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績效考核
十年螢火照君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8章 績效考核,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十年螢火照君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鹹陽宮的銅鐘剛敲過五響,朝會已進行了一個多時辰。嬴政正聽李斯奏報各郡鹽鋪開張的盛況,案頭的青銅爵裡,秦酒泛起細密的泡沫——自從精鹽普及,連宮中的膳食都添了幾分鮮爽。
“……臨淄鹽鋪開張當日,百姓排隊三裡,田正坤親自主持,用新鑄的秦半兩交易,秩序井然。”李斯展開賬冊,“衛尉寺報,半月內無一人囤積居奇,各郡效仿者眾。”
嬴政剛要頷首,殿外忽然傳來內侍的唱喏:“太後攜公子扶蘇、高,公主陰曼、詩曼、元曼到——”
滿朝文武皆是一愣。按禮製,除重大祭典,後宮與未冠的子女不得入前朝議事。嬴政抬頭時,已見趙姬一身月白錦袍,領著幾個半大孩子踏過玉階。嬴扶蘇身著玄端,捧著一卷書籍走在左首,嬴高背著個木盒緊隨其後,三個公主則提著竹籃,裡麵隱約露出紙張的邊角。
“阿母怎麼來了?”嬴政起身時,龍袍的下擺掃過案邊的銅熏爐,沉香屑簌簌落在金磚上。
趙姬讓孩子們站在丹墀下,自己走到嬴政身側,目光掃過階下群臣:“今日來,可不是為了後宮瑣事。”她拍了拍手,嬴高上前打開木盒,裡麵竟是數十枚巴掌大的木牌,正麵刻著“勤”“惰”二字,背麵則是細密的刻度。
“這是何物?”馮劫扶著朝笏,眉頭緊鎖,“朝堂之上,為何帶這些孩童玩物?”
嬴詩曼脆生生道:“馮大人說錯啦,這不是玩物。前日我見尚書房的官吏抄書,有的一日能抄十卷,有的三日才抄一卷,俸祿卻一般多,這不是很奇怪嗎?”
趙姬接過話頭,指尖劃過木牌上的刻度:“詩曼說得沒錯。如今天下一統,官吏來自六國,有秦地舊臣,有降將新吏,若隻憑資曆定俸祿,不看實績,如何服眾?”她轉向韓非,“韓丞相前日說要奏《孤憤》改革,何不趁今日說與眾人聽聽?”
韓非出列時,朝服的褶皺裡還夾著些許散亂的紙張——他顯然是熬夜修改過奏稿。“臣確有《孤憤》之策。”他展開卷軸,聲音朗朗,“六國舊製,官吏升遷憑世襲、憑門第,致賢能隱於野,庸碌居高位。臣以為,當廢世襲,核實績,凡郡縣官吏,每年考校一次,優者升,劣者貶,無能者黜!”
話音剛落,殿內便響起嗡嗡議論。王綰出列道:“韓丞相此言差矣!秦法雖重軍功,卻也講‘累世功勳’。若一味考校,恐傷老臣之心。”
“老臣?”趙姬忽然笑了,珠釵上的流蘇輕掃過嬴政的衣袖,“王禦史當年隨王征戰時,靠的可不是‘累世功勳’,是在函穀關親手斬了魏將首級,才從卒伍升為大夫的,對嗎?”
王綰老臉一紅,低頭道:“太後說得是。”
“所以啊,”趙姬拿起一枚“勤”字木牌,“功勳該記,但不能當飯吃。就像農戶種田,今年收十石,明年收五石,還能按十石的標準分糧嗎?”她將木牌拋給田正坤,“田愛卿管著農桑,你說該不該按收成定獎懲?”
田正坤接住木牌,粗糲的指腹摩挲著刻度:“太後說得極是!臣在青禾村時,便讓佃戶按產量分糧,收得多的多分,收得少的少分,田地裡的荒草都少了一半!”
韓非眼睛一亮:“太後之意,是要將農法用於吏治?”
“不止吏治。”趙姬示意嬴扶蘇展開書卷,上麵竟是一幅奇特的圖譜,畫著三層樓閣,每層都有小人在忙碌,彼此用線條連接,“這叫‘職分圖’。就像工坊裡造馬車,木工做輪,鐵匠鍛軸,漆工上彩,各司其職,誰做得好,誰做得差,一眼便知。”
她指向圖譜最下層:“郡縣官吏,考核治下農桑、刑獄、人口三項;中層官員,考核郡縣實績與文書效率;上層公卿,則考核律法推行與人才舉薦。每季度一小考,年終一大考,結果刻在這‘勤惰牌’上,掛在府衙門前,讓百姓都能看見。”
“這……這是要將官吏的優劣公之於眾?”馮劫的朝笏差點脫手,“自古官吏考核,皆是秘而不宣,哪有掛在街頭示眾的道理?”
嬴陰曼忽然舉起竹籃裡的紙張:“馮大人請看,這是上林苑的鹿群記錄。張三上月喂活了二十頭小鹿,李四卻讓五頭病死了,我們把名字和數字寫在紙上,貼在苑門口,現在連灑掃的老卒都知道該學張三,不學李四呢!”
嬴政看著紙上稚嫩的字跡,忽然想起阿房宮的工匠們比著賽雕花,誰的花樣新,誰就能先領工錢。他指尖在案幾上叩出輕響:“阿母的意思,是要讓官吏像工匠、農夫一樣,憑本事吃飯?”
“正是。”趙姬從袖中取出一卷黃綢,上麵用小篆寫著“績效考核製”五個大字,“凡考核優等者,加俸祿三成,賜‘勤’字牌,可舉薦一子入太學;中等者,俸祿照舊;劣等者,減俸祿三成,掛‘惰’字牌,限期整改,再劣者,直接罷官!”
這話一出,殿內瞬間死寂。連蒙恬都握緊了腰間的佩劍——他麾下的將領多是世襲,若按此製,那些隻會擺譜的勳貴子弟,怕是第一個要被罷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