,可否分興些墨水?”

葛興來的也不晚。

他挑了個第二排的好位置,正坐在蘇潤身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