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七章 自證清白(下),大明第一牆頭草,隨輕風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近二十多年來,塞外出現了一位雄主俺答汗,基本征服了大半北虜部落,聲勢極為浩大。

而且俺答汗幾乎每年都大規模叩關犯邊,給大明帶來了極大的軍事壓力。

尤其是在十年前也就是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突破了長城防線,一度劫掠到了京師周邊地區,京城震動。

對於好臉麵的嘉靖皇帝而言,堪稱畢生僅有的奇恥大辱。

所以北虜問題真不是能亂開玩笑的,如果應對不好,又觸動了嘉靖皇帝心裡的恥辱感,掉腦袋都有可能。

對於兵部尚書而言,這壓力就很大了。

比如嘉靖二十九年那位倒黴的兵部尚書,直接被問罪斬首了。

所以許論這位兵部大司馬抱怨完鄢懋卿,就沒再搭理這邊,隻是緊纏著戶部尚書,索要更多餉銀。

錢百戶挪步過來,對白榆問道:“用不用我幫你打圓場?”

白榆渾然不在意的說:“就這北虜問題,想說上幾句還不容易?

兵部防範北虜的措施無非就是四大項——籌集餉銀,派人巡視邊防各處,選練精銳兵將備戰,修補邊牆,然後聽天由命。

都是多少年的老黃曆了,年年如此,還能有什麼新花樣?”

眾人仔細一想,好像確實是這麼回事,各種措施也是萬變不離其宗,超不出這四大項。

隻有兵部尚書許論感覺,兵部被冒犯了。

他本來就壓力大,心情正煩著,就覺得這個揭了老底的總結很刺耳,仿佛嘲弄兵部多年無能似,隻能墨守成規似的。

“像你這樣紙上談兵誰都會,但世間最難的事情從來都是執行!”許大司馬又忍不住斥責道。

白榆沒想著與許大司馬說什麼,轉頭對鄢懋卿說:

“我這總結不算錯吧?足以證明在下的學識了吧?”

鄢懋卿稍微愣了愣,答話道:“你這是取巧之道,把兵部已有的舉措又重複了一遍,本質上還是學人說話,反應不出什麼學識。”

白榆便笑道:“那我今天就給諸公說幾段新的,諸公有錢捧個錢場,沒錢捧個人場。”

鄢懋卿今天費儘周折也沒讓白榆屈服,此時心態與白榆較上了勁,喝道:“讓你說!”

白榆看著虛擬光幕中的資料,侃侃而談道:“談及兵事,首先要懂戰略,當前北虜的戰略形勢是什麼?

俺答雖然崛起,但他起家自西北河套,隻是北虜右翼的領主,相當於大諸侯,卻不是北虜正統宗主大汗。

如今北虜宗主大汗小王子已經東遷,轉移到了東北方向。

而俺答為了打擊小王子的威信,經常跑到東邊來耀武揚威,然後就順便攻打京師東北方向的薊鎮一帶。

比如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變,俺答就是從薊鎮突破的。

但是俺答的本部大本營仍然在西北方向的大板升城,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當俺答率領精兵向東攻打時,與大板升城之間的距離就很遙遠了。

那時候,我軍可以從大同出兵,偷襲多是婦孺老弱留守的大板升城,必定能收獲一波巨大戰果!”

AI給出的建議倒也不是憑空瞎編的,曆史上抗倭名將俞大猷調到北方為總兵後,就乾過類似的偷襲抄家戰例。

眾人都在思考這個提議的可行性,以及兵部這些年怎麼就沒想到過這個策略?

兵部尚書許論卻對白榆道:“深入大漠從來就難做,你終究還隻是紙上談兵,休要嘩眾取寵。”

許尚書的心態不穩主要是兩方麵原因,一是年紀大了怕事求穩,不願意冒險;

二是如果應了白榆的新思路,豈不顯得兵部多年來很無能?

聽到許尚書的話,白榆毫不客氣的反駁道:“大同鎮與大板升城之間距離大約隻有四百多裡,也就是行軍數日的路程!

怎麼就難做了?如果連數日行軍都組織不起來,那邊軍還打什麼仗?那你們兵部這些年又做了什麼?”

在反複辯駁中,許尚書的火氣也壓不住了,繼續質疑說:

“在茫茫大漠中,誰能確定大板升城的具體位置?你以為在大漠中尋找方位,是很簡單的事情麼?”

白榆拍了拍額頭,似乎恍然大悟的說:“你早說啊!要不要我現在就給你把方位圖給你畫出來?”

許大司馬:“......”

怎麼感覺,你這是在犯規?

在朝廷中,任何大臣都有朋友,同樣也都有仇家。

當兵部尚書許論被噎住時,便從人群裡傳來了低聲哄笑。

剛才一直很活躍的鄢懋卿,這會兒反而沉默了,不可思議的看著白榆。

今天自從奉命問話調查以來,他第一次產生了自我懷疑和動搖。

白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對著大臣們再次講道:

“以上說的都是戰略,但在戰術上,也應該有所創新了!

我大明必須在大同、宣府這兩個重點方向大規模組建戰車營,強化車陣訓練!

因為我軍近些年火器越來越多,這的確是對付北虜的利器,但也存在易防守、難出擊的問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大明第一牆頭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第一牆頭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