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嬴政納賢
十年螢火照君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7章 嬴政納賢,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十年螢火照君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秦王政十二年,鹹陽宮鐘鼓樓第九聲晨鐘穿透薄霧。
二十四歲的嬴政將刻著“求賢令”的竹簡重重拍在龍案上,玄色冕旒晃動間,眼底銳意更盛:“自親政以來,六國雖屢遭重創,然合縱餘孽未除。如今東出之勢如箭在弦,諸位愛卿可有良策?”
蒙驁率先出列,青銅甲胄碰撞聲鏗鏘:“臣以為,當務之急是擴充軍備。函穀關外新築的霹靂彈工坊已初具規模,隻需再征調五千工匠......”
“將軍所言差矣!”李斯手持羊皮輿圖疾步上前,袖口掃過燭火,“昔年孝公重用商鞅,大秦方有今日。如今天下賢才散落四方,臣鬥膽請大王廣開納賢之路,效仿先王‘客卿製’,不論出身選拔人才!”
殿內頓時響起竊竊私語。公孫衍撫著山羊胡搖頭:“自秦立國,官吏選拔向來以軍功、門第為憑。驟然更改,恐生亂象。”
“公孫大人此言大謬!”韓非踏出半步,腰間竹簡輕響,“若無穆公五張羊皮換百裡奚,何來秦國崛起?依臣之見,可設招賢館,令來秦之士各陳治國方略,擇優錄用。”說著,呈上一卷墨跡未乾的細則。
嬴政展開竹簡,目光掃過“論治國”“議律法”“策農桑”等類目,琥珀色眼眸亮如星火:“既有治國之策,又考實務之能。隻是......六國之士若來,如何確保其忠心?”
“臣有一策!”甘茂顫巍巍出列,白發在晨光中微亮,“可效仿商鞅立木之法,凡入招賢館者,先入郡縣任吏,以三年為期考察品行。若能勝任,再遷中樞。如此既顯大秦胸襟,又可保朝堂安穩。”
嬴政撫掌大笑:“好!就依甘卿所言。即日起昭告天下,三個月後開館納賢!荀卿德高望重,便主理招賢館;韓非、李斯輔之。蒙驁將軍負責館內安保,務必讓天下學子見識大秦氣象!”
自嬴政大婚已過去數載,此刻的後宮椒房殿內,傳來陣陣孩童喧鬨聲。八歲的扶蘇正蹲在沙盤旁,握著木質戈矛指揮“秦軍”攻城,粉雕玉琢的臉上滿是認真:“高祖父快看!我用霹靂彈炸開了函穀關!”
九十歲的嬴稷拄著玉杖笑得直咳嗽,渾濁的眼睛裡滿是寵溺:“慢些慢些!當心摔著!當年你曾祖父打函穀關,可沒這麼容易!”
殿角,六歲的將閭正踮腳夠案上的竹簡,被乳母眼疾手快抱住;公子高倚著廊柱,擺弄著新得的青銅弩機;十個公主圍在趙姬膝邊,用彩線編織著象征勝利的玄色絲帶,最小的幼公主還把絲線纏在了自己發間。
趙姬剛要開口提醒將閭當心弩弦,忽見小翠匆匆而入:“太後,荀大人、韓大人和李大人求見,說是來商討皇子公主們的課業。”
片刻後,三位重臣步入殿內。荀子白須飄飄,手中握著一卷《勸學》;韓非神色冷峻,腰間懸著新鑄的鐵劍;李斯則抱著厚厚一摞竹簡,額角還沁著細汗。
“見過太後、大王。”三人行禮畢,荀子率先開口,“老臣今日前來,是想與太後商議皇子公主們的學業安排。如今天下紛爭不斷,臣以為除經史子集,更應教授兵法與實務。”
趙姬將茶盞推向荀子,目光掃過嬉鬨的孩子們:“荀卿所言極是。政兒整日忙於國事,這些孩子的教導便全仰仗三位了。隻是......聽說扶蘇近日癡迷兵法,常與蒙恬家的小公子切磋?”
韓非微微頷首:“此子聰慧過人,對《孫子兵法》倒背如流。隻是......”他皺眉看向將閭——小家夥正把竹簡卷成望遠鏡狀往窗外張望,“有些王子生性頑劣,需嚴加管教。”
李斯連忙補充:“臣建議將王子公主們分組授課。好學的專注典籍與策論,好動的便習兵法騎射,女公子們則可研習女紅、禮儀與治國之道。如此因材施教,方能各展所長。”
嬴稷聽得頻頻點頭:“好!就按你們說的辦!想當年,我像他們這般大時,都在戰場上摸爬滾打了!”老人的話惹得眾人忍俊不禁。
正說笑間,一名侍衛疾步而入:“啟稟太後!大王派人送來招賢館策論題目,說是要請太後過目。”
趙姬展開竹簡,目光掃過“論六國合縱之弊”“議農耕與戰事之權衡”等題目,嘴角勾起欣慰的笑:“政兒這是要考出真才實學。荀卿,依你看,這些題目可還妥當?”
荀子捋須沉思片刻:“甚好!既貼合時事,又能考察才學與謀略。隻是......”他目光轉向沙盤旁的扶蘇,“老臣鬥膽建議,可讓皇子公主們也參與策論演練,一來檢驗學業,二來磨礪心性。”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安靜下來。趙姬望著兒子最看重的長子,心中既欣慰又擔憂:“扶蘇年紀尚小,萬一......”
“祖母!孫兒想去!”扶蘇不知何時湊到跟前,黑亮的眼睛裡滿是渴望,“先生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一旁的嬴高也攥緊拳頭:“兒臣也要參加!定要勝過這些六國來的書生!”十個公主不甘示弱,最小的幼公主晃著發間絲線:“我們女公子也要寫文章,給父王出謀劃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