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螢火照君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2章 占卜學和星象學,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十年螢火照君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趙姬看著窗外漸沉的暮色,指尖在貓小統背上輕輕劃過。實驗室裡傳來察哈爾和張良討論“酸堿中和”的聲音,夾雜著玻璃器皿碰撞的輕響,倒比宮宴的絲竹更讓人安心。

“咪咪,查一下現在有多少積分。”她忽然開口。

貓小統甩了甩尾巴,淡藍色的麵板在她眼前展開:“宿主當前積分:十五萬三千七百點。”

趙姬挑了挑眉——六國歸一的十萬積分,加上之前完成支線任務的結餘,竟攢了這麼多。她指尖劃過麵板上琳琅滿目的兌換項,目光最終落在“天文曆法”一欄。

“化學能強國,星象卻能安民心。”趙姬喃喃道,“古人信天命,若能精準預測星象、解讀災異,比十道政令都管用。”

貓小統打了個哈欠:“宿主終於想到這個了?古代帝王都靠觀星台穩固統治呢。不過你選的這幾樣東西可不便宜——簡儀是元代郭守敬的發明,比現在的觀星儀精密十倍;《梅花易數》《步天歌》《靈台秘苑》三本合起來,更是涵蓋了占卜、星圖、災異解讀,兌換價一共三萬積分。”

“三萬?不貴。”趙姬指尖輕點,“兌換。”

麵板化作三道金光,落在案上。最先出現的是一台半人高的銅製儀器,底座刻著遊龍紋,中間的赤道環上標著細密的刻度,最上麵的窺管能靈活轉動,正是簡儀。旁邊則整齊疊著三冊書,封麵分彆題著書名,《步天歌》的封麵上還繡著北鬥七星的圖案。

趙姬拿起《步天歌》翻開,隻見裡麵用七言歌謠寫著星象方位:“角宿一星直上明,左角右角似梳形……”每句歌謠旁都配著星圖,寥寥幾筆便把三垣二十八宿畫得清清楚楚。她笑著點頭:“有了這個,就算是初學者也能看懂星圖了。”

這時,實驗室的方向傳來“哐當”一聲,接著是張良的驚呼:“老師!鹽酸灑在木桌上了!”

趙姬揚聲喚道:“小翠,去把薩滿和張良請過來,就說我有新東西給他們看。”

片刻後,察哈爾和張良跟著小翠進來,兩人都帶著一身淡淡的酸氣,察哈爾的胡須上還沾著點藍色粉末。“太後,您找我們?”察哈爾搓著手,臉上帶著不好意思的笑,“剛才做實驗手忙腳亂的,讓您見笑了。”

張良則指著自己的袖口:“太後您看,銅和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銅,竟能染出這麼好看的藍色,比宮裡的靛藍還鮮亮。”

“化學的妙用還多著呢。”趙姬示意他們看向案上的簡儀,“先看看這個。”

察哈爾一眼就認出了觀星儀器的形製,快步走過去圍著轉了兩圈,伸手摸了摸赤道環上的刻度,眼中閃過驚喜:“這定是觀星所用!老臣執掌欽天監多年,用過的觀星儀雖能測星象,卻從未見過這般精巧的刻度——竟細到分了‘度’和‘分’?觀星時最愁的就是讀數不準,有了這精細刻度,定能減少大半誤差!”

“這叫簡儀。”趙姬拿起窺管對準窗外的天狼星,“用它觀測星象,比你之前用的那個觀星儀精準十倍。你看,轉動這根窺管,能直接測出星體的赤道坐標,連細微的星移都能記錄下來。”

張良湊近一看,立刻明白了其中妙處,指著刻度盤道:“這赤經赤緯的標注,比欽天監的舊圖精確百倍!以往記錄星象,全憑肉眼估算,往往差之毫厘謬以千裡。有了它,修訂曆法、預測節氣,再不會有偏差了!”

“不止這些。”趙姬又拿起《靈台秘苑》遞給察哈爾,“這本書裡,記著各種星象對應的災異與祥瑞,比欽天監傳下來的殘卷完整得多。比如‘熒惑守心’主內亂,‘太白經天’主兵戈,還有如何通過星象判斷旱澇、蝗災,都有詳細注解。”

察哈爾翻開書頁,看到裡麵“彗星出現,若芒角指向西北,則秦地豐饒”的記載,撫掌讚歎:“去年秋天確有彗星出現,芒角正指西北!老臣當時觀星後便覺是吉兆,隻是查遍典籍也找不到確切依據,不敢妄言。如今看來,竟是與書中記載分毫不差!難怪今年關中的小麥收成比往年高了兩成!”

張良接過《梅花易數》翻閱,點頭道:“此書的推演之法,比欽天監沿用的‘龜甲占卜’更係統。以往占卜多憑經驗,此書卻將卦象與星象、時辰結合,有章可循,就像用固定的公式解算星象密碼一般。”

他指著其中一頁:“您看這個例子,‘冬日落雪,有人問來年收成,起卦得《乾》之《泰》,乾為天,泰為通,主來年風調雨順’。這與我們觀測星象時‘結合時令斷吉凶’的思路相通,隻是更精密罷了。”

“正是這個理。”趙姬讚許道,“你們本就精通星象占卜,有了這些工具和典籍,便能如虎添翼。比如預測到旱災,便可提前開倉放糧,告訴百姓‘星象示警,朝廷早有準備’,既安定民心,又能彰顯朝廷的預見力。”

察哈爾從懷裡掏出一卷書卷:“太後您看,這是欽天監上月的星象記錄,老臣觀‘歲星在昴宿’,料定西方有兵事,隻是不知具體何時何地。如今六國已定,正為此困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